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0|回復: 2

[傅山大红门] 天冬

[複製鏈接]
武林高手 發表於 2017-11-28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d46e1d190a1ec1fe3a7a6e0917325c27.jpg

891261e21a2ed4c601c26d3ebf3f276b.jpg


大红门〖中医药学〗329
     真情弟子阿丸问:为什么,明明是肝病,师父要先调理他的脾胃入手呢?
   我对阿丸说:前人对此有了非常成熟经验和认识,〖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肝属木,脾属土,正常相克即相胜的顺序是木胜土或木克土。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其脾气』。从临床上看,肝病必然损及脾肾,出现肋胀脘闷,恶心呕吐或腹胀便溏等症。迁延性及活动性慢性肝炎尤多见肝脾或肝胃不和之证。
在肝脾同病中,由肝病及脾的,是病本在肝,波及于牌,临床上称作『肝气犯胃』或『肝乘脾土』。如果肝先受病,肝气不足,硫泄不及,造成脾胃升降失常的,称作『木郁土壅』即『肝郁脾(胃)壅』,这是肝病在先、脾(胃)受损在后,治当以疏肝为主,补脾实脾为辅;这是『见肝之病,必先实脾』的基本原因。但也有因脾胃本身有病在前,造成脾胃壅滞,影响到肝的正常疏泄功能的,则称作『土壅郁』即『脾(目)壅肝郎』,在治疗时,就应以调整脾胃为主,疏肝理气为辅。张景岳说;『病之先受者为本,病之后变者为标。生于本者,言受病之根源;生于标者,言目前之多变也』。临床上掌握这一原则,对鉴别肝或脾病孰主孰从,谁先谁后是十分重要的。如肝病犯脾,却以治脾为主,则肝病不愈,脾病亦难恢复,若脾壅木郁,却以治肝为主,则脾壅不除,木郁亦难疏通。
另外,肝藏血,脾统血,均与血液的生化藏统有关。肝司贮藏调节血量,脾主气血化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慢性肝炎思者由于肝脾不和,藏统失职,常可见到各种出血证如:鼻衄、齿衄、便血或妇女月经过多等。因此在临床上,掌握肝脾之间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见肝之病,即先实脾,就有防止肝脾不和,肝脾同病所造成的一系列脏腑变化的作用。在具体的做法上,则应判定先后标本主次,合理用药,就可以防止病情迁延,加快恢复。
       今天认识,学习一味中草药~~~  天冬,别名:天门冬、小叶青、三百棒、大当门根。
  采收炮制,秋、冬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养阴润燥、润肺生津。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汤服。用治肺热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主要成分:含天冬素、5一甲氧基一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β-谷甾醇、黏液质以及甾体皂苷类。动物试验表明,水煎剂有抑菌、镇咳、抗肿瘤和杀虫作用。临床上用治乳房肿瘤、扩张子宫颈以及子宫出血。
  使用禁忌,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失。
  白血病 效方
天冬、党參各30克、百合、地骨皮、熟地、沙參、玉竹、生地、炙鱉甲各15克,麥冬、鳳凰衣、白芍、白及各9克,川貝母6克 ,犀角3克,血余5克,茜草12克,水煎服。用於肺癌之未轉移者。
fxqk001 發表於 2025-7-11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肝病治脾与天冬药性之要义》

肝病治脾之理,实本于《内经》"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之论。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说,乃承《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之旨。今就肝脾相关之机理与天冬药性,分而论之:

一、肝脾生克之枢机
肝属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木性本克土,然《医宗金鉴》云:"木得土而达",此即《周易》"制则生化"之理。肝病传脾有三途:一则肝气横逆乘脾,如《医学衷心》所言"木旺克土";二则肝郁气滞碍脾,即李东垣"木郁土壅"之谓;三则肝虚不能疏土,恰似《慎斋遗书》"木不疏土"之证。治之当遵叶天士"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之训,然须辨明标本。若肝实传脾,宜仿逍遥散法,疏肝佐以健脾;若脾虚招肝乘,当遵六君子汤意,培土兼以和肝。

二、天冬药性之精微
天冬一物,《本经》谓其"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而《药品化义》独阐其"保肺气不被热扰"之效。其色白多汁,得金水相生之性,故能:
1. 清金制木:肺金清肃则肝木自宁,此即《医贯》"隔二之治"法;
2. 滋水涵木:肾水充足则肝阳不亢,暗合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
3. 润土柔木:胃阴得滋则肝气不横,犹如吴鞠通益胃汤之妙用。

三、肝病用天冬之要诀
天冬于肝病之用,非泛施于诸证,当审:
肝郁化火者,伍黄芩、栀子;
肝阴不足者,配生地、枸杞;
肝气犯胃者,合麦冬、石斛。

然其性寒滑,中虚便溏者慎之,诚如《本草征要》所诫:"胃虚无热者忌投"。

结语:
肝病治脾乃"治未病"之典范,天冬之用实"亢害承制"之体现。医者当参《内经》"必先五胜"之训,明脏腑生克之机,辨药性补泻之宜,方能如《医学源流论》所言:"用药如用兵,量敌而后进"。今论肝脾相关之理与天冬药性之要,正欲后学知常达变,勿执一法而治万病。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7-22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肝病治脾与天冬药性之要义》

拜读大红门师友论肝脾传变之理,深感先贤"治未病"思想之精微。今就肝病实脾之旨与天冬药性,试陈管见。

一、肝脾传变之机理发微
《内经》"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之论,实为肝病治脾之纲本。肝木克脾土乃生理之常,然病理状态下则有"横逆乘土"与"土虚木贼"之变。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非独指肝病必传脾,实含三层深意:
其一,五行生克之机。肝气亢盛则乘脾土,肝气郁结则侮脾土,此《难经》"东方实,西方虚"之象。
其二,经络络属之道。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足太阴脾经"入腹属脾",二经在脘腹之交会,构成肝病及脾之通路。
其三,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肝病日久必耗气血,唯有固护中州,方能资生营血以养肝体。

二、治则用药之标本次第
景岳"病之先受为本"之说,当参合东垣《脾胃论》解之。临床须辨三候:
1. 肝实传脾者:脉弦劲而右关弱,左胁痛而纳呆,宜柴胡疏肝散佐四君子汤。
2. 脾虚招肝乘者:脉濡软而左关弦,脘痞伴抑郁,宜六君子汤加香附、郁金。
3. 肝脾同病者:脉弦滑而苔厚腻,腹胀兼口苦,宜逍遥散合平胃散。

三、天冬药性之妙用
天冬甘苦大寒,入肺肾经,其治在"金水相生"。然细究其用,实与肝脾相关:
1. 润土生金:其质润多汁,能滋脾阴而润胃燥,对于肝郁化火伤及脾阴者,可佐入健脾方中。
2. 乙癸同源:虽主入肾经,然通过金水相生之理,能制肝阳之上亢,此即"隔一隔二之治"。
3. 炮制之要:沸水蒸煮后去皮,既减寒凉之性,又存甘润之效,合"治肝实脾"之旨而不伤中阳。

四、临证要点
1. 实脾非独补脾,当含运脾、醒脾、滋脾等法。
2. 天冬用于肝病,宜审证而施:舌红少津者可用,苔腻便溏者当忌。
3. 慢性肝病见出血证,可配天冬润络,但须佐以健脾统血之品。

《医宗金鉴》云:"治病必求其本,本者始病之因也。"肝病实脾之法,正本清源之治;天冬一味,亦当置于整体辨治之中。学者当于此处细参,方得中医整体观念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