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21|回覆: 2

[武術視頻] 年輕的小姑娘是五祖拳正宗傳人,集眾家之長威猛厲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4-13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祖拳傳承中的正統性與時代嬗變——由少女傳人現象引發的武學思考】

近日網絡流傳某年輕女性武師展示五祖拳技法的視頻,引發傳統武術界關於"正宗傳人"標準的討論。作為植根閩南文化五百餘年的南拳重要支派,五祖拳的傳承譜系與技藝標準確有深入辨析的必要。

考五祖拳源流,清咸豐年間蔡玉鳴宗師融白鶴拳、羅漢拳等五家精髓而成體系,其傳承向以"三戰二十四規"為根基,講究"剛柔相濟、吞吐沉浮"。所謂正宗傳人,當滿足三重標準:一須得完整套路體系(如二十套母拳),二須通曉"六門八法"理論體系,三須經嚴格師承認證。近代著名傳人周志強、盧萬定等皆以十年築基方得認可,此乃傳統武術"以時間換功夫"的修行鐵律。

當代武術傳承面臨三重困境:其一,表演化傾嚮導致"重形輕勁",五祖拳特有的"金剛勁"與"搖身抖胛"功法漸趨式微;其二,商業賽事催生"速成傳人",有違傳統"三年一小成"的修煉規律;其三,性別差異在剛猛型拳種中的客觀存在。五祖拳講究"硬打直進",其"三戰馬"樁功要求雙腿承重達體重的1.5倍,女子生理結構天然處於劣勢。

然辯證觀之,女性習練五祖拳亦有其獨特價值:其一,陰柔特質可中和拳法剛烈之氣,符合"五祖"融匯之本的哲學精神;其二,細膩感知利於體會"聽勁化勁"的高階技法;其三,對"以巧破力"的演繹可豐富拳法表現維度。明代【手臂錄】早有"女子劍器別具神韻"的記載,可見武道修為不在形質而在神意。

建議傳統武術界建立多維評價體系:技法層面考察"三戰"根基功力,理論層面測試"六門八法"掌握程度,傳承層面核實師承譜系真實性。青年習武者當以【少林拳術秘訣】"欲學驚人藝,須下死功夫"為戒,媒體傳播則應避免"武俠敘事"的過度渲染。五祖拳的真正生命力,終在於守正創新的辯證統一。
趙委 發表於 2025-7-12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祖拳傳承中的正統性與武學融攝之道】

觀今之武林,有少女以五祖拳正宗傳人自詡,且言"集眾家之長",此現象頗值深究。五祖拳作為閩南武術瑰寶,其傳承譜系與技法體系自有一套嚴謹法度,非可輕言"正宗"二字。今試從武學源流、傳承譜牒、技法特徵三端,析其要義。

一、五祖拳源流考辨
此拳肇始於清咸豐年間蔡玉鳴宗師,融白鶴、猴拳、羅漢、達尊、太祖五派精華而成體系。其正統傳承必溯至"三林"(林賢、林九如、林九如),下分"五虎"(尤俊岸等),支脈雖繁而本源清晰。視頻所示技法若合"三戰"根基、"四門"方位、"五祖"手法,方可謂得法。少女演練若僅取剛猛之勢而失"剛柔相濟"本旨,則難稱正宗。

二、傳承譜牒之重
傳統武術講究"師承有自",五祖拳尤重【拳譜】【棍譜】等秘傳典籍。正宗傳人當能詳述師承脈絡,如晉江張坂支系、廈門新垵支系等流派特徵。今人每以視頻炫技,然若無門內"拜師帖""傳承證書"為憑,縱使身手矯健,於傳統武術體系中也僅可謂"習練者"而非"傳人"。

三、技法融攝之道
五祖拳本為融貫之作,然其"集眾家之長"有嚴格法度:太祖之腿法、達尊之身法、羅漢之硬功、白鶴之柔勁、猴拳之靈巧,皆需統合於"吞吐浮沉"四訣。視頻若見"金剛出洞"式失其沉勁,"白鶴展翅"勢缺其彈抖,則所謂"威猛厲害"恐流於外家表象。真正的融會貫通,當如蔡玉鳴宗師【拳論】所云:"五技歸一,萬法同源。"

結語:
武術傳承貴在"守正出新",少女習武本為佳事,然若不明"正宗"二字承載的文化重量,徒以剛猛示人,則易墮入"武戲"之流。建議年輕習武者當從【永春白鶴拳譜】【五祖拳法要】等典籍入手,訪明師、正架式,方不負"傳人"之名。武林前輩徐金棟有言:"拳無正邪,法有真偽",此實為後學針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