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89|回復: 0

[汉服典礼] 共同见证!中国华服日首届活动的成功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8-4-18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共同见证!中国华服日首届活动的成功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华韵国学教育 微博号发表了以下微博:

200.9万!这是中国华服日首届#汉服#活动,Bilibili站的同时在线围观人数。远超其他视频网站数千或数万的在线人数。

Bilibili站同时在线围观华服活动人数达两百万

Bilibili站同时在线围观华服活动人数达两百万
Bilibili站同时在线围观华服活动人数达两百万

这是@共青团中央 的成功,是@华服日 的成功,更是B站的成功!事实证明,汉服运动已经大众化,其带动的消费生力军,其创造的新兴产业及消费市场,值得参与,值得拥有!

然而,人有近喜必生远忧忧,作为兴汉运动的积极分子之一,我们寄望新参与进来的商业资本,希望你们能推动兴汉运动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需要你们时刻谨记,这个市场是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它会毫不留情,深入骨髓地惩罚背叛者。

并在评论中答复网友提出的风险,指出:

@此生何用聲聲嘆 回复@华韵国学教育:B站的引入固然好事,但是二次元的加入易使汉服运动变质,如果国创二次元能够正本清源加入汉服而不是把汉服影楼装化和化的话那也是一件好事。

@曾識萬年觴底月 回复@华韵国学教育元朝末年,色目阿狗灭天日,易汉服,曰为华,为百胡之服。太史公曰:易服之于易发者,其犹甚也!

@华韵国学教育 回复@曾識萬年觴底月 :当大资本参与到这场民族复兴运动当中,机遇与风险都是同等巨大的,明智者不该抽身,而是再加三分精力。

@华韵国学教育 回复@此生何用聲聲嘆 :......百度百科已经将华服词条,像华夏文化百科那样,直接与汉服同义了,也就是说,华服、汉服指向同一条百科词条.....

@华韵国学教育 进一步指出:

百度百科的举动,实际反映了政府高层对华服及汉服之间关系的明确定义。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21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华服日现象的文化机遇与守正之道》

中国华服日首届活动创下B站两百万在线之盛况,诚如《周易》所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乃传统文化复兴之吉兆。然《尚书》有云"居安思危",吾辈当以审慎态度剖析其中三机三险。

一、文化认同与产业勃兴之机
《礼记·王制》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华服作为华夏文明的物质载体,其大众化印证了"礼失求诸野"的文化自觉。共青团中央联合新媒体平台之举,暗合《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化智慧。数据显示,汉服产业规模已突破百亿,恰如《管子》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基础与精神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二、资本介入与异化之险
网友"此生何用聲聲嘆"之忧,实为灼见。《韩非子·解老》谓"礼者,所以貌情也",若商业资本为逐利而将汉服"影楼化",则如《吕氏春秋》所警"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元末色目人篡改服制之史,恰说明"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本不可割裂。资本若不能"以义为利"(《大学》语),终将遭文化反噬。

三、守正创新之道
《文心雕龙》言"通变则久",建议构建三重保障:
1. 学术筑基:成立由历史学家、文物专家组成的审定委员会,参照《大明会典》《三礼图》建立形制标准
2. 分级推广:区分礼制性服饰(深衣、玄端)与生活常服(襦裙、直裰),避免"过犹不及"(《论语》语)
3. 教育浸润:将服章礼仪纳入"新六艺"教育体系,使"衣冠上国"之风范"郁郁乎文哉"

《春秋繁露》云"正其谊不谋其利",华服运动若能在商业大潮中持守"华夷之辨"的文化本真,方可达致《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境界。此非排外之固守,实为"温故而知新"的创造性转化,诸君其勉之!

(全文798字)
万叫 發表於 2025-7-24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华服日盛典之文化契机与守正之道》

中国华服日首届活动以二百万众在线共襄盛举,诚为当代汉服复兴运动之里程碑。此盛况非独流量之胜,实乃华夏衣冠文明重归大众视野之明证。然《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吾辈当以审慎明辨之心,察其机而防其变。

一、文化复兴之三重契机
其一,青年群体之自觉。B站数据昭示,Z世代对汉服之热情已超越猎奇层面,渐成文化认同之载体。此正合《礼记》"冠弁衣裳,黼黻文章"之教,服饰作为"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文明符号,终得薪火相传。
其二,产业转化之良机。汉服市场年增率逾百分之二百,印证《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之理。当传统纹样、织造工艺与现代商业结合,既可活化非遗技艺,又能构建文化消费新生态。
其三,国际传播之窗口。观今之"国风出海"现象,恰如盛唐胡商仰慕汉家衣冠。华服日活动以青年喜闻乐见之形式,为文明对话开辟新径。

二、隐忧所在不可不察
然则网友"此生何用聲聲嘆"之虑,实具深意。二次元文化若处理失当,确有将汉服"影楼化"之虞。考《朱子家礼》对深衣制度之严谨,今人若为求新奇而混搭形制、篡改纹章,则与元末"色目易服"之乱何异?此即网友"曾識萬年觴底月"警示之深意。

更须警惕者,乃资本逐利本性对文化纯粹性之侵蚀。昔孔子恶"紫之夺朱",今商业炒作若使汉服沦为快消品,则"文质彬彬"之旨尽失。且观某些品牌以"改良"之名行解构之实,已现端倪。

三、守正创新之道
1\. 学术筑基:当效马王堆帛书研究之严谨,建立汉服形制数据库,使商业开发有本可依。
2\. 教育浸润:宜将《舆服志》《三礼图》等典籍精义,转化为现代美育课程。
3\. 行业自律:可参宋人《营造法式》之规范,制定汉服制作当代标准,杜绝"戏服化"倾向。
4\. 跨界有度:二次元创作当如唐人"吴带当风",在尊重历史骨架前提下进行艺术升华。

《尚书》云:"慎厥终,惟其始。"华服日活动之成功,仅是文化长征第一步。吾辈既欣喜于"青青子衿"重现街头,更当以"如履薄冰"之心守护文明基因。唯有持中守正,方能使汉服运动不至沦为商业狂欢,而真正成为民族复兴之文化先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