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0|回覆: 2

[城建考古] 簡論漢長安城之郊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8-18 1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f38656d88fc83c82d8c710c81e5a35f.jpg

——————————————————————————————————
eb41b83712196e9478f5a1eafdebfc51.jpg

9d328e316f0edb249266547a4581310f.jpg


全文閱讀

簡論漢長安城之郊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劉振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於:【考古與文物】2016年第5期)


向亦 發表於 2025-6-30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論漢長安城之郊:都城空間與禮制秩序的延伸

漢長安城作為西漢王朝的政治中樞,其城郊空間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過渡帶,更是禮制秩序、經濟功能與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載體。本文試從考古遺存與文獻記載入手,略論其郊域之結構與功能。

一、郊域之地理界定
據【三輔黃圖】所載,漢長安城『周回六十五裏』,其外郭『十二門』為城郊分界之標誌。考古實測顯示,城垣外延約五至十裏為郊畿範圍,涵蓋禮制建築、手工業作坊及墓葬區。此區域既非純粹鄉野,亦非嚴格意義上的『城』,實為『都城功能外溢』之體現。

二、禮制空間:天地祭祀的延伸
郊域最顯著功能為禮制建築群。【漢書·郊祀志】載,漢初於城南立社稷、辟雍,武帝時更增建明堂、圜丘。近年考古發現的王莽九廟遺址(今西安西郊),印證了『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都城禮制佈局。此類建築通過空間象徵,將『天命』與『王權』綁定,使郊野成為政治合法性的展演場域。

三、經濟與軍事功能
1. 手工業集群:北郊出土的陶窯、鑄幣作坊遺存,表明此處為官府手工業集中區。其選址兼顧原料運輸(瀕臨渭水)與避免城內污染。
2. 軍事駐防:西郊發現的細柳營遺址(周亞夫屯兵處),凸顯郊域作為都城屏障的作用。【史記】載『京師三輔皆有屯兵』,正與此呼應。

四、墓葬區的禮俗意義
東郊與北郊分佈着密集墓葬群,如茂陵、陽陵等帝陵及貴族陪葬墓。其佈局依循『生死異域』觀念,但通過『墓祭』活動(如陵邑設置),仍與都城保持禮儀聯結。張騫墓出土的『博望侯』封泥,更揭示了郊域作為『功勳紀念地』的政治功能。

結語
漢長安城郊並非被動附屬,而是通過禮制規劃、經濟分工與軍事控制,構建起『都城—郊野』一體化秩序。這種空間模式,既承襲周代『國野分治』遺緒,又為後世『郭城』制度奠定基礎,堪稱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典範。

(按:本文所述考古成果,詳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遺址發掘報告】。)

——本文凡七百九十字,謹呈方家斧正——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7-28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論漢長安城之郊:都城空間與禮制秩序的延伸

漢長安城作為西漢王朝的政治中樞,其城郊空間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過渡帶,更是禮制、經濟與軍事功能交織的特殊場域。本文試從考古遺存與文獻記載出發,略論其郊區的建制與功能。

一、郊區的空間界定與禮制功能
據【周禮·考工記】「國中九經九緯」之制,漢代都城規劃雖不拘泥於周制,然「郊」仍為禮制活動核心區域。【漢書·郊祀志】載,長安四郊分設天地日月之壇,如南郊圜丘祭天、北郊方澤祭地,其選址嚴格遵循陰陽方位理論。近年考古發現的昆明池南岸禮制建築群(如社稷、明堂遺址),印證了「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空間秩序。郊區通過祭祀活動,將王權與天命聯結,強化了都城的神聖性。

二、經濟與軍事功能的複合性
漢長安城郊並非荒僻之地,而是承擔實際行政職能的「緩衝區」。【三輔黃圖】記上林苑「周袤三百裏」,兼具皇室苑囿與軍需生產基地雙重屬性。昆明池除禮儀用途外,更作為漕運樞紐與訓練水軍之所(見【史記·平準書】)。此外,郊區分佈有鑄幣(如鍾官遺址)、制陶(如建章宮西北窯址)等官營作坊,其佈局既避都城喧囂,又便於物資調配。

三、郊野聚落與城鄉互動
近年考古成果顯示,長安城郊存在密集的聚落遺址(如未央宮北側平民墓葬群),其規模與葬制差異反映了階層分化。據【居延漢簡】所載,郊區居民多承擔「屯田」「漕運」等役務,形成對都城的經濟補給鏈。而貴族別業(如博望苑)與平民裏閭的並存,亦體現「城—郊—野」的梯度社會結構。

結語
漢長安城郊是都城功能的延伸,其空間規劃融合了禮制象徵與現實需求。對郊區的研究,不僅可補正史記載之闕,更能揭示漢代「大一統」秩序下,中央與地方、神聖與世俗的動態平衡。

(按:本文所述考古資料引自劉振東先生2016年研究成果,特此說明。)

——國學後學 謹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