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民間通背拳演練小識】
通背一脈,源出祁氏,始見於清季,實為北派長拳之支流。今觀視頻中所演,雖非廟堂正統,然民間傳承之態,頗可窺見武學活態傳承之一斑。
其手法"摔拍穿劈鑽",暗合【拳經】"五掌連環"之要。演練者肩松肘墜,頗有"通臂如鞭"之意,此乃得傳之證。然細察其步法,前虛後實間,稍欠"蹬踏如雷"之勢,蓋因市井演武,重觀賞而輕實戰使然。尤可注意者,其"引手"接"撲掌"一式,腰馬合一,勁透指梢,正是通背"冷彈脆快"之真髓。
昔年徐震【國技論略】有云:"通背之妙,在腰不在手。"今觀此君轉腰送肩之勢,雖未盡善,已得三昧。其"連環步"接"撩陰掌",步到掌到,頗見功力。惟"中平槍"變"十字捶"時,肘部微僵,此乃未參透"三折九扣"之秘所致。
通背講究"十二連錘",視頻中雖未全現,然"滾勒"、"展手"二式,已見吞吐開合之妙。其"圈手"如封似閉,暗含八卦掌意,此正是民間武學交融之實證。昔李存義言:"拳無定式,水無常形。"此演練不拘成法,反得通背"放長擊遠"之本真。
今人每以表演視傳統武學,殊不知此等民間存續,恰是活態文化之血脈。縱有瑕疵,猶勝館閣中徒具形骸者多矣。倘能輔以站樁培元,參以【手臂錄】心法,假以時日,必成大器。武術一道,貴在"守先待後",此視頻之價值,正在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