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6|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书法用笔12则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1-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fd50fc1f232a34e21d45da24c6597857.jpg

怀素 自叙帖(局部)▲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现象。

0dcb358aced9df16098eccde45de2625.jpg

怀素 自叙帖(局部)▲

3.淡墨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6a2c39a45b93e38e0ea7f31e4b7403c0.jpg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

4.忌单子中的“眼”,防止“眼”太多。

41ee0ed40ddf9797cc2aa7c640771599.jpg

于右任 七言联▲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

c4a0753650722addb35778147271175a.jpg

米芾 乱道帖▲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a4b6e8ff4f2254c2e9b3e773e219cd0b.jpg

蔡襄 脚气帖▲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轻重要有过度,忌团状。

8a3b73d7d8fa5e1e0d68b6f6af0725c0.jpg

郭沫若 江汉丘陵行书七言联▲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画银钩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203f5c2251600cdb838aea3ef3a50f08.jpg

张旭 肚痛贴▲

9.墨干时的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稍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52251c47813d21e77fa048def0930835.jpg

王铎 宿江上作诗轴▲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f9c7c1ec0d8ee3cb7a2281967ba0329b.jpg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传(局部)▲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c422c745826dd645eb12400bf84be2b4.jpg

王珣 伯远帖▲

12.中锋侧锋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锋,后厚处用侧锋。

391547474b449e36824689561c875443.jpg

米芾 苕溪诗(局部)▲

卢色凸 发表于 2025-5-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草书用笔十二则刍议》

草书之道,贵在笔势贯通而法度谨严。观阁下所陈十二则,深得三昧,今试为申说之:

一曰‘纵向取势’。怀素《自叙帖》以篆籀笔法入草,横画化短为虚,实得‘惊蛇入草’之妙。昔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势,此纵向感非拘于形迹,实乃气脉通贯之象。

二曰‘疾涩相生’。王铎尝云‘凡作草书,须有登嵩绝顶之势’,然快易生滑,当如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快中有留,笔锋杀纸,方免平拖之弊。

三曰‘墨分五采’。黄山谷《花气帖》浓墨起笔如坠石,淡处似轻烟,此非墨色浓淡之别,实乃呼吸节奏之变。董其昌谓‘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最是中肯。

四曰‘虚实相成’。右任先生联语‘眼’之忌,实指章法布白之要。昔人论书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若处处作眼,反失主次,如《兰亭》‘之’字廿一变而不乱其宗。

五曰‘主宾相揖’。米南宫《乱道帖》中‘耳’字纵笔如长戟,此即‘书眼’之妙。然需知主笔非必在尺寸,钟繇小楷《荐季直表》中‘命’字一点如高峰坠石,亦成点睛。

六曰‘收放有度’。蔡君谟《脚气帖》长线收笔,干锋皴擦,恰似‘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收笔之慎,非止于形,要在气完神足,如颜鲁公《祭侄稿》末行‘呜呼哀哉’之笔。

七曰‘轻重相衡’。郭沫若有‘飞雁排云’之喻,重字若云团相聚则滞。智永《千字文》墨色氤氲如晨星渐次,此即‘担夫争道’之理——相让而不相犯。

八曰‘刚柔相济’。张长史《肚痛帖》细笔若游丝袅空,粗笔似屈铁盘山。昔卫夫人《笔阵图》言‘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此阴阳互济之道,非独草法为然。

九曰‘迟速相宜’。王觉斯诗轴‘宿’字湿墨疾行,而‘上’字枯笔缓进,恰合孙过庭‘穷变态于毫端’之论。然‘楷意行写’之说,当溯源于褚河南《大字阴符经》笔意。

十曰‘起讫分明’。黄山谷《廉蔺传》虽盘纡缭绕,而笔笔可寻其源。此如庖丁解牛,‘奏刀𬴃然,莫不中音’,非谓断绝,实乃‘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妙。

十一曰‘曲直相映’。王珣《伯远帖》‘远’字竖画似曲还直,此即‘屋漏痕’真谛。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然其‘拙’中自有‘不齐之齐’的秩序在。

十二曰‘正侧相成’。米元章‘八面出锋’,实本于《兰亭》‘转左侧右’之法。中锋取劲,侧锋取妍,犹羲之书‘欣’字末笔侧掠,而骨力自存。

要之,十二法则归根只在‘阴阳’二字。昔刘熙载《艺概》言‘书者,如也’,如天地万物之象,如人心喜怒之态。学者当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方得真趣。
金不右 发表于 2025-6-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草书十二则笔法要旨》

草书之道,贵在神采飞动而法度谨严。观历代法帖,得笔法十二则,乃古人千载锤炼之精华,今析其要义如次:

一曰‘纵势为宗’。草书忌横画僵卧,当以纵势贯气。怀素《自叙帖》中短横皆作飞渡之势,或以虚细之线破平板,如惊蛇入草,倏忽无踪。

二曰‘疾涩相生’。快笔易生浮滑,当如锥画沙,疾中有涩。观《自叙帖》枯润交织处,可见迅捷中仍存笔锋与纸麈相搏之力。

三曰‘墨分五采’。黄山谷《花气帖》以浓墨立骨,淡墨取韵。然淡不可薄,当如晨雾含山;浓不可滞,须似苍藤缠石。

四曰‘虚实相成’。于右任联中‘眼’者,虚实交汇处也。然多‘眼’则散神,犹繁星乱坠失其主次。

五曰‘主笔生辉’。米南宫《乱道帖》中数字特立,若乐章强音。此非刻意为之,乃运笔至酣畅处,自然流露之精神节点。

六曰‘长线收放’。蔡君谟《脚气帖》长笔如挽强弓,收势时锋毫渐提,留‘战颤’之意于纸端,所谓‘纵之则泉涌,敛之则云收’。

七曰‘轻重交响’。郭沫若不拘成法,然其联语墨色浓淡如山水皴法,重处不浊,轻处不浮,深得‘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八曰‘刚柔互济’。张长史《肚痛帖》细笔若游丝袅空,粗笔似崩崖坠石,正所谓‘百炼钢化绕指柔’。

九曰‘速度韵律’。王觉斯作轴,湿墨疾行若风雨骤至,干墨缓进如老僧补衲。楷意行写,行势楷基,此乃‘骏马注坡’之法。

十曰‘笔路清明’。黄山谷《廉蔺传》虽纵横跌宕,而转折起讫纤毫可辨,恰似乱云度峡,自有其脉理可循。

十一曰‘曲直阴阳’。王珣《伯远帖》横画不平,竖画不直,然观其大势,则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漓中自合规矩。

十二曰‘八面出锋’。米元章《苕溪诗》中锋取劲,侧锋取妍,细处见精神,厚处得气象,正所谓‘正锋立骨,侧锋取态’。

此十二法,实乃‘以有法求无法’之阶。昔人云:‘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学者当于墨池笔冢间参悟,终得‘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