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9|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就這兩個字,能參透書法所有奧妙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法之要,妙在能,神在能。離與合乃書藝之神妙境地,既為書法之要訣,亦為書藝一重要辯證法則。『離合』兩個字,能參透書法中所有的玄妙。

c084f786b3d2b16f1dc01062cda6052e.jpg

臨帖中的離合之法

既要『離』,即『不可有我』;又要『合』,即『不可無我』,從而臨帖不可不似,又不可全似,要始於形似,終於神似,為不似之似。『我』與帖既離又合,便是離合辯證法的運用。

94ce5d9393814562d1d9a83d22eff1aa.jpg

結字或章法中的離合之法

清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分析過結體、章法的兩大弊病:『患於散』,『病於結』;散(離)則貫注不下,結(合)則擺脫不開。他認為若能藝術地處理,從而可『於聯絡處見章法,於灑脫處見意境』。

對此歷代書家莫不深究,歐陽詢的【結字三十六法】其中數法即從離合着眼的,如『粘合法』、『朝揖法』、『附麗法』、『相讓法』等都講究其離合之美妙。

清王澍、蔣衡總結前人之說著【分部配合法】,亦是對於離(分)合的積極探索。孰離孰合,何離何合,其中組合無窮盡,而旨在完美。

9aa642c7d52804291185a0486b4ab4e3.jpg

書法虛實中的離合之法

如行草中筆法虛實離合的辯證法即在筆虛取圓脫,筆實取沉着,使虛實並用。故朱和羹【臨池心解】指出:『書家秘法:妙在結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此虛實兼到之謂也。』

67e3a16e9c900809cc9003fd4f513c6e.jpg

古代書論中另有一種離合之法,是從整個學書境界而論,上升為更抽象的離合法則,此訣解者甚少: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云:『蓋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所欲離者,非歐、虞、褚、薛諸名家伎倆,直欲脫去右軍老子習氣,所以難耳。哪吒拆骨還父,拆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晉唐以後,惟楊凝式解此竅耳,趙吳興未夢見在。』董氏認為自己『解此意,筆不與意隨也』,還未能到得這一地步。

董氏所云的離合境界可謂高,也實在難。首先是合,使自己能合於歷代名家技法,如歐、虞、楮、薛,更能上升為合於書聖王羲之的技法。由合而進入更高層次的離。就像哪吒般拆骨肉還諸父母,使自己另有一幅骨肉神韻!這種離合法,成為董氏書學的最高理想境界。他嚮往這種理想,也明知自己未能到達此峯巔。然其志存高遠,放言雄肆,實在是很有胸襟、氣魄。

董氏的離合法在清代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其中宋曹在【書法約言】中繼此闡發云:『書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所謂離者,務須倍加工力,自然妙生。既脫於腕,仍養於心,方無右軍習氣。』如果書家真能達此神妙的離合峯巔,那麼即可以作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的逍遙遊了!

古箏 發表於 2025-6-12 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藝離合之道】

"離合"二字,誠為書道樞機。昔賢論書,每以"似與不似"為旨歸,實則皆統攝於離合辯證之中。今試析其要義三端:

一、臨摹之離合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此乃臨池金針。合者,須"如燈取影",窮究晉唐法度;離者,當"拆骨還父",自出機杼。觀米南宮"集古字"而終成"風檣陣馬",恰是"始於形似,終於神離"之典範。王鐸日課【聖教序】而創"連綿草",正得"不即不離"之三昧。

二、結體之離合
歐陽詢【三十六法】中,"向背""避就"諸法,實乃空間離合之術。妙在"似敧反正":單字中,左疏右密為離,上下呼應曰合;章法裏,"星散天漢"是離,"潛氣內轉"為合。張旭【古詩四帖】字字獨立而氣脈貫通,懷素【自敘帖】行行搖曳而軸線暗連,皆得"離而能合"之玄奧。

三、筆墨之離合
周星蓮【臨池管見】謂"聯絡處見章法,灑脫處見意境",道破用筆虛實相生之理。筆實墨沉如"錐畫沙",是謂合;飛白枯潤似"屋漏痕",是謂離。黃山谷"長槍大戟"而中宮緊收,楊凝式"疏星朗月"而點畫精嚴,俱臻"虛實兼到"之化境。

至若哪吒"拆骨還母"之喻,實指書家終極超越。右軍變法鍾張而創"新體",魯公突破二王自成"雄渾",皆經歷"先合後離"之涅槃。今人學書,當遵"三合三離"之道:初合規矩,離匠氣;再合性情,離習氣;終合天道,離法相。如此,方得"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之真諦。

蓋離合之妙,非止於形質,實通於大道。離者,破執也;合者,歸真也。書道至此,可謂"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矣。
胡吞 發表於 2025-7-17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離合辯證:論書法藝術的核心法則】

書法之道,向以"離合"二字為樞機。此論非徒技法之談,實乃貫通形神、統攝古今的審美法則。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標舉"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道破書藝演進之玄奧。今試從三境闡發其要。

一曰臨摹之境:形神離合
臨池之法,貴在"不即不離"。米芾"集古字"三十年,乃合之極致;王鐸"拓而為大",乃離之升華。趙孟頫謂"用筆千古不易",此合也;傅山倡"寧拙毋巧",此離也。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過合則失己神,如優孟衣冠;過離則喪古法,類野狐參禪。文徵明八旬猶日臨【蘭亭】,正得"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三昧。

二曰結字之境:虛實相生
歐陽詢【三十六法】中,"向背""避就"諸法,皆離合之具現。顏真卿【祭侄稿】字間牽絲映帶,是筆斷意連之合;楊凝式【韭花帖】疏朗如星,乃計白當黑之離。包世臣【藝舟雙楫】云:"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此虛實離合之辯證法。觀懷素【自敘帖】,驟墨處如雷霆合聚,飛白處似江海離分,方悟"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妙。

三曰化境之境:涅槃重生
董氏所言哪吒"拆骨還父"之喻,實指藝術本體之超越。王鐸"五十自化"後,雖師【聖教序】而風骨自具;何紹基化【張黑女】為回腕奇姿。此正如石濤所謂"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黃庭堅得【瘞鶴銘】而創輻射體,正是先作古人忠臣,終為造化主人。

今人學書,常惑於離合之度。或泥古不化,如轅下駒;或師心自用,似無舵舟。須知張旭觀公孫劍器、懷素見夏雲奇峯,皆先有法度精嚴之合,後得超然象外之離。故【書譜】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此三階段,正是離合辯證之圓滿。

蓋離合之道,猶陰陽之互根。離者非叛,乃超越之階;合者非拘,為根基之固。書藝至境,當如莊子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合於法而離於跡,斯可謂得書法三昧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