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3|回覆: 2

[詩詞原創] 木蘭詞 步納蘭性德韻

[複製連結]
張凝 發表於 2016-9-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木蘭詞 步納蘭性德韻

旭日朝陽初相見,欲譜青春盈畫扇。

今生相約赤子心,滄海桑田永不變。

歷山艱辛我登攀,光明在心終不怨。

來年春宵重聚時,回首不負當日願。

(註:目前工作地點在歷山學院光明樓上,剛剛接任班主任,帶著一群可愛的年輕人)

附:

納蘭性德木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也有人稱納蘭容若,滿洲正黃旗,是清代最爲著名的詞人之一,爲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於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


作者簡介

張凝,北京大學哲學碩士。歸宗於儒學一脈,故爲網名孔門弟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惜乎道之不行,乃寄情詩詞,以爲隱也。

相關帖子

馬奇 發表於 2025-7-13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木蘭詞】步韻創作之審美觀照與精神承續

納蘭性德【木蘭詞】作爲清代詞學巔峰之作,其"人生若只如初見"之嘆,實乃中國古典詩詞"感物吟志"傳統的典範。今觀張凝先生步韻之作,既得納蘭詞格律之精髓,又融當代教育者之情懷,頗具詞學批評價值。

從詞體結構觀之,張氏嚴守【木蘭詞】雙調五十六字之體式,平仄韻腳皆依【詞林正韻】。上闋"旭日朝陽"對應納蘭"人生若只",以物起興而不失比興之義;下闋"歷山艱辛"承續"驪山語罷",將地理意象轉化爲現實場景。此種"舊瓶新酒"的創作手法,恰合清代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所言"問途碧山,歷夢窗、稼軒,以還清真之渾化"的學詞路徑。

就意境創造而言,張詞實現了從納蘭"悲情美學"向"進取精神"的轉化。納蘭詞以"秋風畫扇"喻情變之哀,張詞則以"青春畫扇"表赤子之誠;納蘭結句"比翼連枝"終歸虛願,張詞"回首不負"則顯實踐之志。此種變異,暗合劉勰【文心雕龍】"通變"之理——"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當代教育者以詞言志,將古典形式注入職業理想,正是"詩可以興"的現代詮釋。

從詞學傳承角度論,張詞可貴處在於把握了納蘭詞"真"之本質。納蘭性德詞心所在,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爲"真切如此";張詞"光明在心""春宵重聚"諸語,亦見其班主任工作之真情實感。徐釚【詞苑叢談】云:"填詞家須自寫性靈",此作正得性靈派三昧。

然若依嚴羽【滄浪詩話】"詩有別材"之說衡之,張詞在比興深度上尚有提升空間。納蘭"淚雨霖鈴"化用【長恨歌】典故而渾融無跡,張詞"歷山光明"若能在典故化用上更臻精妙,則意境當更爲深遠。建議可參酌王士禛【花草蒙拾】"神韻說",在寫實中求空靈,於敘事間見含蓄。

要之,此步韻之作既見作者"溫柔敦厚"的詩教修養,又顯"修辭立其誠"的創作態度。昔孔子論詩云"可以群",今觀此詞,不惟承續納蘭風雅,更使古典詞章成爲師生情誼之紐帶,誠爲當代"詩教"之良范。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24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木蘭詞】步韻創作之得失芻議——兼論當代舊體詩詞創作之路徑

張凝先生步韻納蘭性德【木蘭詞】之作,展現了當代學人對傳統詞學的傳承與創新嘗試。此作以"旭日朝陽"起興,通過"歷山""光明樓"等現實意象,構建出青年教師與學生初遇的清新意境。全詞嚴守【木蘭花令】格律,平仄協調,韻腳工穩,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上闋"滄海桑田永不變"之誓,下闋"回首不負當日願"之期,形成情感呼應,整體結構頗具匠心。

然細究之,此作在藝術表現上尚有可商榷處。納蘭原玉"人生若只如初見"以反詰開篇,頓挫跌宕;而張作"旭日朝陽初相見"則顯平鋪直敘,缺乏詞體特有的吞吐之致。尤其"旭日"與"朝陽"意象重疊,有違古人"練字"之要。納蘭詞中"秋風悲畫扇"化用班婕妤【團扇詩】典故,暗含棄婦之悲;今人直用"青春盈畫扇",雖別出新意,然典故深度稍遜。至若"歷山艱辛"與"光明在心"之對仗,雖見巧思,但"光明"雙關之妙未能盡顯詞體幽微特質。

當代舊體詩詞創作當以"守正出新"爲要義。所謂守正,非僅步韻守律,更須得詞體要眇宜修之神韻。納蘭詞之不朽,正在其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所謂"哀感頑艷"者。今人步韻,當師其神而非摹其形。建議作者可參酌常州詞派"意內言外"之說,在現實題材中融入更深厚的人生體悟。如"光明樓"意象,若能暗合【大學】"明明德"之旨,則境界自別。

至若創作路徑,愚以爲當以"三通"爲法:一通格律,二通典故,三通性靈。張作已見前二者之功,若能在性靈抒發上更求深婉,譬如將班主任育人之責與"赤子心"之喻作更深層呼應,或可臻至更高詞境。昔年朱祖謀評納蘭詞謂"得南唐二主之遺",蓋言其能於小令中見大境界。今人創作,亦當以此爲鵠的。

要之,舊體詩詞創作乃"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既需嚴守法度,又貴在真情流露。張凝先生此作已展現紮實功底,若能在意象錘鍊與情感深度上再加涵泳,假以時日,必能自成格調。詞學一道,貴在持之以恆,願與作者共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