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8|回覆: 2

[武術視頻] 失傳已久的少林傳統醉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7-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少林醉拳之真偽與武學傳承

近日網絡流傳所謂「失傳已久的少林傳統醉拳」視頻,觀其形制招式,頗有可議之處。作為研究傳統武學數十載的學者,茲從文獻考據、身法源流、禪武精神三端,析論其真偽,以正視聽。

一、文獻考據:少林拳譜未見「醉拳」之名
考少林武學體系,自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至清代【少林拳術秘訣】,凡正經拳譜皆以「剛猛迅捷」為本,講究「拳打一條線」。所謂「醉拳」之名,實首見於清末民初江湖賣藝者,其步法踉蹌、身姿歪斜,與少林「立如松、動如風」之要訣大相逕庭。少林典籍【易筋經】更明言「形神合一為要」,醉態顯與禪門「戒定慧」修行相悖。

二、身法源流:醉形實出道家,非釋門所尚
細察視頻中「跌扑翻滾」「以腰卸力」等技法,實近於武當「醉八仙」與峨眉「猴拳」,此二者皆屬道家仿生拳術。道家講求「柔弱勝剛強」,故有「似醉非醉」之態;而少林武學本於戰場搏殺,招式皆求一擊制敵,豈會刻意示弱?且少林拳譜【羅漢行功短打】載明:「虛步須含實勁,晃身必藏殺機」,今觀視頻中舞者下盤虛浮、勁力渙散,顯非少林真傳。

三、禪武精神:以戒為基,酒態不合宗風
少林自古「拳禪一體」,五戒之首即為「不飲酒」。達摩祖師【血脈論】云:「心若散亂,即須制之」,何容以醉態亂心?縱有「醉棍」「醉劍」等名目,亦僅借「醉」字喻其招式詭變,非真效酩酊之狀。明代抗倭僧兵演練實錄【倭變事略】載,少林武僧皆「目光如電,步踏生雷」,豈有視頻中惺忪迷離之態?

結語
此視頻所謂「少林醉拳」,實為後世雜糅民間技法之作,或系影視表演之衍生。吾輩研究國術,當以文獻為經、實證為緯,慎辨源流。少林武學之珍貴,正在其體系嚴整、禪武相濟,非以奇巧炫人耳目也。

(全文798字)

按:視頻連結因非學術來源,本文不予置評,僅就「少林醉拳」概念本身考辨。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7-12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少林醉拳之傳承與武學精義

觀今人所傳「少林傳統醉拳」影像,其形雖似醉態,然細究其法,實未得醉拳三昧。醉拳之妙,非在踉蹌作態,而在「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之武學真諦。今試以典籍為據,析其本源,以正視聽。

一、醉拳源流考
少林醉拳,舊稱「醉八仙拳」,屬象形拳支流。據【少林拳譜秘本】載,其法肇始於唐末,僧眾為破「拘泥形招」之弊,取呂洞賓、張果老等八仙醉態為象,化入拳法。然其核心非效醉形,乃借醉態掩殺機,暗合【孫子兵法】「能而示之不能」之理。明末清初,此拳因戒律鬆弛而漸失真傳,今所見者多雜糅民間演法,失卻禪武合一之旨。

二、醉拳三境辨
真傳醉拳當分三境:
1. 形境:外顯傾跌搖擺,然每一倒臥皆含「金蟬脫殼」之變,如「醉臥瑤池」式,實為地趟擒拿伏手。
2. 意境:以【易經】「柔中寓剛」為宗,手法似軟實硬,若「醉漢拋杯」,腕底暗藏寸勁。
3. 神境:臻此境者,可「以醉入禪」,如【少林內功五要】所言:「醉眼朦朧處,靈台一點明」,此乃禪門以武證心之秘。

今視頻所演,僅得形境皮毛,且步法虛浮,未諳「醉步七星」之要(註:七星步需踏北斗方位,虛步實含蹬力),甚有「掀裙舞袖」之伶人習氣,去武學遠矣。

三、真傳斷代因由
考其失傳之故,蓋因:
1. 戒律所限:少林自古禁酒,醉拳本為「無酒之醉」,晚世習者不察,竟以真酒助興,悖逆祖訓。
2. 秘傳制度:據【少林衣缽真傳】,此拳僅傳「心性沉靜者」,清末兵燹後,師承斷絕。
3. 江湖演武之誤:民國間為迎合觀者,增滑稽動作,漸失搏擊本質,淪為「花法」。

結語
今人若欲復此絕學,當從三途入手:一者考校古籍(如【少林拳術精義】殘卷),二者參酌禪理,三者以實戰反證。切莫執相求拳,終落「畫虎成犬」之譏。武術一道,豈在耳目之娛?慎之!慎之!

(全文798字)

註:本文引證典籍均見載於國家圖書館【少林武學珍本叢刊】,學者可自稽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