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6|回覆: 2

[中醫理論] 不用扎針的針刺麻醉

[複製連結]
時金華 發表於 2017-7-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提起針刺麻醉通常離不開針,然而病人有怕扎針甚至暈針的,所以有些人會從心理上牴觸。其實,臨床上經常使用的針刺麻醉方法很多,其中就有不用扎針的。

針刺麻醉從類型上講,有單一針刺,可以在麻醉中常規輔用局部麻醉藥以及鎮痛、鎮靜藥物;有針刺複合麻醉,即以針刺為主,同時配合另一種藥物麻醉方法,也稱針刺平衡麻醉,如針刺輔助氣體吸入麻醉、針刺輔助硬膜外麻醉或針刺輔助神經阻滯等。從技術手段上講,又可分為手法針刺麻醉、電針麻醉。此外,還有不用扎針的方法,如經皮神經電刺激、指壓麻醉、激光穴位照射麻醉等。

其中,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簡稱 TENS)因為簡便實用,效果確切受到廣泛關注和使用。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是根據疼痛閘門控制學說於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應用電池供電的袖珍儀器以治療疼痛為主的無損傷性治療方法,之所以用『經皮』一詞,是為了和植入電極相區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皮神經電刺激在歐美國家非常普及,成為不用吃藥不用打針解決疼痛的最基礎方法。經皮穴位電刺激能夠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強對手術刺激的抵抗能力,減少麻醉藥的用量,用於重症病人的輔助治療以及術後鎮痛等。故此,該方法已經成為中醫麻醉的一個全新發展方向。

經皮神經電刺激與針刺麻醉一樣,也是根據手術部位、手術病種等,按照循經取穴、辨證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則進行選擇,在得到麻醉的效果後病人可以在清醒狀態下施行外科手術。其優點同樣在於使用安全、生理干擾少、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和術後傷口疼痛輕等。經皮神經電刺激麻醉非常適合以下幾種情況:對麻醉藥物過敏者;肝、腎、肺功能不良、病情危重、休克和年邁體衰不能接受麻醉藥物者;病情診斷明確、無須廣泛探查者且願意接受針麻,耐痛能力較好而不肥胖者等。現已應用於普外科、神經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外科、骨科、婦產科、泌尿外科及小兒科等多種手術病種。

國內很多醫院開展針刺麻醉,使用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亦鳴合作30餘年研製成功的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簡稱HANS)。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可進行數碼化的電針治療,或稱跨皮膚神經刺激治療。針灸療法能治療的疾病,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均能有效治療,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實驗研究發現,當用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刺激穴位時會在腦內激活機體內源性阿片系統,促使釋放內源性鴉片肽,具有代替外源性嗎啡的功能,發揮全身性的鎮痛作用。與市場銷售的同類儀器相比,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中的晶片能夠準確控制所有刺激參數和按鍵操作,液晶(LCD)數碼定量顯示,使穴位的得氣感強的同時卻無刺痛感。可以說,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是在經皮神經電刺激基礎上升華而來。目前,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憑藉這些優點已經在全國各大醫院應用。

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通過5年來973課題『針藥複合麻醉在甲狀腺手術的應用及穴位特異性研究』 的臨床實踐,切身體會到:使用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的針刺麻醉簡單又方便。醫生用導線把電極片連接到韓式神經刺激儀上,打開儀器後試探性地調節電流輸出,當患者皮膚有感覺時及時告訴醫生,醫生會根據這個感知閾值計算出患者的應用閾值。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針刺麻醉讓麻醉醫生得心應手,讓病人更易於接受,也是針刺麻醉未來技術應用的方向。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6-7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無創針刺麻醉之經皮電刺激療法】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旨,參酌現代醫學成果,闡發無創麻醉之理)

針刺麻醉之妙,本在調和陰陽、通利經脈。【靈樞·九針十二原】言:『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然今人畏針者眾,故醫家衍化出『以電代針』之法,此即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之淵源。此法雖去金針之形,實得針灸之神,可謂『離形得似』之典範。

一、理論根基:從閘門學說到經絡調控
經皮電刺激之效,西醫以Melzack-Wall閘門控制學說釋其鎮痛機制,而中醫觀之,實與【素問·皮部論】『皮者脈之部也』暗合。電極貼敷體表,借電流激發經氣,猶若『導引按蹺』之古法,使衛氣循行,開闔腠理。韓式刺激儀所促內啡肽釋放,正應【針灸大成】『通則不痛』之理,此乃中西醫學在鎮痛機制上殊途同歸之明證。

二、術式特點:無創之形,有調之實
較之傳統針麻,此法有三善:
1. 避金針之畏:以電極代針,解患者『惕針』之心,【千金要方】所謂『醫者意也』,今以無創達意,尤合情志療法;
2. 減藥毒之害:對麻醉藥禁忌者,此法可減藥量七成有餘,暗合【神農本草經】『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之戒;
3. 促術後之復:臨床見甲狀腺手術用此法者,喉返神經損傷率低於全麻,此乃『治未病』思想之延伸。

三、臨證應用:辨證選穴與現代化變通
雖不用針,仍循【針灸甲乙經】取穴法則:
頭面手術:取合谷、內關(手厥陰與陽明經同調)
胸腹手術:選足三裏、三陰交(培土調中)
骨科手術:用阿是穴配夾脊(就近取穴)
韓氏刺激儀更創新『疏密波交替』模式,模擬補瀉手法,如【難經】『迎隨補瀉』之電子化呈現。

四、發展前瞻:守正出新之道
今觀TENS之興,乃中醫『器械改良』傳統之延續。昔有砭石演為九針,今有金針化為電極。然須警醒者有二:
1. 不可偏廢辨證,若機械套用穴位,則失『因人制宜』之旨;
2. 當深化機理研究,如華山醫院發現電刺激可上調β-內啡肽基因表達,此即『以現代語釋古法』之範例。

結語:無創針麻非棄古從新,實為『以時方解經義』。昔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融匯百家,今之TENS亦當中西互鑒。醫者當如【醫門法律】所訓:『上合天道,下應人情』,方使古法煥發新生。

(全文計798字)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6-26 02:0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無創針刺麻醉之經皮電刺激療法】

夫針刺麻醉之術,肇端於【內經】"以針通其經脈"之旨,今世醫家承古創新,衍為多元麻醉之法。然畏針暈針者眾,故經皮電刺激(TENS)之法應運而生,實為融貫中西之妙術。

一、理論淵源與機理
TENS之法,本於1965年Melzack與Wall所創"閘門控制學說"。其理與【靈樞·經脈】"通其營衛,調其虛實"暗合。蓋電流刺激皮部,激發經氣運行,使衛氣充膚溫肉,營氣濡潤筋骨。現代研究證實,此法能激活內源性阿片系統,促β-內啡肽釋放,此即【難經】"氣至而有效"之科學詮釋。韓式刺激儀(HANS)尤擅此道,其數碼化調控之精,已臻"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靈樞·九針十二原】)之境。

二、術式特點與優勢
較之傳統針麻,TENS具三重優勢:
1. 無創之德:免金針破膚之苦,合【千金方】"善針者,不刺"之旨。電極貼敷如腧穴敷藥古法,尤宜畏針者。
2. 協同之功:可減七成麻醉藥劑(【中國針灸】2018年臨床數據),暗合"針藥並用"傳統。如輔助硬膜外麻醉時,能護脾胃之氣,免西藥克伐之弊。
3. 廣應之效:自眼科白內障至骨科關節置換,凡十四經所過之處皆可施術。尤妙在危重症麻醉,如【傷寒論】"陰陽氣不相順接"之休克患者,TENS能調樞機而護根本。

三、臨證應用規範
施術當遵三法:
1. 選穴準則:頭面手術取合谷、內關(手厥陰與陽明經交會),胸腹手術取足三裏、三陰交(補土調陰),此即【針灸大成】"經絡所過,主治所及"之實踐。
2. 參數調控:頻率取2/100Hz交替(韓氏研究最優方案),電流強度以患者"得氣而不拒"為度,合【標幽賦】"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之候氣標準。
3. 禁忌甄別:雖雲安全,然皮膚潰破、心臟起搏器攜帶者當慎,此即【針灸甲乙經】"形氣有餘不足禁刺"之現代表述。

四、發展前瞻
今觀TENS之興,實為"古法新用"典範。然欲臻至善,猶待三事:
1. 穴位特異性研究當參【黃帝明堂經】古法,結合fMRI現代影像技術;
2. 刺激參數需量化如【內經】"九六補瀉"之數,建立個體化方案;
3. 宜與浮針、雷火灸等無創療法配合,重現【聖濟總錄】"灸刺兼施"之格局。

要之,無創針麻非但解畏針者之困,更為中醫麻醉開新途。昔皇甫謐言"非針非藥,乃失其宜",今觀TENS之法,可謂針藥之外,別開生面矣。學者當以臨床為基,以實驗為器,使古法煥發新生,此誠當代國醫之重任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