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1|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楷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4-22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書道闡微】

此幀楷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八言,深得唐法晉韻之三昧。觀其用筆,橫畫取歐陽詢【九成宮】之峻拔,豎畫得顏真卿【多寶塔】之渾厚,轉折處尤見柳公權【玄秘塔】筋骨。墨色濃淡相宜,如"欲"字末筆之飛白,恰似【蘭亭序】"帶燥方潤"之妙,非深諳筆髓者不能為也。

考其章法,八言作兩列布白,暗合【周易】"陰陽相濟"之理。上款"子貢問仁章句"取法趙孟頫【道德經】小楷題跋,下鈐朱文印一枚,位置經營頗類文徵明【停雲館帖】題記規制。尤其"勿"字戈鈎,作"磔"勢而不失含蓄,深得智永【真草千字文】"峻角隱鋒"之旨。

此語出自【論語·顏淵】第十二,乃孔子應答子貢"一言終身可行"之間。朱子【集注】謂:"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書者以楷法寫此聖訓,正合程顥"字畫端楷,見心術之正"的理學觀。細察"施"字右部"也"鈎,不作放縱之態,反取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溫潤之意,恰是"仁者愛人"的筆墨外化。

今人習書多求形式之奇,此作卻謹守"中和"之道。如"人"字捺筆,既非【張猛龍碑】之方硬,亦非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之飄逸,恰在方圓之間,暗合【禮記】"溫柔敦厚"之教。當代書壇當以此為正鵠,須知蔡邕【筆論】早有"書者,散也"之誡,非技法純熟不能達此從容境界。

此作可議者,惟落款年月稍顯侷促。然整體氣韻貫通,如見君子端拱之象。昔年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正大氣象。"此幀楷書,可謂得之矣。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5-13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芻議】

觀此幀楷書視頻,筆法謹嚴有度,結體端方平正,誠得唐楷三昧。此八字出自【論語·衛靈公】,乃儒家恕道之精髓,今以正書呈現,尤顯"文質彬彬"之旨。試析如下:

一、筆法源流考
此作明顯承襲顏魯公【多寶塔】遺韻,橫細豎粗的對比處理,暗合"折釵股"之古法。起筆多藏鋒,如"己"字末筆回鋒收束;轉折處提按分明,"勿"字斜鈎尤見【顏勤禮碑】神采。然細察"施"字右部"也"鈎畫,又參以歐陽詢【九成宮】峻拔之勢,可謂融匯初唐盛唐之長者。

二、章法義理觀
書者將八字分作兩行,取"龍門對"格局,暗合【周易】"分陰分陽"之理。首行"己所不欲"墨色稍潤,次行"勿施於人"筆勢漸勁,恰如【禮記】所言"溫柔敦厚而不愚"。字距疏朗如君子之交,行氣貫通若川流不息,深得"中和"之美。

三、文墨相生解
【論語】此章本為子貢問"終身可行"之言,今以楷法書之,正彰"述而不作"之教。觀"欲"字"欠"部婉轉,"於"字末筆含蓄,皆見書者以筆墨體認"克己"功夫。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翰墨外氣象",此作端莊中寓謙抑,可謂得之。

四、當代啟示錄
今人習書多求奇險,然此幀恪守正脈,恰如夫子"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視頻展示運筆過程,使觀者得見"逆入平出"等古法,實為數碼化時代傳承之良范。若進而參詳【論語】本章下文"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之訓,則筆墨之外,更有修身進德之益。

昔朱子謂:"聖賢言語,須是熟讀玩味。"此作以楷法為經,以經義為緯,非惟展示書藝,更啟人反躬自省。學者若能由筆墨而窺義理,由形而下探形而上,則庶幾可達"游於藝"而"志於道"之境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