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7|回復: 2

[中医养生] 西医的脂肪肝,竟让中医按口苦给治好了!(惊呆了)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主要由湿热引起,与肝胆关系密切,涉及脾胃。湿热内蕴,肝胆不利,脾胃运化失职,胆汁疏泄失常,上泛于口而成口苦。〖灵枢〗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故应疏肝理气,利胆化湿,健脾和胃,使气机和调,疏泄有常,则口苦可除。

疏肝利胆,健脾化湿以消口苦

杨某,女,38岁。于2005年5月16日来诊。 主诉:口苦5年。 病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苦黏腻,偶有右胁肋不适,未做检查治疗。平素心情不畅时诸症明显。近日复觉口苦黏腻加重,胁肋不适,两腿浮肿,颜面郁胀浮肿,四肢沉重,纳食不香,大小便尚可,眠可。舌质稍红,苔稍黄腻,舌体胖大,脉弦细。 B超检查:脂肪肝。 中医诊断:口苦(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西医诊断:脂肪肝。

治法:疏肝健脾,清热祛湿。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2g,栀子12g,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香附10g,郁金10g,青皮10g,柴胡6g,莪术12g,山楂15g,鸡内金10g,枳壳10g,丹参15g,菊花12g,甘草3g。

14剂,水煎服。 医嘱:畅情志,加强体育锻炼,防寒保暖。

二诊:2005年6月1日。诸症好转,偶有视物模糊感。舌质稍红,苔稍薄黄,脉弦细数。上方加木贼10g,栀子加至15g,14剂,水煎服。 口苦、胁肋不适等症消失而痊愈。

【按语】

『肝主条畅情志、主疏泄』,患者平素性情急躁,使肝失疏泄而气郁化热,肝胆相表里,肝气运行不畅,胆汁不循常道,上溢于口,故见口苦。

〖灵枢〗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肝气运行不畅亦致右胁不适。肝木横克脾土,脾气受损,无以运化水湿,泛溢颜面则浮肿郁胀;湿性重浊下注故见两腿浮肿,四肢沉重;舌脉均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之征象。

故以疏肝健脾,清热祛湿为法。

药用牡丹皮、栀子清热祛湿;

香附、郁金、青皮、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白术、茯苓健脾利湿;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丹参、莪术活血通络;

山楂、鸡内金消食和胃;

菊花清利头目。

二诊肝气得疏,气机调畅,脾运恢复则诸症消除。

因肝开窍于目,郁热日久,熏蒸头目则出现双眼模糊,故加木贼、栀子以清肝明目,终使口苦、胁肋不适等症消失而痊愈。

89cf38fbfff401cf43312860f966e580.jpg

无无人人 發表於 2025-7-22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肝胆湿热论治脂肪肝并发口苦的临证思辨》

(按:本文谨就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展开学术探讨,非否定现代医学诊疗规范)

一、病机钩玄
本案呈现"病在西医,证在中医"的典型特征。脂肪肝在中医理论中当属"肝癖"范畴,然患者主诉口苦五年,此乃少阳枢机不利之明证。《伤寒论》263条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与《灵枢·经脉》胆经病候相互印证。细察其舌脉:舌红苔黄腻示湿热蕴结,舌体胖大显脾虚之象,脉弦细数反映肝郁化热之变。此即形成"肝郁乘脾→脾虚生湿→郁热夹湿→胆泄失常"的病理链条。

二、方药析微
丹栀逍遥散加减深得"木郁达之"之旨:
1. 疏肝层面:柴胡、香附、郁金构成疏肝"三才",柴胡升发少阳春生之气,香附理三焦气郁,郁金解气血之滞,佐青皮破肝经积气,枳壳降浊,共成升降相因之局。
2. 健脾层面:白术、茯苓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意,尤妙在用鸡内金,既助运化又具消脂之功,暗合现代药理研究。
3. 化瘀清热:丹参、莪术活血通络,针对脂肪肝病理产物;牡丹皮、栀子清泄三焦郁火,其中栀子用量增至15克,正合《伤寒论》栀子豉汤清郁热之法。

三、治疗启示
1. "口苦"作为少阳病提纲证,在本案成为治疗突破口。现代医学检测虽示脂肪肝,然中医紧扣"但见一证便是"的辨证原则,通过调节气机使脂代谢异常随之改善。
2. 二诊加木贼草颇具匠心,此物轻清上行,专入肝胆经,《本草纲目》载其"消积块,益肝胆",与栀子相配构成"清肝明目药对",体现"肝开窍于目"的理论运用。

四、学术思考
本案成功关键在于把握"肝体阴用阳"的特性:当归、白芍养肝体,柴胡、郁金遂肝用,佐以山楂、鸡内金消导脂浊,实为"疏泄"与"藏血"功能的动态调节。现代研究证实,逍遥散类方可调节PPARγ信号通路,这为传统方剂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了科学注脚。

结语:中医辨证贵在"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脂肪肝虽属现代医学病名,然中医通过调理气机、运化湿热,使肝胆疏泄复常,不治脂肪而脂肪自消,此即"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生动体现。然需强调,此类案例应建立于严格鉴别诊断基础上,对于中重度脂肪肝仍需结合现代医学综合干预。

(全文798字)
陈之百九 發表於 2025-7-26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肝胆湿热论治脂肪肝并发口苦案例析义》

案中所述"西医诊为脂肪肝,中医从口苦论治获效"一事,实为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学术特色的典型体现。今就病机与治法析义如下:

一、病机探赜
1. 肝胆湿热为本
《素问·奇病论》言"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本案口苦五年伴胁肋不适,显系足少阳胆经气机不利。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正是肝胆湿热之明证。现代医学之脂肪肝,在中医视域中多属"肝癖"范畴,其病理基础与肝失疏泄、痰浊内蕴密切相关。

2. 脾胃失调为标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患者纳呆、浮肿、四肢沉重,乃肝病及脾之候。舌体胖大更示脾虚湿困,此即李东垣所谓"脾胃一伤,五乱互作"之变。

二、方药钩玄
1. 组方深意
丹栀逍遥散为调肝健脾名方,本案加减尤具匠心:
柴胡、香附、郁金疏泄少阳
丹皮、栀子清泻相火(栀子加量更增清热之力)
白术、茯苓健运太阴
佐以莪术、丹参活血通络,暗合"治肝当活血"之旨
鸡内金、山楂消导积滞,体现"疏肝必和胃"原则

2. 用药机变
二诊加木贼草清肝明目,既应"肝开窍于目"之变,又合《本草纲目》"木贼解肌止泪"之用,足见方随证转之妙。

三、现代启示
1. 辨证思维优势
此案揭示:脂肪肝非必从"肝郁痰瘀"论治。当出现口苦等少阳证候时,从肝胆湿热论治亦可收功,此即"同病异治"之体现。

2. 整体调节特色
通过疏肝利胆、健脾化湿,不仅口苦得除,脂肪肝亦获改善,印证了《医学心悟》"治中焦如衡"的调节理念。现代研究证实,逍遥散类方可调节脂代谢紊乱,与本案疗效形成互证。

结语:
此案成功关键在于把握"肝胆湿热"病机核心,遵循"木郁达之"治疗大法。提醒学者:临证当以脉证为据,不可囿于现代病名。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今观此案,可谓得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