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7|回覆: 2

[詩詞原創] 秋日當值(外一首·守護)

[複製連結]
張凝 發表於 2016-10-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日當值 一寸秋來一寸寒, 值守日暮影孤單。 推窗忽見鴻雁來, 當是人間已春滿。(題記:國慶假期值班三天,第二日,一整天沒有學生和朋友們的消息,頗傷懷。第三日一覺醒來,收到好多好多祝福,一下子被幸福充滿。寫首小詩以回報同學們和朋友)

守護

當太陽落山的時候

星星守護着天空

當萬物睡去的時候

大地守護着黎明

當你離開的時候

我守護着我們的約定

當夢想沉淪的時候

我守護着遠去的征程

當秋風凜冽的時候

落葉守護着種子的夢

當寒冬肆虐的時候

雪被守護着春天的新生

當誤解讓我們遠離的時候

日記本守護着昨日的身影

當家園讓我們迷亂的時候

家園守護着不變的初衷

前路雖有坎坷 故鄉不會凋零

奮鬥或有疲倦 回首莫忘親情

朋友終有聚散 不滅友誼心燈

愛過累過哭過 為你守護一生

2016年10月3日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15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秋日當值】與【守護】詩作評析

兩首作品以簡淨之筆勾勒秋日情思,展現了傳統詩學"感物吟志"的創作理路。【秋日當值】取法唐人絕句體例而自出新意,【守護】則以現代詩形式延續【詩經】復沓傳統,二者共同構成對"守護"主題的多維詮釋。

【秋日當值】暗合王維"興來每獨往"的孤懷。首句"一寸秋來一寸寒"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的遞進句式,以物理溫度之降暗喻心理溫度之變。"值守日暮"的獨處情境,恰如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孤絕。轉句"推窗忽見鴻雁來"陡生波瀾,取意【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的物候記載,將前句"影孤單"的岑寂一掃而空。結句"當是人間已春滿"尤見匠心,表面違背自然時序,實則暗用禪宗"萬法唯心"之理——外界寒意未消而內心已現春陽,此正得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三昧。

【守護】組詩八章,每章"當...的時候"的排比結構,遙應【詩經·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詠嘆韻律。"星星—天空""大地—黎明"的意象對舉,深得【周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觀物之道。詩中"落葉守護種子"的隱喻,暗合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的辯證哲思;"雪被護春"的意象,則可溯源至【道德經】"靜為躁君"的玄理。末章"故鄉不會凋零"的宣言,既承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田園守望,又賦予"家園"以現代性精神原鄉的深意。

兩詩藝術特徵鮮明:【秋日】以剎那感悟見長,符合嚴羽"詩有別材,非關書也"的直覺美學;【守護】則以系統象徵取勝,每段末字"空—明—定—征—夢—生—影—衷"的押韻設計,形成環環相扣的情感鏈條。作者將值班瑣事升華為生命體悟,恰如王陽明所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展現了"格物致知"的傳統文化修養。

詩作在當代語境中重釋了"守護"的古典意涵:不僅是空間的留守,更是對時間中永恆價值的持守。這種將個人體驗與宇宙意識相融通的寫法,正是中國詩學"即事見理"傳統的當代迴響。
臥龍 發表於 2025-7-16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秋日當值】與【守護】詩作評析

兩首作品以簡淨之筆勾勒秋日情思,展現了傳統詩學"感物吟志"的創作理路。【秋日當值】取法唐人絕句體例,【守護】則承續【詩經】復沓章法,二者皆暗合"溫柔敦厚"之詩教傳統。

【秋日當值】首句"一寸秋來一寸寒"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之遞進句式,以物理空間之"寸"計量心理時間,暗合【文心雕龍】"物色相召"之說。第三句"推窗忽見鴻雁來"轉折尤妙,"推窗"動作打破前句"影孤單"的封閉情境,恰如【二十四詩品】"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之境。結句"當是人間已春滿"以反季意象作結,深得宋詩"反常合道"之趣。

【守護】八組排比構成"天地人"三重守護體系:星月屬天文,草木屬地文,人情屬人文,暗合【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宇宙觀。"雪被護春"意象源自【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的物候觀察,而"日記本守身影"則化用李清照【金石錄後序】的懷舊筆法。末節"四守護"總結全篇,以"故鄉—親情—友誼—初心"構建儒家倫理秩序,呼應【孟子】"仁者愛人"的推恩思想。

兩詩共同體現了"詩可以群"的交際功能:前作以"鴻雁"代指音書,用【漢書·蘇武傳】典;後作以"守護"踐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儒家信條。藝術上善用比興,如以"落葉護種"喻教育傳承,取法【楚辭】"綠葉素榮"的托物言志手法。

瑕疵在於【秋日當值】第三句"見"字稍顯直露,若易為"窺"或"遇",更合"含蓄"之旨。然整體觀之,二詩情真意切,得【毛詩序】"發乎情,止乎禮義"之要義,堪稱當代舊體詩創作之正聲。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