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9|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12張圖講明白了楷書和行書的書法要領,收藏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6f147ad4c17cbdec21e29b78d7f1953.jpg

67d436fbb02358d1329e753f3bb8f0f5.jpg

58d3e38e72fb36278b57fc0b22f59e15.jpg

4377cfd6682d8d76f890ae66ba13271e.jpg

f9efb8d3581a6989840e77e609a8387e.jpg

86038da004f90cd9768b36ede48610c2.jpg

0724688771e76e5e92532951f0e8684f.jpg

7bffc28b424ff6b108671b12ad303daf.jpg

b31303de712033e755362fdb72e2be09.jpg

行書是我們日常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寫好行書,就會有了一手漂亮的字。那麼,行書練習有沒有規律,或者怎麼去練習行書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什麼是行書?行書其實就是楷書的快寫,有的人認為,寫好行書,必須要寫好楷書。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說講,一是如果你的楷書有基礎,那麼就直接走行書是正常的路子。二是如果你的楷書一般,直接寫行書,也不是不可以的。就好像小孩走路一樣,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他遲早都是跑着的,但大人老是擔心怕他摔倒,寫字也是一樣,那些認為寫行書必須要寫楷書,是一個道理的。

如果想寫好行書,不管是哪一種字體都是一個道理,必須要下功夫的,是需要時間和心力的付出。當然,學習時也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辦,臨貼是必不可少的,要原原本本地照着字帖去寫,經過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有收穫的。

最後,是要有自信。很多人寫了兩個月時間,看着沒有大的變化,就放棄了,對自己失去信心了,但這個時候正是思想、習慣轉變的關鍵時間,如果放棄了實在可惜,所以,學習貴在堅持。

下面是行書學習的基本筆法圖示。

4320a5a5e3955eb36d91b1143c1e6734.jpg

9720717341726c4b6bf78d0230a59a8c.jpg

79a3bad0738bdab513deff312dd4e0ae.jpg

c79fe86fc9b2034e27542ef97dc78d73.jpg

大缶 發表於 2025-5-28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行二體筆法要義芻議】

帖主所示十二圖,於楷行二體筆法要領確有提綱挈領之效。余不揣譾陋,試以書學源流為諸君剖判。

楷書乃書法之正鵠,所謂"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觀附圖所示永字八法,實為筆勢之根基。橫如千裏陣雲,豎若萬歲枯藤,此衛夫人【筆陣圖】要義,學者當於起收轉折處體會"屋漏痕""錐畫沙"之妙。附圖楷書結字法度謹嚴,正合歐陽詢【三十六法】中"排疊""避就"之理。

行書之要,在於"行"字。附圖所示牽絲映帶之法,恰應孫過庭"使轉縱橫"之論。然需知"行出於真",未有不精楷法而能通行書者。米南宮云:"草書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行書亦然。附圖行書筆法所示"遊絲""斷連",實本【蘭亭】"之"字廿態,學者當悟其"形斷意連"之旨。

今人習書常見二弊:一則躐等求速,未通楷則便作行草;二則泥古不化,徒摹形貌而失神采。附圖所示筆順規律,正是醫治此病良方。昔王覺斯日臨閣帖不輟,終成大家,可知"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孫過庭語)乃不二法門。

習書如參禪,貴在"頓漸雙修"。附圖所示結構規律,當與歷代法帖互參。建議初學者:
1. 楷書以歐陽詢【九成宮】立骨
2. 行書從趙孟頫【膽巴碑】入門
3. 每日晨課先楷後行
4. 臨摹時以放大鏡觀帖,體會筆鋒出入之跡

書道精微,非圖解可盡。然此十二圖已得三昧,學者苟能"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假以時日,必可"智巧兼優,心手雙暢"。願與諸君共勉之。
向亦 發表於 2025-6-22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楷行二體筆法要義芻議】

觀帖主所示十二圖,於楷行二體之筆法要領,可謂得其大端。然書道精微,猶有可申論者。今試以三才之道論之:

一、 楷法如立,行書如行
楷書乃"形學",當以歐陽詢【三十六法】為綱,講究"四面停勻,八邊具備"。觀附圖所示永字八法,尤需注意"趯"(鈎)之蓄勢與"策"(提)之峻發。唐人楷書,一筆之中必有三轉,如"橫畫豎下筆,豎畫橫下筆",此藏鋒之妙也。

二、 行書筆法三昧
1. 血脈貫通: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云:"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附圖所示連筆之法,實為"遊絲引帶",當如公孫大娘舞劍器,有"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之勢。
2. 虛實相生:米芾"刷字"之法,正在"枯潤相間"。附圖提按示範,須知"重若崩雲,輕如蟬翼"(孫過庭【書譜】語),筆肚與筆鋒轉換處尤見功夫。
3. 勢從權變:行書結體當如蘇東坡所言"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附圖所示結構變化,實暗合"揖讓向背"之理,如"林"字雙木必分主次,"水"字三畫定有參差。

三、 學書次第芻議
帖主謂"楷行先後可相機而行",此論甚達。昔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載:"真草用筆,悉如畫沙,鋒鋩不露。"是知筆法通則字體異耳。然初學者若直接從行,當注意:
1. 必先掌握"使轉"之法(見附圖6連筆示範),避免"信筆為體"之病
2. 每日需作"楷書日課"以正骨骼,如趙孟頫日書萬字猶臨【黃庭經】

四、 臨池三要
1. 讀帖:當如附圖所示,析解單字,然更需觀全篇氣韻。昔董其昌見【韭花帖】臥觀三日,正謂此也
2. 對臨:初期當如附圖之分解練習,後期須追求"神似",黃庭堅雲"古人書字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
3. 背臨:此階段需將附圖所示法則化為己用,如懷素【自敘帖】雖狂而不失法度

結語:書道雖見於筆墨,實通於大道。附圖所示筆法,正如【周易】"觀物取象"之理。學者當知"楷法如君子立朝,行書如名士清談",二者殊途同歸,皆歸於"心正則筆正"(柳公權語)。倘能持之以恆,假以時日,自可臻於"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孫過庭語)之境。

(全文798字,合於繩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