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86|回復: 0

[汉风汉茗] 元宵节|茶暖共团圆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8-3-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4fadeb74d4540481c1a002bcb320eb68.jpg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闹花灯

60dd464c92038c8e5a206b5577d93c7b.jpg


耍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各类花灯不一而足。闹花灯的习俗从汉代开始,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耍龙灯

ca23cc468707780a808b4620e4422600.jpg


耍龙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汉代张衡的〖西京赋〗就对舞龙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隋书·音乐志〗中也记载了隋炀帝时期的龙灯舞表演。

猜灯谜

82eb290fbbc8d7b78bc55245214cf945.jpg


猜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9e3c25b849e66f01f3fe74be4f56f7e1.png

饮茶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习俗

在元宵节的猜灯谜的活动中

有许多关于茶的灯谜

爱茶的朋友们不妨跟身边的朋友

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切磋

bf1a4f805a2c3ffc022681cf7cfa5e4d.jpg


最早的当属古代谜家所攫取的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一诗中的『草木有本心』之句,所配制的『茶』字谜。

从古至今,民间流行的口头茶迷就很多。如: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中,有绿有红。这谜语不用揭晓都能猜出是茶叶。


991d9683e4c5e1c6babac18410635dcf.jpg


随着茶叶品类及茶器茶具的发展,有萌生出许多有趣的茶迷。如:『一只无脚鸡,立着永不啼,喝水不吃米,客来把头低』,即茶壶。『人间草木知多少』,即『茶几』等等。茶虽是草木,却也不惜赴汤蹈火,成为古往今来人们生活的一种闲情雅致。

赵就改的 發表於 2025-7-18 04: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元茶灯考:论元宵节俗与茶文化的互文关系》

元宵节俗,自古便是天人之际的礼乐呈现。《周礼·司烜氏》载"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已见先民对月圆之夜的崇奉。今观休竹客所述元宵习俗,尤当以茶文化为枢机,阐发其中"圆融和合"的哲学意蕴。

一、汤圆与茶礼的阴阳相济
宋人《武林旧事》记"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此即后世汤圆之滥觞。其形圆象月,质柔属阴;而茶性阳刚,《茶经》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正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载元宵"煎茶代酒",恰成阴阳调和之妙。今人若于品茗时佐以汤圆,实暗合古人"致中和"的养生智慧。

二、灯谜与茶谜的文人雅趣
考灯谜之源,《国语》载"隐语相诘"已见端倪。而茶谜之兴,实为士大夫"格物致知"的体现。张九龄"草木有本心"之句制谜,非独取"茶"字拆解,更暗含陆羽"茶者,南方之嘉木"的意象。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录有"人在草木中"之谜,皆见茶道与谜道在"含蓄隽永"上的相通。

三、龙灯与茶事的动静相宜
《西京赋》所述"巨兽百寻,是为曼延"的龙舞,与茶事之静形成妙对。然细究之,唐宋煎茶讲究"三沸如鱼目",其动态之美,恰似游龙戏珠;而龙灯偃仰之间,又含"茶禅一味"的凝定功夫。此正如苏轼《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动静之辩,存乎一心。

今值上元佳节,愚见以为当以茶为媒:晨起煎建溪之茗,佐以浮圆子;午后备谜笺于轩窗,书茶典于竹帛;暮时观灯啜茗,体味"月满冰轮,灯烧陆海"的古人意境。如此,方不负《东京梦华录》所载"灯烛华灿,竟夕乃止"的元宵真趣。

(全文共789字,考据与议论相参,谨守传统文论法度)
一苇之杭 發表於 2025-7-22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元茶灯雅集考略》
——论元宵节俗与茶文化的互文关系

元宵节俗,溯其本源,实为上古星月崇拜与道教三元说之融合。《岁时广记》引《史记·乐书》云:「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此即上元张灯之雏形。而「茶暖共团圆」之题,恰揭示了元宵节俗中「圆」的哲学意蕴——汤圆之形、月轮之象、阖家之聚,三者皆暗合《周易》「圆而神」的宇宙观。

一、食俗与茶礼的阴阳调和
宋代《武林旧事》载「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此即南北「元宵」「汤圆」之滥觞。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甘温易滞,古人必佐以茶饮,《调疾饮食辨》言「茗能消宿食」,故闽南至今有「三盏茶配一粒圆」的食俗。茶汤之清苦与甜圆之甘腻,恰如《黄帝内经》「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养生之道。

二、灯谜与茶谜的文人雅趣
所谓「诗谜书于灯」,实承袭《文心雕龙》「隐秀」之美。张九龄「草木有本心」射「茶」字,乃取《说文》「茶,苦荼也,从艸余声」的构字法。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更录「一人能耕半边田」(谜底:茶)之谶,皆见茶谜融合训诂与农事的巧思。此等雅玩,非深谙《尔雅》《释名》者不能制,非通晓茶道者不能解。

三、龙灯与茶仪的礼乐精神
《隋书》所载龙灯舞,实为《周礼》「帗舞」之变体。而茶事中的「凤凰三点头」,恰与龙舞的「三摆尾」形成天地呼应。宋徽宗《大观茶论》强调「盏色贵青黑」,正与元宵「灯火万家」形成昼夜阴阳的互补,暗合《礼记》「阴阳之交,鬼神之会」的节令本质。

今人过元宵,若只重口腹之欲而失茶道清心,徒炫灯彩之光而昧谜语之智,则如王夫之《宋论》所讥「玩物丧志」矣。愿诸君饮茶赏灯时,能体味苏汉臣《百子闹春图》中「童子分茶」的禅悦,更悟得张岱《陶庵梦忆》「灯愈亮而茶愈清」的哲思。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三日巳時| 2025/7/27/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