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4|回复: 2

[武术视频] 实战派螳螂拳武术家的实战用法,这招数打人太狠了!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1-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光 发表于 2025-6-2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螳螂拳实战技法之刚柔相济与武德修为》

观此视频所示螳螂拳技法,确得"勾搂采挂"之三昧,然习者当知,武术之道非徒以刚猛制敌,尤须参透"刚中寓柔,柔中蓄刚"的阴阳相济之理。螳螂拳作为北派短打代表,其技法之精要正在"八刚十二柔"的辩证运用。

一、技法解析:螳螂拳的实战核心
视频所展"崩捶"接"勾踢"之势,实为《螳螂拳谱》"七长八短"要诀的具体呈现。其手法取螳螂前足勾搂之象,步法含"玉环步"之巧,正合拳谚"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的要旨。然需注意:
1. 勾搂采挂须配合"五峰六肘"的全身发力
2. 连环进击当循"三回九转"的节奏变化
3. 擒拿锁扣须达"寸劲透骨"而不伤筋脉

二、武学哲思:刚柔互济的武道境界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螳螂拳"硬如铁,软如棉"的特点,恰是"阳刚阴柔"哲学的身体实践。昔年单香陵大师演拳,其"勾搂手"能于方寸间化千斤之力,正是深得"四两拨千斤"之妙。习者当明:
1. 刚劲不过三,柔化有九转
2. 手法未到意先至,劲力将发神已凝
3. 外练螳螂之形,内修太极之理

三、武德修为:止戈为武的根本精神
《汉书·艺文志》言:"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然终归于"止戈为武"。视频所示技法虽凌厉,然真武者当如《纪效新书》所训:"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故建议习者:
1. 实战演练需配护具,遵循"三分练七分养"原则
2. 技法运用当守"八打八不打"古训
3. 须参"仁者无敌"之境界,方臻武学上乘

结语:
螳螂拳之妙,不在招式狠辣,而在"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愿诸君习武时,既能体会"勾搂如电光火石"的技法精微,更能参悟"武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深远境界。武术传承,终究要以德润身,以文化人,方不负"止戈为武"之真义。

(全文798字)
今日平说 发表于 2025-7-11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螳螂拳实战技法之刚柔相济与武德修为》

(引子)观今人演示螳螂拳实战技法,其"勾搂采手"之凌厉、"崩捶劈砸"之刚猛,确显"硬螳螂"一派真传。然武术之道,非徒以击人为能,当以《周易》"刚柔相济"为体,以《礼记》"君子之争"为用,方合传统武学真谛。

(技法析微)视频所示"螳螂捕蝉式",实脱胎于七星螳螂拳"八刚十二柔"要诀。其手法取螳臂前探之形,暗合《手臂录》"三尖相照"之理:前手如刀勾挂对方来拳(此谓"采手"),后手似锤直取中门(此为"崩捶"),足下更暗藏"玉环步"变势。昔年王郎创拳时,即取"螳螂斗蛇"之象,讲究"短中寓长,刚中蓄柔",今观视频中武者连环进击时肘不离肋、手不过眉,正是深得"寸劲爆发"之妙。

(武德阐发)然《吴越春秋》载"内实精神,外示安仪",习武首重修心。螳螂拳谱开篇即言"拳以德立",其"十二柔"法门实为制暴之策:如"缠丝手"之化劲、"滚龙肘"之卸力,皆含"止戈为武"深意。昔李秉霄授徒必先考品性,今人若只求"打人狠辣",岂非背离"以武止战"本怀?

(实战辩证)真正实战用法,当如《纪效新书》所言"既得艺,必试敌"。螳螂拳之妙,在"七长八短"随机应变:对方刚猛则用"柔螳螂"之卸引,敌手迟疑则施"硬螳螂"之强攻。视频中武者瞬间由"勾搂手"转为"翻车辘轳捶",正体现《拳经》"三回九转是一势"之要义。然须谨记苌乃周《武备志》训诫:"用刚不可无柔,用柔不可无刚。"

(结语)螳螂拳之狠辣招数,实为除暴安良之器,非争强斗狠之资。学者当以《易经》"止其所止"为度,以《孟子》"反求诸己"为功,使刚猛技法与仁厚武德如阴阳相济,方不愧"实战派"之名。若徒炫技击之狠,则与市井斗殴何异?

(按)今传螳螂拳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等六大门派,各派均以"八打八不打"为戒律,此武德传承尤值今人深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