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3|回覆: 2

[中醫理論] 國醫大師李佃貴治療胃癌臨床驗案

[複製連結]
孫潤雪劉小發婁 發表於 2017-12-19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屬於中醫學中的『積聚』『噎塞』及『胃反』等範疇。【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胃脘當心痛……膈咽不通,食飲不下。』【靈樞·五變篇】云:『……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邪氣至,蓄積留止,大秉乃起。』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運用化濁解毒法治療胃癌,臨床療效顯著,現舉例如下。

胃癌醫案一

孫某,男性,44歲。2013年5月1日初診。訴因於數月前飲酒後出現胃脘脹滿不適,甚則噁心欲嘔,至外院給予『胃復安』『654-2』等藥治療。症狀有所緩解,但效果不明顯。遂行胃鏡檢查,示:①胃竇部潰瘍型癌。②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因懼怕手術,又轉至上海某醫院檢查治療,檢查結果相同,亦建議手術加化療。後來我院求治。現可見胃脘疼痛拒按、喜暖、食後加重、上腹部痞悶脹滿、輾轉不安、大便干、3日1行、納呆、喜進熱粥等症狀。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細滑。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認肝炎及結核病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心肺無異常,腹平軟,未觸及包塊,劍突下及臍周輕壓痛,肝脾未觸及,無腹肌緊張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陰性,麥氏點無壓痛,肝區無叩痛,雙腎區無叩擊痛,腸鳴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未見異常。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細滑。

電子胃鏡檢查示:①胃竇部潰瘍型癌。②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診斷:胃脘痛(濁毒內蘊,胃絡瘀阻)(西醫診斷為①胃癌。②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治法:化濁解毒,養肝和胃。

方藥:半枝蓮15克,茵陳15克,黃連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廣木香9克,枳實12克,厚朴12克,香附15克,紫蘇15克,當歸12克,白芍20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內金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飯前半小時溫服。

二診:胃脘痛已止,胃脘痞滿亦除,不拒按,且能進米飯,喜熱飲食。大便乾燥,舌苔薄黃膩,脈滑,重按有力。據效不更方。中藥方同前。原方加全蠍9克,壁虎9克,蜈蚣2條,以毒攻毒,防癌抗癌,再進21劑。

三診:大便通暢,胃脘痛未再作,腹部已舒適。舌苔已正常,脈象已緩和。囑再續服中藥3個月,另以飲食調之,囑多飲山藥、白扁豆、薏米、粳米粥。

按語:胃癌的主病機是濁毒相關為害,濁、毒的病機特點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濁邪致病多黏滯難解,污穢不清,病程較長,療程較長,難有速效。濁邪易阻遏氣機,易傷陽氣,易傷脾胃,易兼夾為病(易兼夾毒邪)。濁邪膠着黏滯之性又決定了其蘊於陰血之中則極易化熱釀致毒邪,並常相挾為患。毒邪易傷氣陰,易於損傷津液,易致腫瘍,易入血入絡,易致瘀血出血;毒邪易兼夾為病,易使水濕成濁,並易兼夾濁邪。因此臨床上常見濁毒相兼為病。患者胃癌因懼怕手術和化療,用有化濁解毒,抑殺腫瘤細胞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中藥治療,配以飲食調理,症狀減輕,心情愉快,增加了戰勝癌症信心。患者病情穩定,帶瘤生活多年。充分體現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以及人瘤共存思想的先進性。

胃癌醫案二

患者:任某某,男性,66歲。2006年7月8日初診。訴間斷胃脘疼痛10年,加重1個月。

現病史:患者1997年7月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部疼痛,拒按,伴燒心反酸,就診於當地醫院,查胃鏡示:萎縮性胃炎;病理示:胃黏膜腺體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給予藥物(具體不詳)口服,症狀緩解。後間斷出現胃脘疼痛,口服上述藥物尚能控制。1月前,突然出現上腹疼痛難忍,喜按,伴噯氣、燒心、反酸,繼以藥物口服藥控制病情,但間斷性加重,故來就診,急查胃鏡示:胃癌。病理示:腺癌。現患者胃脘疼痛喜按,伴噯氣、堵悶,嘔吐,不思飲食,消瘦,面色萎黃,口乾苦,大便干,舌質紅,苔黃厚膩,脈弦滑。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無肝炎、結核及其他傳染病史;無外傷、手術及輸血史。

查體: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心肺無異常,腹平軟,未觸及包塊,劍突下及臍周輕壓痛,肝脾未觸及,無腹肌緊張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陰性,麥氏點無壓痛,肝區無叩痛,雙腎區無叩擊痛,腸鳴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未見異常,舌質紅,苔黃厚膩,脈弦滑。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正常;電子胃鏡示:胃癌;病理示:腺癌;腹部B超示:膽囊炎。

診斷:胃脘痛(濁毒內蘊,瘀血阻滯)。(西醫診斷:1.胃癌;2.膽囊炎)

治法:化濁解毒,化瘀消積。

方藥:半枝蓮15克,半邊蓮15克,茵陳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黃連12克,板藍根15克,苦參12克,黃芩12克,絞股藍12克,雞骨草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後下),丹參15克,桃仁10克,全蠍9克,三棱6克,莪朮6克,內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飯前30分鐘溫服。按時服藥,進鬆軟易消化食物,調暢情志,忌辛辣、油膩、刺激之品,戒怒。

二診:服藥後患者胃脘痛稍緩解,噯氣、堵悶感較前減輕,嘔吐減少,不思飲食,氣短乏力,口乾苦,大便質可,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化濁解毒,化瘀消積。

方藥:半枝蓮15克,半邊蓮15克, 茵陳15克,黃連12克,板藍根15克 苦參12克,黃芩12克,絞股藍12克,雞骨草15克,五靈脂15克,元胡15克 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後下),丹參15克,桃仁10克,全蠍9克,蜈蚣2條,三棱6克,莪朮6克,內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飯前30分鐘溫服。

三診:服藥後患者胃脘痛減,夜間偶有發作,噯氣、堵悶感較前減輕,嘔吐減少,食慾漸增,自覺體力好轉,口苦,大便質可,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滑。

治法:化濁解毒,化瘀消積。

方藥:半枝蓮15克,半邊蓮15克,茵陳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黃連12克,板藍根15克,苦參12克,絞股藍12克,雞骨草15克,五靈脂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後下),丹參15克,全蠍9克,蜈蚣2條,三棱6克,莪朮6克,內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飯前30分鐘溫服。

四診:服藥後患者胃脘偶有隱痛,噯氣、堵悶偶作,時有嘔吐,食慾可,口苦,大便質可,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化濁解毒,扶正祛邪。

方藥:五靈脂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後下),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朮9克,全蠍9克,三棱6克,莪朮6克,內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百合12克,烏藥12克,當歸9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白朮6克,紫豆蔻12克(後下),三七粉(沖服)2克,川芎9克。日1服,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飯前30分鐘溫服。

五診:服藥後患者胃脘疼痛不顯,噯氣、堵悶明顯減輕,嘔吐消失,食慾可,口苦,大便質可,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患者諸症均減,藥已中的,前方辨證加減繼服3個月,後改為口服茵連和胃顆粒鞏固治療,隨訪半年病情穩定。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病因綜合作用的、漫長的、多階段、複雜的積累過程,在臨床中常循氣滯、濕阻、濁聚、熱郁、濁毒、絡瘀、陰傷的發展規律,濁毒相干為害貫穿於慢性胃炎的全過程。濁毒是慢性胃炎發展、演變、反覆難愈的主病機。濁毒的致病具有三易、四性的特徵:即易耗氣傷血、入血入絡,易阻礙氣機、膠滯難解,易積成形、敗壞臟腑;四性則指其:遷延性、難治性、頑固性、內損性。濁毒病邪膠結,作用於人體胃部,導致胃部細胞、組織的濁化,即病理損害過程;濁化的結果導致細胞、組織的濁變,即形態結構的改變,包括現代病理學中的肥大、增生、萎縮、化生和癌變;以及炎症、變性、凋亡和壞死等變化。濁變的結果是毒害細胞、組織和器官,使之代謝和機能失常,乃至機能衰竭。胃癌乃由於正氣虛損,陰陽失調,邪毒阻於胃絡所致,筆者認為其病機關鍵在於『濁毒』。濁毒阻於中焦,氣機壅塞,血瘀不行,毒瘀互結,久而形成腫塊。治療以化濁解毒,化瘀消積為法。治療開始患者正氣尚存,可採用解毒抗癌攻伐毒邪,日久癌毒耗傷人體正氣,治療以扶正祛邪,1月過後,患者症狀明顯好轉,筆者謹守病機,在前方基礎上加減應用3個月,收效甚佳。繼用成藥鞏固治療,以防毒邪留戀復傷人體。(孫潤雪 劉小發 婁瑩瑩 河北省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5-22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濁毒理論辨治胃癌樞要——李佃貴教授驗案發微】

胃癌乃"陽道實、陰道虛"之典型病候,【內經】明言"陽道實,陰道虛",胃腑屬陽,其病多實。李師此案精妙處,在於洞悉濁毒膠結乃胃癌核心病機。案中患者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細滑,此乃濁毒蘊胃之明證。【金匱要略】云:"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弦脈主肝鬱克土,細滑則示痰濁內蘊,三者相兼,恰合"濁毒內蘊,胃絡瘀阻"之病機。

立方之要,首重化濁解毒。方中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為君,取其清熱解毒、散結消症之效,現代藥理證實二者具顯著抗腫瘤活性;茵陳、黃連為臣,功專清熱化濕,【本草備要】謂茵陳"除濕散熱結",黃連"瀉心火而除脾濕";佐以木香、枳實、厚朴理氣化滯,暗合"六腑以通為用"之旨。尤妙在當歸、白芍養肝體而助肝用,既防苦寒傷正,又寓"治胃必調肝"之奧義。

二診加蟲類藥頗具膽識。全蠍、壁虎、蜈蚣皆為血肉有情之品,【本草崇原】言其"能攻毒結於幽隱",現代研究證實其提取物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然李師運用之妙,在於嚴格把握"毒邪未盡而正氣未衰"的窗口期,此正【醫宗必讀】"初者攻之,中者且攻且補,末者補之"的具體實踐。

三診轉重食療尤見功力。山藥、白扁豆、薏米、粳米皆為甘淡實脾之品,遵【素問·髒氣法時論】"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之訓。此案完整呈現"攻邪-扶正-調養"三階段,深得"治病必求於本"之三昧。

今人治癌多重攻伐而忽調理,李師此案示人:胃癌治療當恪守"化濁解毒不忘和胃,攻邪消症兼顧扶正"的原則。其辨證思路融貫【內經】病機理論與現代腫瘤學認知,立方遣藥兼取傳統功效與現代藥理,實為中醫腫瘤學"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典範。學者當於此案中細參濁毒理論之精微,體會"扶正祛邪"的動態平衡藝術。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6-25 0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國醫大師李佃貴治療胃癌臨床驗案評析

胃癌屬中醫學"積聚""胃反"範疇,其病機核心在於濁毒內蘊、胃絡瘀阻。李佃貴教授以"化濁解毒法"立論,本案治療思路深契【靈樞】"邪氣留止積聚"之旨,體現了"祛邪扶正、標本兼顧"的學術思想,現從理法方藥四維度析之:

一、病機辨析
患者胃脘拒按、苔黃厚膩、脈弦滑,顯屬濁毒壅滯之象。【難經】云:"積聚者,陽氣不足而陰氣有餘也。"本案濁毒久羈,不僅損傷胃絡(潰瘍型癌變),更兼肝氣犯胃(脈弦)、脾失健運(納呆便干),形成"肝鬱-濁毒-瘀結"的惡性循環。李師準確把握"濁毒膠結"這一關鍵病機,未囿於"以毒攻毒"常法,而是以"化濁解毒"為綱,佐以調和肝脾。

二、治法特色
1. 化濁解毒:方中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為君,茵陳、黃連燥濕泄濁為臣,暗合【傷寒論】黃連湯"瀉心消痞"之法。
2. 調暢氣機:木香、枳實、厚朴組成"理氣鐵三角",取法【金匱要略】枳實薤白桂枝湯"通陽散結"之意,使氣行則濁毒自化。
3. 肝胃同調:當歸、白芍柔肝和血,香附、紫蘇疏肝解郁,體現"治胃必調肝"的學術經驗。

三、方藥精析
初診方暗含三大藥對:
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現代研究證實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傳統藥性苦寒而不傷胃。
白朮-茯苓-內金:取法張錫純"健脾消積"思想,既防苦寒傷脾,又助運化藥力。
元胡-白芷:氣血同治,【本草綱目】載白芷"能蝕膿血",針對潰瘍型癌變獨具匠心。

二診加全蠍、蜈蚣等蟲藥,非簡單"以毒攻毒",實取葉天士"蟲蟻搜剔"理論,針對"久病入絡"的病機轉折。三診轉用食療(山藥、薏苡仁粥),暗合【飲膳正要】"谷肉果菜養盡之"的康復理念。

四、學術啟示
1. 濁毒理論創新:李師突破傳統"瘀毒"框架,提出"濁毒致病"學說,本案黃厚膩苔即為濁毒外候,治療上強調"給邪出路"(通便、利尿)與"解毒散結"並舉。
2. 分期論治智慧:急性期(初診)重在祛邪,緩解期(三診)注重扶正,體現"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經旨。

此案啟示:胃癌治療當把握"濁毒-氣滯-正虛"的動態演變,李師方案既承仲景"保胃氣"傳統,又融合現代腫瘤學認識,堪稱"古法新用"典範。學者當領悟其"化濁解毒"法度,而非拘泥單方驗藥,方能真正傳承精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