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4|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游身八卦掌表演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6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游身八卦掌表演小記】

游身八卦掌,乃武當一脈真傳,其法以走圈為基,步法如環無端,暗合【周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旨。今觀視頻中所演,雖為表演之式,然其"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態猶存,足見傳統功夫之精要。

此藝以"趟泥步"為根基,行步時足心含空,若蹚泥淖而不滯,實得"舉步輕如鴻毛,落步重如泰山"三昧。視頻中演練者走轉之際,腰如軸立,手似輪行,正是程廷華先師所謂"百練不如一走"之真義。其單換掌、雙換掌之變,雖未臻"出手不見手,見手不為精"之境,然已得"擰裹鑽翻"四字要訣七八分神韻。

尤可注意者,其"游身"二字功夫。八卦之妙,全在身形似游魚,穿繞如飛蝶。視頻中雖場地有限,然演練者"走"中寓"打"之意尚存,步踏八卦方位,暗藏三十六天罡之變。昔年董海川祖師以"掌法即是步法"點化門人,今觀此藝,信然。

今人每以表演視傳統武術,殊不知此中每一轉身換掌,皆含陰陽開合之機。視頻中"青龍轉身""白蛇伏草"諸式,若細究之,皆是"以走為用"的實戰要法。惟願觀者勿徒賞其形,當思"行走坐臥皆是練功"之古訓,方不負先人傳藝苦心。
黃承孝 發表於 2025-7-13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游身八卦掌表演論傳統武學之要旨】

拜覽民間游身八卦掌演練視頻,其步若蹚泥,身似游龍,掌法吞吐開合間盡顯【周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妙。此技非止肢體運動,實乃中華武學"以武證道"之活態傳承,今試析其三重境界如次。

一、形法合於易理
八卦掌祖師董海川公融【易經】八卦方位於武技,此視頻中演練者"走圈換掌"之式,正合【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之理。其行步必循九宮,轉折必依洛書,單換掌如乾卦之剛健,雙換掌似坤卦之含藏。昔年程廷華先生有云:"八卦掌之轉掌,即天地陰陽之周轉",觀其"青龍返首""白蛇伏草"諸式,莫不暗合六十四卦爻象變化。

二、氣韻通於丹道
細察演練者呼吸與動作之配合,可見"逆腹式呼吸"與"蹚泥步"之同步,此即【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的武學實踐。掌法開合間,肩井穴松沉如泉注,湧泉穴抓地似生根,正是內家"三心並"要訣。昔孫祿堂在【八卦拳學】中特別強調"走轉之功",謂其能"通任督,活奇經",視頻中身法之連綿不斷,恰印證"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的丹道境界。

三、武德承於禮教
尤為可貴者,是演練起收式之抱拳禮,左掌掩右拳,取"勇不滋亂"之意,此乃【禮記·射義】"內志正,外體直"的武德傳承。八卦掌門規有"五不傳"之戒,與孔子"射不主皮"的教化一脈相承。觀其招式雖凌厲而不失含蓄,勁力雖飽滿而留有餘地,正是"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中庸之道。

今人習傳統武術,多惑於競技化套路,而此視頻所示範的游身八卦掌,猶存"以武演道"之本真。其價值不在騰躍之高、招式之奇,而在每一步轉掌中蘊含的"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傳統文化精髓。學者當以【周易】"觀象玩辭"之心參悟,方不負先賢創拳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