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4|回覆: 2

[中醫理論] 舒肝化症湯

[複製鏈接]
杜娟 發表於 2018-3-29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漢族,山東牟平人,甘肅中醫藥大學教授,第三屆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甘肅省名中醫。2010年入選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建設項目專家,2015年榮獲甘肅中醫藥大學『特殊貢獻獎』。從事中醫醫、教、研事業80餘年,先後出版了【內經類要】【內經精義】【周信有臨床經驗輯要】等著作。

組成:柴胡9克,茵陳20克,板藍根15克,當歸9克,丹參20克,莪朮9克,黨參9克,炒白朮9克,黃芪20克,女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

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補脾腎。

主治:各種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頭煎二煎藥液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亦可共碾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日服3丸。

方解:濕熱夾毒,邪毒留連,是各種病毒性肝炎致病的重要病因,正氣虛損,免疫功能紊亂、低下,是發病的重要病機,肝失調達,氣滯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變化。因此,本方組成採取解毒化濕、補虛、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療原則,通治各種病毒性肝炎。方中以柴胡調達肝氣;茵陳、板藍根、茯苓等清熱利濕,抑制病毒;當歸丹參、莪朮等養血調肝,和血祛瘀,以擴張肝臟血管,增強肝內血液循環和增加肝臟血流量,從而起到改善肝臟營養及氧氣供應,防止肝臟細胞損害、變性和纖維組織增生,以防肝病的發生發展,並促使肝病恢復;黨參、白朮、黃芪、女貞子、五味子等為扶正補虛之品,人參、白朮、黃芪健脾益氣,而有利於血漿蛋白的提高,促進肝功能的恢復,其中五味子酸收入肝,使轉氨酶不致釋放出來,從而起到降酶作用。上藥配伍,全面兼顧,起到中藥處方綜合作用和整體調節作用,這是運用中藥治療病毒性肝炎的一大優勢。

加減:有濕熱證候或瘀膽現象的,方中茵陳可重用40~60克,以利於清利濕熱,再加赤芍、梔子,是出於祛瘀利膽的目的;虛羸不足嚴重的,偏於陽虛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溫補腎陽;偏於陰虛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補腎陰。對於肝硬化代償失調,血脈瘀滯、陽虛不化所出現的腹水,根據去菀陳莝、溫陽利水的治則,在重用補益脾腎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礎上,尚須酌加理氣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澤瀉、白茅根等,如此標本兼治,有利於腹水消除,恢復肝臟代償功能。

按語:舒肝化症湯,系擷取茵陳蒿湯、四逆散、逍遙散、枳術丸、保元湯、當歸補血湯等諸方之長,並結合臨床經驗加減化裁而成。(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安康醫院 杜娟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楊懿軒 發表於 2025-6-8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舒肝化症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周信有先生乃當代中醫肝病大家,其創製之舒肝化症湯熔解毒、補虛、祛瘀三法於一爐,深契【內經】『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旨,今試析其精妙。

一、組方機理與法度
此方以『肝主疏泄』『肝體陰用陽』為理論根基,針對肝炎『毒、瘀、虛』交織之病機特點,構建三維調治體系:
1. 解毒祛邪:取茵陳、板藍根為君,茵陳稟少陽春生之氣,【神農本草經】謂其『主風濕寒熱邪氣』,板藍根清熱解毒,二者相須為用,直折濕熱疫毒。現代研究證實,此二藥可顯著抑制肝炎病毒複製,契合『伏邪』治法。
2. 活血消症:當歸、丹參、莪朮構成『活血鐵三角』,當歸養血和血,丹參『功同四物』而兼涼血,莪朮破血行氣,【本草備要】載其『消瘀通經』,三藥協同改善肝微循環,逆轉肝纖維化,暗合『通補兼施』之妙。
3. 扶正固本:參、術、芪健運中州,女貞子、五味子補益肝腎,尤以五味子之酸收,既合『肝德在散,以辛補之,酸瀉之』(【輔行訣】)之經義,又能調節免疫,降低轉氨酶,體現『治肝實脾』的預防醫學思想。

二、臨證化裁要點
周氏強調『證變法亦變』,其加減法尤見功力:
濕熱瘀膽:茵陳加量至40-60克,佐赤芍、梔子,此乃取法【傷寒論】茵陳蒿湯與梔子柏皮湯之義。赤芍『專瀉肝火』(【藥品化義】),能改善膽汁淤積,現代用於瘀膽型肝炎效佳。
陰陽虛損:陽虛加淫羊藿、仙茅,此二味乃『二仙湯』主藥,溫而不燥;陰虛投生地、枸杞,仿一貫煎滋陰柔肝。
水鼓重症:加用大腹皮、茯苓皮等,然必以『補脾腎、活血脈』為本,謹守『見水不治水』之訓,避免西藥利尿劑樣傷正之弊。

三、學術特色管窺
此方集中體現周氏『複方多法』的學術思想:
1. 病證結合:既承襲傳統辨證論治,又吸納現代病理認識,如用丹參改善肝血流、五味子降酶,展現『衷中參西』智慧。
2. 動態平衡:解毒不傷正,補虛不戀邪,祛瘀不耗血,三法比例隨證調整,深得『和法』精髓。
3. 三級預防:對肝炎-纖維化-肝硬化進程進行全程干預,體現『既病防變』的治未病理念。

周信有先生此方,非唯治肝之良劑,更為示人以『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活法,學者當於加減變化中體味其圓機活法。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6-14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舒肝化症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周信有先生所創舒肝化症湯,深契【內經】"肝主疏泄"之旨,融貫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乃集六十年臨證心法而成。此方構建於"毒、虛、瘀"三元病機體系,其組方之妙,實得中醫"和合"思想真髓。

一、君臣佐使章法森嚴
方中柴胡為君,取"木郁達之"義,【本草綱目】謂其"引清氣而行陽道",現代藥理證實其柴胡皂苷能調節肝細胞膜穩定性。茵陳、板藍根為臣,既合【神農本草經】"主風濕寒熱邪氣"之論,又具抗病毒之效,尤妙在茵陳劑量可隨證增至60克,暗合"藥隨證轉"之活法。當歸、丹參、莪朮構成活血鐵三角,當歸養血和血,丹參"功同四物",莪朮破血消症,三藥合用,恰如【血證論】"舊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要義。

二、補瀉同施標本兼顧
黨參、白朮、黃芪建中州之氣,深得東垣脾胃學說精要。女貞子、五味子滋水涵木,五味子酸收之性,非獨降酶,實有"斂肝熄風"之妙。此方尤重"三因制宜":濕熱盛則重用茵陳加赤芍、梔子,取茵陳蒿湯意;陽虛加淫羊藿、仙茅,宗景岳"陽中求陰";陰虛添生地、枸杞,法丹溪"滋陰降火"。至若腹水已成,更佐大腹皮、茯苓皮等,既承【金匱】"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之訓,又合現代利尿保鉀之理。

三、現代應用啟示
臨證運用時需注意:①轉氨酶升高者,宜保持五味子15克基礎量;②肝纖維化指標異常,可增莪朮至12克;③HBsAg陽性者,板藍根可酌加至30克。然須切記,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莪朮等破血藥需慎用,可改澤蘭活血不傷正。

此方之精妙,在於構建了"解毒不傷正、扶正不戀邪、化瘀不損絡"的治療框架,較之單純抗病毒或保肝療法,更顯中醫整體調節之優勢。周老曾言:"治肝如撫琴,弦緊則緩之,弦松則緊之。"舒肝化症湯正是這般調弦妙手,其組方智慧,足為後學津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