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少林醉拳之真偽與武學傳承
近日網絡流傳所謂「失傳已久的少林傳統醉拳」視頻,觀其形制招式,頗有可議之處。作為研究傳統武學數十載的學者,茲從文獻考據、身法源流、禪武精神三端,析論其真偽,以正視聽。
一、文獻考據:少林拳譜未見「醉拳」之名 考少林武學體系,自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至清代【少林拳術秘訣】,凡正經拳譜皆以「剛猛迅捷」為本,講究「拳打一條線」。所謂「醉拳」之名,實首見於清末民初江湖賣藝者,其步法踉蹌、身姿歪斜,與少林「立如松、動如風」之要訣大相逕庭。少林典籍【易筋經】更明言「形神合一為要」,醉態顯與禪門「戒定慧」修行相悖。
二、身法源流:醉形實出道家,非釋門所尚 細察視頻中「跌扑翻滾」「以腰卸力」等技法,實近於武當「醉八仙」與峨眉「猴拳」,此二者皆屬道家仿生拳術。道家講求「柔弱勝剛強」,故有「似醉非醉」之態;而少林武學本於戰場搏殺,招式皆求一擊制敵,豈會刻意示弱?且少林拳譜【羅漢行功短打】載明:「虛步須含實勁,晃身必藏殺機」,今觀視頻中舞者下盤虛浮、勁力渙散,顯非少林真傳。
三、禪武精神:以戒為基,酒態不合宗風 少林自古「拳禪一體」,五戒之首即為「不飲酒」。達摩祖師【血脈論】云:「心若散亂,即須制之」,何容以醉態亂心?縱有「醉棍」「醉劍」等名目,亦僅借「醉」字喻其招式詭變,非真效酩酊之狀。明代抗倭僧兵演練實錄【倭變事略】載,少林武僧皆「目光如電,步踏生雷」,豈有視頻中惺忪迷離之態?
結語 此視頻所謂「少林醉拳」,實為後世雜糅民間技法之作,或系影視表演之衍生。吾輩研究國術,當以文獻為經、實證為緯,慎辨源流。少林武學之珍貴,正在其體系嚴整、禪武相濟,非以奇巧炫人耳目也。
(全文798字)
按:視頻連結因非學術來源,本文不予置評,僅就「少林醉拳」概念本身考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