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6|回覆: 2

[醫藥資訊] 從中興高管到醫館掌門人,這個80後IT男把中醫玩火了

[複製連結]
醫館界訪談組 發表於 2017-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1be217d45720a9bfe58aae14006ff200.jpg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6065164660d379d8903dd8e987e234f6.jpg

01

趙海峰

艾萊康中醫連鎖創始人

曾是中興通訊海外項目負責人

說得了英語,帶得了團隊,拿得下項目

而立之年,跨界醫療,踏實立足基層中醫

用豐富的IT行業經驗爲醫療服務注入新的內涵

【館長有約】第一期

記者/主持 :馬飛飛「半夏」

艾萊康中醫創始人 趙海峰

去年醫館界舉辦的『第一屆深圳中醫館創新論壇』上,在現代大企業制度下歷練過的艾萊康中醫創始人趙海峰先生爲大家介紹其醫館的管理制度與薪酬體系,讓很多囿於中醫圈的老醫館人感到耳目一新,醫館君聽得也非常興奮,中醫人太需要走出中醫這個小圈而去借鑑更多的經營管理智慧了。(中興精英跨界『革命』:讓醫生回歸本質!)

趙館長笑指自己的啤酒肚『你看我胖了可不是我能吃,而是我地溝油吃多了,因爲工作的原因,吃飯不規律,工作起來就沒點了,趕不上家裡的飯菜』,『2012年開始籌備創建艾萊康,2013年,艾萊康正式開業以來,我幾乎沒有休息過』。

最讓醫館君費解的是,作爲原中興通訊的管理幹部,在十幾個國家負責過幾十個項目,帶過數百人大團隊,創業做什麼不好,非要來啃『中醫醫療』這塊難啃的骨頭?

『2012年的時候我31歲,在中興工作了近10年,回國以後,總想做點別的東西,也認爲自己還能做點別的事情,以前我看病的時候就發現,醫院診所採用的信息技術一塌糊塗,我覺得可以做一些跟信息、網際網路有關的東西,後來種種原因,加上做醫療信息技術的初衷,變成了做具體的醫療落地和臨床,也走上了爲醫療添磚加瓦的行列。

1

從經營的理性角度選擇中醫診療

現在選擇中醫創業的人,可能是爲了自己的中醫夢,可能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中醫,也可能是想抓住國家政策偏向中醫的風口。但是趙館長從創業起始,之所以選擇中醫更多是從經營的理性角度出發,而不是一腔熱血。

『剛開始我是做藥店,但是周邊都是藥店,競爭壓力非常大。我要生存就必須爲患者提供增值服務提高門檻服務,醫療行業的高門檻服務無疑是醫生的診療服務和診療設備,診療設備政策不允許診所引進,所以我就考慮開診所了』

艾萊康中醫創辦於2013年,深圳乃至全國範圍內的中醫私營醫療機構都很少,他爲什麼偏偏選擇中醫呢?

『我爲什麼不選擇開辦西醫診所呢,一是西醫的投入成本更高,當時政府不允許診所設置現代的診療設備西醫離開設備,需要承擔的風險可能比較大,。而中醫不需要配備那麼多的診療設備等,跟我們當時的經營情況更貼切一些,所以就走上了中醫診所的路。』

醫館君見慣了『唯中醫論』的狂熱,也許用理性來經營中醫,會讓中醫更健康的發展。

2

再不想吃政策的虧

談到診所經營,趙館長強調一定要關注當前,不僅關注眼前門店的情況,還有政策的變化動向。之所以如此關注政策,是因爲初創階段不懂政策,吃了大虧。

『我們第一家診所是艾萊康華爲基地店,當時想將藥店改爲診所,限於對行業和相關政策了解不深,辦證跑了無數次,當時政策規定500米之內不能開同等類型的醫療機構,我們和最近的一家醫療機構距離大概490多米,最終中醫診所也沒註冊成功,工作人員便建議我註冊成中醫坐堂醫診所,診所雖然是開起來了,但是因爲是坐堂醫診所的原因,後來又造成了一些被動的局面。』

『中醫坐堂醫診所跟中醫館的營業範圍是一樣的,經營範圍受到限制。開第二家的時候就註冊成了中醫診所,因爲診所設置上要求低,只需要一位醫生就可以開辦,而且中西醫都可以有,經營範圍相對較大』。

一路走來,經歷了不是波折,目前艾萊康共有4家醫療機構。將來時機成熟,趙館長希望深圳的每個區都有一家艾萊康的中醫醫療機構。

41b53d00c9a4a84d397a0a939710d8f5.jpg

▲艾萊康前台

3

理性創業

可能由於讀理工科和從事通訊行業的原因,趙館長一直對投資和經營方面都比較理性,在規劃業務的時候,我們的思路是:

1.開診所要做好資金的規劃與預算,不把錢過度花在門店的裝飾上面,基層的醫療機構乾淨、整潔、舒適、大方爲原則。

2.初創階段多學習。爲了看優秀的人,優秀的門診是怎麼做的,我走了1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開車數萬公里。

3.資源配置合:診所初創不盲目的每個崗位都配人,核心崗位人員到位,一人兼多職。尤其是投資人或者館長本人,要親力親爲,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在診所初創時期可以節約成本,配置適度爲主。一個醫館初始,考慮核心管理,不要考慮太多次要管理,考慮太多的管理,管理是無止境的,管理可大可小,可細可粗,如果樣樣事情都追求完美的話,可能很多事情會適得其反。

644bc1e941805e938d13e558b0a6bdbd.jpg
▲艾萊康工作人員

3.做好業務定位,制定匹配的業務:如需要定位我們的患者人群,患者人群決定業務的方向等。如爲哪些人看病,比診費的考量,我們的思路是門檻不宜高,高的診費可能會拒絕一些潛在的患者,而合理的診費能夠讓一位醫生陸續有患者,患者量慢慢起來,也增強了醫生的信心。如我們定位的做好基層服務醫療,那,除了日常診療服務,我們也開展服務社區活動,拉近與社區的距離,如開展小兒推拿,心肺復甦術等免費的活動,增加周邊居民的互動和認知。

4

堅持不懈資源投入和挖掘大夫

艾萊康中醫先後匯集了數位省市級的名中醫,我們都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招聘,有些醫生,開始溝通、接觸,到真正合作,都長達1~2年時間。日常工作中,招聘醫生,找到合適的醫生,一直都是一個醫館長期堅持不懈去做的一件事。

人員流動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們的業務,除了需要不斷的去尋找合適的人員和建立合作方式,也要爲如何留住人員來完善各種管理和制度,包括薪酬和獎勵制度,一些優勝劣汰、相應的考核制度也需要有,這樣平台的業務能夠進入穩定和良性運作。

5

不遺餘力獲取群眾認可

1、不弄虛作假,堅持道德和做人的底線,用良心業務,向患者展示我們是一家值得信任的診所。

2、開展夜診服務,營業到晚上9點,我們醫生都是兩班倒的,付出比較大,群眾也比較滿意。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醫館界(yiguanjie001)

· END ·

f232074e48f83ff4185578c9327be65c.gif

採訪&編輯|半夏 視頻|五味子 視覺|三七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乾貨

db5153ccdd02187ea0b02840f12193a7.jpg

4ecf7129ff0e78e6340aa239850aed04.jpg

-轉載原創聯繫-

首席小秘書 微信|zytc_zs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6-11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跨界者的理性與熱忱:論趙海峰現象對當代中醫發展的啟示

趙海峰先生從中興高管到醫館掌門人的轉型,表面看是一個IT精英的跨界傳奇,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時代意義與文化內涵。這一現象絕非簡單的職業轉換,而是傳統醫學與現代管理思想的一次創造性融合,其背後折射出的是當代中醫發展必須面對的核心命題——如何在堅守醫道根本的同時,實現管理模式的現代化轉型。

從【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到宋代太醫局設立"和劑局"、"惠民局",中醫自古就有制度化管理傳統。趙海峰引入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本質上是對這一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他以IT行業的系統性思維重構醫館運營流程,將項目管理經驗轉化爲醫療服務標準,這正是【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思想在管理層面的延伸——通過建立預防性機制,避免運營中的"疾病"發生。其薪酬體系改革,暗合【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治理智慧,使醫者的物質保障與精神追求得以平衡。

尤爲可貴的是,趙海峰的跨界保持著難得的理性自覺。他選擇中醫並非出於浪漫想像,而是經過市場分析的務實決策。這種態度恰恰符合【大學】"格物致知"的認知傳統——先"格"醫療市場之"物",而後"致"經營策略之"知"。當眾多創業者盲目追逐"中醫熱"時,他以IT人特有的數據思維,發現了中醫在基層醫療中的結構性優勢,這種理性精神正是當代中醫發展所亟需的。

在"網際網路+中醫"的浪潮中,趙海峰現象提示我們:技術終究是術,醫道才是本。正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所強調的"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對精髓的深化。艾萊康的成功,不在於使用了多少高科技手段,而在於將現代管理之"術"與中醫仁心之"道"有機統一,這正是【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智慧的當代體現。

當代中醫的振興,需要更多像趙海峰這樣"知西醫而不惑於西醫,通現代而不迷於現代"的跨界人才。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管理工具的創新,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革新——用全球化的視野審視本土醫學,以科技手段彰顯人文關懷。這種既保持文化主體性又開放包容的姿態,或許正是中醫走向未來的正確路徑。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7-9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跨界融通:論IT思維與中醫管理的時代耦合

由通訊行業跨界至中醫領域的趙海峰先生之實踐,恰是當代中醫發展困境與出路的一個生動註腳。其以IT精英之資投身醫館經營,非爲附庸風雅,實乃時代使然。此中深意,值得吾輩深思。

中醫之困,首在管理。傳統醫館多囿於"師徒相授"之窠臼,缺乏現代管理體系。趙海峰先生將跨國企業之管理制度引入醫館運營,實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智舉。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其以項目化管理思維重構醫館運營流程,以績效考核激勵醫師潛能,正是對【孫子兵法】"治眾如治寡"思想之現代詮釋。IT行業之精細化、標準化特質,恰可補中醫管理粗放之短。

其次在於思維之局限。中醫界素有"重道輕器"之弊,趙海峰先生卻深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理。其敏銳察覺醫療信息技術之落後,決意以網際網路思維重構診療流程。此正合【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要義。觀其將通訊行業之用戶服務理念植入醫館經營,使"以患者爲中心"不再停留口號,實爲"格物致知"精神之現代彰顯。

尤爲可貴者,是其理性務實之經營態度。不同於常見之"情懷創業",趙海峰先生選擇中醫乃基於嚴密市場分析。【管子】有言:"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其避開藥店紅海,擇中醫藍海而入,正是"知彼知己"之智。而將企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效能優化等理念引入醫館,更體現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儒商精神。

然則,跨界融合絕非簡單嫁接。趙海峰先生之成功,在於把握了"變與不變"的度。變者,管理方法與服務模式;不變者,中醫精髓與醫道仁心。此中分寸,恰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其既未因IT背景而輕視中醫本質,亦未因投身傳統而拒絕現代管理,可謂得"執兩用中"之妙。

今觀中醫發展之勢,單靠"祖傳秘方"已難適應時代。趙海峰先生之實踐啟示我們:中醫振興,需以開放胸襟吸納各領域精華。IT行業之系統思維、通訊產業之服務理念、現代企業之管理方法,皆可爲中醫所用。然根本仍在"大醫精誠"四字——精於醫術,誠於患者。唯有將傳統醫道與現代管理如水乳交融,方能使中醫在新時代煥發異彩。

【易經】有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趙海峰先生之跨界實踐,正是察時變而化天下的生動例證。願更多有識之士能跳脫窠臼,以創新思維推動中醫發展,使這一中華瑰寶真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