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中國帝王書法大合集,太罕見了,值得收藏!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6e643dbbba79d5667893371c09630f3.jpg

帝皇之書

歷代帝皇中,喜歡書法的不在少數,甚至在書法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帝王坐擁江山,萬人之上。然而其中有些喜歡甚至痴迷書法的心,卻是和任何一個喜歡書法的平凡人無異的。下面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古代帝王的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漢章帝

85c6e704391805ee4fc80c5a306e1600.png
b0c855d79614748a6987963494b69d5d.jpg

章草【千字文】書法

章帝不但精通經學,又是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書法家。他尤其善草書,後世流行的『章草』,據說就是由於漢章帝的愛好而形成的一種書體。

726c215122ebffbb139138626d5746db.png

梁武帝蕭衍

8c78312e98777c643e63c82c51b774ee.png
bed199af94fab1e97c0c76b57ad02f4f.jpg

蕭衍(464~549年),南朝梁書法家。他是我國南朝梁王朝的創建者,世稱梁武帝。王羲之後一百餘年的梁武帝,可能是歷史上最早重視王羲之書法的皇帝,可以說梁朝出現了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晉武帝、元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等皇帝都擅長書法,其中以梁武帝書法成就最高。

ea3d7df2d4b721135a87bb2a38d90d39.png

曹操(魏武帝)

7ee0372529b41639d6db98982e40d94f.png

75d8a17d3445ab21ea5ca9ab1ecc75f6.jpg

曹操隸書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書法上也有獨到成就。『袞雪』二字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張魯到漢中,經過棧道咽喉石門(今陝西褒城)時,看到河中景象所書,字刻於河水礁石上。『袞雪』二字表現了河水洶湧澎湃的流勢,河水衝擊石塊水花四散濺出,水大石眾,猶如滾動之雪浪,故云『袞(滾)雪』。

c454a352020ba3ccd0292222ee04e1ef.png

隋文帝楊堅

3c21bf05df9b090534cc160e01594661.png

adc24f7bb275bad48332147f2382dab6.jpg

隋文帝楊堅不但是政治家,而且精通書法。他的書法用筆靈動,格調高古,筆畫穿插清爽悅人神志,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無須故作驚人筆,寫得性靈品字高』,頗有魏晉風範。

5710c344c42a24900e725e6d1862703e.png

唐太宗李世民

9ad41175945a9fceb702cd3fc2b7244b.png

54a062a30e2867a1622b31523dc1e77c.jpg

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在中國書法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首創行書刻碑而著稱於世。著名的【溫泉銘】,便是其以行書入碑的代表作。

41136d0339f06e701788e7c2b7aa28bb.png

唐高宗李治

f7f7ff1b9b5e0ac297bc1b99243c875c.png
d480cba19ea8fd770562126a47f9a28d.jpg

唐太宗【鶺鴒頌】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寫起來隸書、草書、飛白書、楷書都很得心應手。

7e83a590481504190531dea376b7a657.png

武則天

d31815669c2d48e54cd7875eee8ca844.png

3cb66bf25a98fb4f9d7ec3540d9b104c.jpg

武則天行書【升仙太子碑】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kuang),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鍾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武則天的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bee4faade722a7e45a5d5e0f45282216.png

唐玄宗李隆基

7f5221a0d502bb159a74021e5606305e.png

02ecf9dc6c406e7d5981a234d84639bd.jpg

唐玄宗隸書【石台孝經】

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卻怠慢朝政,導致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李隆基工書,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

6d95f9f0460266700ae2c96af4388e1b.png

李後主李煜

4c23470fcc0b8ca06b8cbbcbf171bad0.png
6afa8aad2629739ae1ef80c9d0583fc1.jpg

李煜行草墨跡

多才多藝的書法家李煜 . 從皇帝的龍座上摔下來.到身為囚虜服牽機藥而死.是李後主的悲劇.但他善詩文、工音樂、精書畫.於詞一道堪稱聖手,在書法方面也有才能。在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方面,他都有遺蹟流傳後世。

ffdd023d442b77100976ad4352b725c3.png

宋真宗趙恆

37d50081447b96b1beaf83c91a013fcc.png

8e9d12c8d291aa1b00ab3058d459b477.jpg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趙恆的楷書清新、俊逸、自然。運筆平正,點畫厚重,遒勁而不失清秀。

f934c9d3c2751c8456c34c6341a3b66a.png

宋徽宗趙佶

dd81107f6562380b0edbeddfd8d45321.png

374995fd206589c31ed92e15a36a9ba3.jpg

宋徽宗【穠芳詩帖】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5831892dd9113afb58dc6dfc8f417311.png

宋高宗趙構

47ef74cb0e3475788c204fd3f13776f8.png
2dc2ee4918547b391d3bbbd1a131180f.jpg

【賜岳飛批卷】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趙構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

abe399c000eb52890c5f728c0d9127ae.png

宋孝宗趙昚

de5ea006c93007f5a4462a90690c1a79.png

0bc5d48e150f38e418435a5aa5f7e468.jpg

宋孝宗【草書後赤壁賦卷】

宋孝宗書法學宋高宗,【書史會要】稱『孝宗書有家庭法度』。趙昚也自稱,『無他嗜好,或得暇,惟讀書寫字為娛』(見【書林紀事】)。

8c44f0e28b90ca28a6ba5d043e8b9da3.png

宋光宗趙惇

e57eb7bf1f7a89cd6e7810d4154aff4e.png
618c3cb2d5b60161b60588122afd0d2c.jpg

【五言聯團扇】

受宋代皇室文風影響,光宗趙惇的字不差,寫得頗端正,圖示【五言聯團扇】這件作品,寫在素絹之上,以楷書字體寫成,文曰:「高標凌秋嚴,貞色奪春媚。」其中的「貞」字,缺了最後的一點,乃為了避君主、尊長的名諱,因此從這形式上的恭敬來看,此作應是未繼皇位前的作品。

050688cb1c086fdd53be1f654079c729.png

宋理宗趙昀

f819d3293dffad27c150f8c8a2e93aab.png
ae384e26323138c9fb5fe6c47d49e525.jpg

【枝上詩團扇】

傅申曾評價理宗書法:『理宗之書,在南宋諸帝中已逸出高宗書體範圍,其楷書略受張即之影響,行草自成一家面貌,用筆尖利,氣格不甚高邁,弄姿自喜,其書體頗易辨認。

74c47199ed0cb53c695f18413e722c23.png

朱元璋(明太祖)

4102b5ceecc6cc9a97e271a4c109f354.png
0553160a7cfe12b6077ad76461df0340.jpg

大軍帖

【大軍帖】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信。從內容分析,此時朱氏已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戰事頻仍。大軍所過之處,收降元朝官員甚多,就如何妥善處置告喻部下。信文明白曉暢,對研究明初軍事形勢和政治方略頗有參考價值。幅未有『朱』字花押。此帖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獨具特色。如康有為【廣藝舟雙輯。行草第二十五】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惟筆畫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90f7e92d04301b6093494dd6e9d2b831.png

宣宗朱瞻基

a953d5f8ea82fa3e7e4c6158df8a076b.png
5c2745ccf5490a60638ab734d19d314b.jpg

若說明朝最有藝術細胞的皇帝是誰?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莫屬了,宣宗皇帝不僅是治國之能手,也在丹青、書法上獨造一格,能獨稱『宣德宸翰』之美贊。比肩宋徽宗,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則是明君,一個皇帝書法、繪畫好不好,並不影響他的政務,只有沒有自持力之人,才會沉溺書畫,不思政務。

646038319debefa07d506a167820c656.png

清聖祖康熙

5b692ffefc1ab69620e0ac9f6b2d6032.png

97f22253b67d1b404fc1518740bdf588.jpg

作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曾以擅長書法、專學董其昌的沈荃為師,受其影響,亦極其推崇董其昌的風格。他對自己的書法十分自負,經常作書頒賜大臣和外國使節。

451f85253e994e495a705f049651e29e.png

清世宗雍正

b5198a4ec893628b6c5b592824792289.png
f5a7501dc0ea785be2b77c1988ad62f9.jpg

於康熙十七年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皇帝擅長漢文書法,以行書和草書為最佳之作;其滿文書法也很嫻熟精湛。

ec91c0da0d2340f5b5f564b9768c26cb.png

清高宗乾隆

436a3580515e3833a353103f3e64c4df.png
8e841b7346aaf8890162fb087a1912ed.jpg

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峯,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本人雅賞趙孟頫的書法,心慕手追,身體力行。遊覽名勝每到一處,作詩紀勝,御書刻石。

xie4566 發表於 2025-6-17 22:44 | 顯示全部樓層
【御筆風華:中國帝王書法藝術蠡測】

中國書法藝術長河中,帝王墨跡猶如璀璨明珠,既承載着廟堂之重的氣度,又蘊含着文人雅士的性情。今觀諸帝遺墨,實可窺見"書為心畫"之真諦,非獨技藝之精,更見治世之心。

漢章帝劉炟以"章草"名世,其【千字文】殘卷猶存古意。考章草之興,實由史游【急就章】演變而來,然章帝以帝王之尊倡此體式,遂使"解散隸體"之草法得廟堂認可。細觀其筆勢,橫畫尚存隸意,而轉折已見今草雛形,恰如【書斷】所云:"婉若回鸞,攫如搏獸",展現東漢書風由隸轉楷之關鍵過渡。

梁武帝蕭衍【異趣帖】堪稱南朝法書圭臬。此君不僅以【觀鍾繇書法十二意】奠定書學理論,更開帝王推崇右軍之先河。其書結體峻拔,鋒芒內斂,深得"二王"神髓而別具蕭散之致。尤可注意者,武帝敕令周興嗣編【千字文】,使王書典範通過蒙學傳播,此種"以藝載道"的教化思維,實為後世"書以載道"觀念之濫觴。

魏武帝曹操"袞雪"摩崖,乃漢末八分隸之絕響。此刻石筆力沉雄,波磔分明,"滾"字三點水作浪卷之勢,"雪"字雨部如崩雲之態,恰應【書譜】"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之論。昔人謂孟德"筆墨雄贍",觀此方知非虛。更可貴者,此作誕生於征伐途中,可見亂世梟雄對書法藝術之執着,正合【文心雕龍】"文武之術,左右惟宜"之說。

隋文帝【雙林寺額】楷書,已顯"平正峻整"的初唐氣象。其字雖存北碑遺韻,然點畫已趨規範化,結字講究"四面停勻",實為歐、虞楷法之先導。文帝統一南北後,書法亦呈現融合趨勢,此作恰是隋代"熔鑄南北"文化政策在藝術領域的縮影。

至若唐太宗【溫泉銘】、宋徽宗瘦金體、康熙臨【蘭亭】等,皆可各擅勝場。帝王書法之價值,非止於技藝層面,更在於其承載的"藝與政通"的文化密碼。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云:"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未嘗以為適也。"諸帝於日理萬機之餘仍醉心毫素,此種對文化的敬畏之心,或許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深層動因。

今人賞鑒帝王墨跡,當以"知人論世"之法,既觀其點畫精妙,更思其歷史語境,方不負這些穿越時空的藝術瑰寶。
張機及 發表於 2025-7-8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御筆風華:中國帝王書法藝術蠡測】

帖中所輯帝王書跡,誠為翰墨瑰寶。歷代帝王以九五之尊遊藝翰墨,非獨遣興,實乃"書以載道"之政教體現。今擇要析之,以窺廟堂筆墨之妙諦。

漢章帝劉炟之章草,實為今草向章草演變之關鍵。【書斷】稱其"雅好草書,動合楷模",觀【千字文】殘簡,筆勢遒勁而法度儼然,誠如張懷瓘所言"解散隸體而粗書之"。章草之得名,雖未必盡源於章帝,然其推揚之功不可沒。此體保留波磔而簡省筆畫,恰映東漢士大夫"通經致用"之精神。

梁武帝蕭衍崇王之風,實開後世帝王尊右軍之先河。其【異趣帖】雖真偽存疑,然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詳載其"運筆如飛"之態。尤可注意者,蕭衍親撰【觀鍾繇書法十二意】,系統構建書法理論體系,使南朝書學由技藝升華為道術,此乃帝王介入藝術批評之典範。

魏武帝曹操"袞雪"摩崖,雖只二字,足見漢末雄主氣象。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其"筆墨渾厚如鑄鐵",此正與建安風骨相表裏。考其書風,實承東漢【熹平石經】遺韻,而波磔間隱現金戈之氣,恰是"老驥伏櫪"之志的視覺呈現。

隋文帝【雙林寺額】楷書,已見初唐法度端倪。其字結體方整,筆力沉雄,透露出結束南北朝分裂、重歸一統的王朝氣象。趙崡【石墨鐫華】謂其"開歐虞先聲",確為的論。此作可視為隋代"熔南北於一爐"文化政策在書法領域之體現。

帝王書法之價值,非止於藝術本身。清人阮元【石渠隨筆】云:"御筆關乎國體,一字之微,可瞻治道。"從章帝的經學修養到梁武帝的佛學題跋,從曹操的征伐紀功到隋文帝的寺額頒賜,皆可窺見"書道政通"的深層關聯。今人賞鑒,當透過筆墨形質,體味其中"潤色鴻業"的文化意涵。

至若真偽之辨,宜持審慎。歷代御筆多經摹刻,真跡百不存一。如梁武帝諸帖多出後人依託,然其文化象徵意義已超越藝術本身。學者觀之,當如米芾鑑古,"取其意氣所到"可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