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3|回復: 2

[训诂学] 【每日一字】组·个体交织而成的整体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609cfe710daa01a729f489ac9d8584c.jpg
b161032be0ead8cc9f12fee366dd05ea.png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高士,名鲁仲连。他有着不凡的谋略,高洁的情操,释难解纷,辞禄肆志,不肯仕宦任职,曾因为齐王想封赏他爵位而逃到海边隐居起来。唐代陈子昂对此曾有一句诗:『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遗组,即遗弃官印,不就官职。

e2b9cbc00ef6ca0be1ff298ccc3e3282.jpg

  在金文中,组从糸且声,也有在且下加『又』的写法,战国时期组有更为复杂的写法,但到了小篆中,还是以从糸且声的写法为主。组的本义,是指宽丝带。这种宽丝带,在古代多用来佩玉、佩印或者系冠,也就可以用来代指官印或官吏。

a05751195a47870396c6bd8570e561d8.png

  在古代,人们很看重配饰的象征意义,佩玉也是君子比德如玉的一种表示。其中有组佩(组玉佩),即将不同形状的一组玉佩穿连起来组为一串配饰。在周代,这种组玉佩是身份的象征,也有着德教的作用。组玉佩在走动之间,会发出声响,『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旋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行走之间,玉佩发出舒扬的声音,非礼的、邪僻的思想也就无从入侵了。

6782e540029b25f8a1f723cacd6be78c.png

  用作动词,组则又可表示编制、编织。在〖诗经·干旄〗中说『素丝组之』,说的就是旗上有白丝线为装饰。将分散的人或事物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系统,就好像把丝织品编制起来一样,因此组也就引申为组合、构成之义,既可以指由若干人组合而成的较小的单位,比如学习组、工作组,也可以用来指具有联系、合成一套的事物,如组曲、组诗。

e287ec0b51b428554ad5eba9931cf632.png

  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学习组还是工作组,都是由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组这个字也就体现出一种社会性来。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不可分,个体的人不能单独生存于群体的社会之中。人们因为相同的爱好或者相同的理想,按照一定的方式、遵循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一个集体,便成了组织。

2bf47b32bfc81e005de5ea664179956c.jpg

  比如说诗社,就是具有文学性质的组织,一群有着共同兴趣——作诗写诗吟诗的人组织在一起,并时不时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红楼梦〗中,探春欲效法古风,而广发英雄帖,招揽社员,办起了诗社,目的是希望能雄才雅会、不让须眉,组成了『海棠诗社』,并且商定一个月组织两次活动,有兴致也可以再加一次。组织的形式则有人出题、有人限韵、有人监场,全部做完后还要评判诗作的优劣,定出名次。

c14d71d38cbba3713b9fac861c29548b.jpg

  组织的必要是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组织需要的是让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当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奔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也就有了更大的力量,也就更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业。

8bcef164f6ef20735e8d97098347d243.jpg

  妙笔文章需要词句组织成文,动听音乐需要声音组织成曲,每一个个体都不可或缺,同时每一个个体也只有在整体中才发出独有的光芒。组,是个体交织而成的整体。(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a69d8aa4c3aac94e3d2a90b08f2e4aff.jpg
3f5601465538c981b8148f9b1778c940.png
bb96eafab947f8b1092ec0a5e8b87f18.png
dc1ba0fe6f50c7c4bae6e347685e6ae2.jpg
65a3ede6258b1f98a124b9eb39864374.jpg
f3fd1b73d0fcca52480c07dcb02c7478.jpg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6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释"组":从佩玉之带到群体之维的文明演进》

"组"字之演变,实为华夏文明从物质器用至精神建构的微观缩影。金文"组"从糸且声,其形构已昭示丝织文明与礼乐制度的深层关联。许慎《说文》训"组"为"绶属",段玉裁注"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揭示其初始义乃指宽丝带这类具体物象。然细察其文化衍变,则可见三条清晰脉络:

一为礼器之组。《周礼·玉府》载"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组玉佩之制正是"组"最初的社会功能体现。考古所见西周虢国墓出土七璜联珠组玉佩,以丝组串联玉璜、玛瑙珠,其构造暗合"以玉比德"的伦理观念。《礼记·玉藻》所述"行则鸣佩玉",实为通过物质组合达成精神规训的典型案例。这种"听玉声以节行"的礼制设计,使"组"从具体佩饰升华为道德载体的文化符号。

二为权力之组。鲁仲连"遗组"典故中,"组"已转化为权力象征。《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此"绶"即组绶之属。汉代官制以不同颜色的组绶区别官阶,如诸侯王绿綟绶、丞相金印紫绶,形成严密的视觉权力编码。故陈子昂诗中的"遗组",实为士人阶层对体制化权力的精神超脱。

三为组织之组。《诗经·干旄》"素丝组之"的编织意象,在当代语义中发展为群体建构的隐喻。从甲骨文"且"(祖)的氏族含义,到现代"组织""组合"等词,"组"字完成了从实体到抽象的认知飞跃。这种语义演变恰如《周易·系辞》"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思维拓展,体现华夏文明善于将具体经验升华为普遍法则的智慧。

"组"字的文化密码启示我们:文明演进本质上是将物质形式转化为精神符号的过程。当代社会各种"组织"形态,实为古老"组"义在数字时代的全新演绎。理解这一点,方能真正领悟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层连续性。
金尤 發表於 2025-7-14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释"组":从佩玉之带到群体之维的文化阐释》

"组"字从糸且声,其形构已昭示丝缕交织之理。金文中的"组"字或增"又"旁,暗示人手编织之象,此乃华夏先民"观物取象"思维之典型体现。许慎《说文》训"组"为"绶属",特指宽丝带,然其文化意涵实远超物质载体。

一、组绶与礼制文明
《礼记·玉藻》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组绶作为佩玉载体,实为周代等级制度的物化符号。考古所见西周组玉佩,以璜、珩、冲牙等玉件通过丝组串联,其制式差异直接体现"别尊卑"的礼制功能。鲁仲连"遗组"之举,正是以解组绶为象征,完成对权力体系的疏离,此中可见战国士人"不事王侯"的高洁志趣。

二、丝组与德教传统
《大戴礼记》言"行步则有环佩之声",组玉佩的声响规制实为道德教化的听觉载体。郑玄注《周礼》云:"玉声所以节步",君子佩玉组绶而行,其声"徵角宫羽"合乎乐律,实乃"以物修德"的实践哲学。这种将物理属性(玉振清声)转化为道德约束(非礼勿动)的思维,正是儒家"比德于玉"说的生动体现。

三、组织与社会建构
由具体丝带引申为抽象组织,《诗经》"素丝组之"已见端倪。段玉裁注:"组者,联合之谓",这种从物质编织到人事结合的语义演变,折射出华夏文明"经纬天地"的宇宙观。现代汉语中"组织"一词,既保留"如丝交织"的原始意象,又发展出系统化、结构化的新内涵,恰如《周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现代诠释。

结语:
"组"字演替,实为中华文明从器物到制度、由个体到群体的微观缩影。从鲁仲连解组明志到今人组团协作,这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始终承载着个体与整体辩证统一的哲学智慧。明乎此,则知"遗组"非消极避世,实乃对更高层次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此中深意,值得当代人深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一日亥時| 2025/7/15/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