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3|回復: 0

[樂訊] 习特会: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人民大会堂汉服奏传统雅乐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7-11-13 2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1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为来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欢迎仪式。大会堂内,钟磬齐奏,铿锵其鸣,乐师身着汉服,演奏古老的编钟、编磬、瑟、萧、笛、笙等传统乐器,引得特朗普一行驻足观看,深为赞叹。这些乐器,属于中国古代雅乐所用的“八音”。

人民大会堂汉服奏传统雅乐

人民大会堂汉服奏传统雅乐
本文均为作者供图

雅乐,是古代祭祀、朝贺、宴飨、大射等大型典礼时所用的音乐。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雅乐以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为基础,称为“五声”;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八类乐器合奏,称为“八音”。其声调中正平和,气势宏大磅礴,是中国礼仪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并称,是儒家文德教化的重要方式。

纵观古今中外,正式的礼仪中都少不了用乐。礼乐的作用不仅是娱宾,在礼仪中更是承担了增强仪式庄严感、传递文化价值观的作用。雅乐的节奏一般缓慢明确,旋律较为单一,如《礼记·乐记》中所言,“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相较于俗乐,雅乐不以华丽机巧悦众,而追求“中正平和、典雅纯正”,着重于对仪式氛围的烘托。不仅中国传统的雅乐如此,西方基督教的仪式音乐、现代很多国家的国歌、迎宾曲等也大多具有这种特点。

五礼中的“宾礼”,是国与国之间最高等级的外交礼仪

五礼中的“宾礼”,是国与国之间最高等级的外交礼仪

特朗普此次来访,属于中国传统中“吉”、“凶”、“军”、“宾”、“嘉”五礼中的“宾礼”,是国与国之间最高等级的外交礼仪。按照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这种场合是应当采用最高级的雅乐的。

完整的雅乐演奏,包括歌、乐、舞三个部分。

完整的雅乐演奏,包括歌、乐、舞三个部分

完整的雅乐演奏,包括歌、乐、舞三个部分

堂上登歌

雅乐演奏中要配以歌词演唱,多以歌颂先贤、记叙丰功伟业为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颂”和“雅”中的部分诗歌,就是收录的先秦时期的雅乐唱词。黄帝的《云门大卷》、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都是较早的雅乐歌词。

曲阜论坛开幕式中的迎宾雅乐展演

曲阜论坛开幕式中的迎宾雅乐展演
曲阜论坛开幕式中的迎宾雅乐展演

唐武德九年创制“十二和乐”,至开元六年又增至“十五和乐”,开创了中国雅乐历史的巅峰时代。后世的雅乐多仿照唐代“十五和乐”,如北宋有“十二安”(高安、静安、理安、嘉安、隆安、正安、和安、顺安、良安、永安、丰安、禧安),明朝则用“十二和”(广和、中和、太和、肃和、凝和、寿和、豫和、熙和、雍和、安和、时和、永和)。

这些乐章分别被用于不同的礼仪仪式和环节中,并且配合不同的唱词。例如在明代祭祀孔子的释奠礼中,迎神时采用《咸和之曲》,其唱词为:“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益隆,神其来格,於昭圣容。”

河北正定文庙释奠礼雅乐

河北正定文庙释奠礼雅乐
河北正定文庙释奠礼雅乐

堂下乐悬

演奏时雅乐的乐器有明确的规定,以大型悬挂打击乐器编钟、编磬为主,因此成为“乐悬”。根据礼仪规格的不同,乐悬所采用的钟、磬数量也各有不同。《序雅乐部》中记载:“宫悬四面,天子乐也;轩悬三面,诸侯乐也;判悬二面,大夫乐也;特悬一面,士乐也。”国家级别的盛典,所用规格应为“宫悬”,即四面皆要摆放编钟编磬,历史上最多时可达七十二架。直至明朝取消四面宫悬,精简了乐队建制,但仍然八音齐全,钟磬依然是整个乐队的灵魂。笔者脑补了一下宫悬演奏时的盛况,这是真·大型立体声交响乐啊。

曾侯乙墓出土编钟

曾侯乙墓出土编钟
曾侯乙墓出土编钟

在“八音”中,钟属金、磬为石,除这两种乐器外,还有土(埙)、革(鼓类)、丝(琴、瑟、筝、筑)、木(柷、敔)、匏(笙、竽)、竹(笛、箫、篪)等。这些多是原产自中国、历史悠久的原生乐器,而琵琶、二胡、唢呐这些外来乐器或出现较晚的乐器则不在雅乐乐器之属。

曲阜论坛开幕式中的迎宾雅乐展演

曲阜论坛开幕式中的迎宾雅乐展演
曲阜论坛开幕式中的迎宾雅乐展演

文武佾舞

配合雅乐表演的乐舞谓之“佾舞”,舞生排成方阵,一佾为八人,最高的形式为八佾,即六十四人。在古代,佾舞的规格同样有明确的等级规范,只有最高等级的国家典礼才能够用八佾,释奠礼所用的佾舞为六佾。所以孔子议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因为季氏僭越使用了天子的规制。

佾舞分文舞与武舞,舞蹈时各持不同的舞器:文舞生左手拿籥(三孔笛)、右手拿翟(雉鸡的羽毛),武舞生左手拿干(矛)、右手拿戚(盾),分别象征“文德”与“武德”。跟随雅乐的演奏节奏,舞生作出不同的舞蹈动作。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就有中国雅乐乐舞的影子。

古代有专门记录舞蹈的“舞谱”,基本上一字一音一个动作。我们在释奠礼中复原的明代文舞,就考证于《三才图会》等典籍中记载的舞谱。

河北正定文庙释奠礼佾舞

河北正定文庙释奠礼佾舞
河北正定文庙释奠礼佾舞

结语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艺术,是习近平主席念念不忘的事情。不论是对外交流还是对内讲话,他都多次提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应该大力提倡,着力弘扬。此次特朗普访华,特意安排参观故宫、欣赏京剧,并体验中国传统的装裱工艺。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中的精粹,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未曾断绝过的文化强国所积累的精华与底蕴。

西汉伎乐俑

西汉伎乐俑
西汉伎乐俑

有道是:“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场雅乐表演也出于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乐”。雅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有千年的历史,隋唐以来,雅乐传播到了周边的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并在这些地方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但在国内,雅乐却逐步式微、几近消亡。

幸而,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重视,传统文化逐步回归,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华文化的强烈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雅乐无疑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欢迎特朗普的仪式中,雅乐和汉服的登场

欢迎特朗普的仪式中,雅乐和汉服的登场

在这次欢迎特朗普的仪式中,雅乐和汉服的登场可谓是一个亮点。它们蕴含着中国传统礼乐文明数千年的积淀,是我们的一张“文化名片”。虽然细节上还有值得进步的地方,衣冠也有待更加完善考究,但雅乐的加入为“千篇一律”的欢迎式中注入了一抹别样的风采,也向全世界彰显出东方文明独特的文化特质和魅力。这是在习总书记号召下,传统文化复兴的万里长征重要的一步。

作者李玉娟,北京大学硕士,发表于微信公众号“@礼乐嘉谟”

杨懿轩 發表於 2025-5-15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礼乐相济:从习特会雅乐展演看中华文明的当代外交实践》

此次人民大会堂以传统雅乐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实为中华礼乐文明在当代外交场域的一次精彩展演。雅乐作为"八音克谐"的礼制音乐,其文化内涵远超普通迎宾乐曲,蕴含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哲学深意。

从《周礼·春官》所载"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的记载,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的论述,雅乐体系始终承载着"通伦理"的教化功能。此次演奏选用编钟、编磬等"金石之乐",正是承袭了西周"乐悬"制度的精髓——据《周礼》记载,王宫乐悬当设"宫悬四面",其声"庄敬而和"。这种以青铜乐器为主导的音响结构,既体现了"金声玉振"的礼器象征,又暗合《尚书》"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治世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雅乐展演严格遵循"宾礼"规范。《仪礼·燕礼》详细记载了诸侯相飨时"工歌《鹿鸣》"的用乐制度,而《周礼·大司乐》更明确"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的用乐准则。现代外交场景中复原"堂上登歌"的仪轨,实则是对《左传》"礼以行义,乐以宣德"理念的创造性转化。特朗普总统驻足赞叹的瞬间,恰是《乐记》所谓"乐至则无怨"外交智慧的生動體現。

从比较文化视角观之,中国雅乐与西方仪式音乐存在深刻差异。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多利亚调式的道德教化功能,与中国"五声和,八风平"(《左传》)的乐治思想遥相呼应。但中国雅乐特有的"律吕阴阳"体系(《礼记·月令》),以及"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乐记》)的宇宙观维度,构成了独特的礼乐文明范式。此次演奏中瑟笙合鸣的《鹿鸣》之章,既暗含《诗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古典意象,又通过"中和之音"传递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展演的政治修辞学意义值得深思。《论语》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揭示雅乐具有超越性的感化力量。当代外交实践中复原雅乐传统,实则是以"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的方式,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文化基础。当编钟的余韵在人民大会堂回荡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老礼乐的现代重生,更是中华文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的当代实践。

(全文798字)
邓姻 發表於 2025-5-15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礼乐相彰:从习特会雅乐展演看中华礼乐文明的当代价值》

此次人民大会堂以传统雅乐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实为中华礼乐文明在当代外交场合的一次精彩呈现。雅乐作为"八音克谐"的礼乐体系,其价值远不止于艺术表演,更承载着"以乐成礼"的深层文化内涵。

一、雅乐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核
雅乐制度可追溯至西周"制礼作乐",《周礼·春官》详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所谓"八音",实为礼器与乐器的统一体:编钟(金)、特磬(石)、埙(土)、建鼓(革)、瑟(丝)、柷敔(木)、笙(匏)、箫(竹),其组合体现着"天地人和"的宇宙观。故宫博物院所藏西周夔纹编钟的测音研究显示,其音律设置严格遵循"三分损益法",可见古人"律历迭相治"的精密思维。

二、宾礼用乐的仪式功能
《仪礼·燕礼》记载:"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此次演奏虽未明示曲目,但参照历代宾礼惯例,当有《鹿鸣》等《小雅》篇章。唐代杜佑《通典》载"宾礼用乐,所以彰德、示仪、和众",这与现代外交礼仪中军乐团演奏国歌的功能异曲同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编钟与编磬的"金石之声",通过《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的精密铸造工艺,能产生持续十余秒的泛音,这种物理特性天然适合营造庄严氛围。

三、当代礼乐复兴的文化意义
2014年APEC欢迎仪式曾使用《八佾舞》,此次再现雅乐,体现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近年对宋代《政和五礼新仪》的复原研究表明,雅乐演奏时乐工"每奏一曲,必三揖让"的仪轨,蕴含着"乐以载道"的教化功能。这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礼记·乐记》)的境界,恰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理念的生动诠释。

此次雅乐展演的价值,不仅在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化瑰宝,更在于唤醒我们对"礼乐相须以为用"(《通典·乐典》)的传统智慧。当特朗普团队聆听三千年前的黄钟大吕时,他们接触到的不仅是音乐,更是中华文明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宇宙理解。这种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是当代外交最珍贵的维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乙酉日|黃帝4722年四月十九日申時| 2025/5/16/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