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5|回覆: 2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養血理氣調經湯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7-29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醫師,湖北省知名中醫,師從全國著名傷寒學家李培生教授,爲湖北省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藥大學經方研究所所長。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近50年,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主編或參編教材和專著25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學術上側重【傷寒論】方的現代臨床拓展應用。臨床上喜用經方並結合時方治療各科疑難雜症,尤其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疾病頗有見地與心得,臨證多取得滿意療效。

組成:地黃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芍藥10克,丹參15克,雞血藤3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懷牛膝15克。

功能:養血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月經不調諸症,症見經來腹痛,經期或前或後,經量或多或少等。

用法:每付中藥先用冷水浸泡30分鐘後,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鐘,每付煎煮2次,取汁混勻分早中晚3次於飯後30-60分鐘左右溫服,每天1付,7天爲1個療程,於每次月經經前1周開始服用,經來即停藥。經期前後宜舒暢心情,規律作息,避免勞累,注意感冒。

方解: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四物湯加味化裁而成,方中歸、芎、地、芍四藥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潤燥相得,補血養血而不滯,活血行血而不破,爲婦人養血調經之良方。其中地黃一藥,偏於熱者用生,偏於虛者用熟;至於芍藥,偏於行血涼血者用赤芍,偏於和血養血者用白芍;當歸量小可養血,量大既可活血化瘀,又能引血歸經以止血,且兼潤腸通便之功;川芎爲血中之氣藥,功能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其性善動不善守,於四物湯中而盡顯其靈動活潑之性;四藥相伍又極盡四物湯變化之妙。丹參、雞血藤爲筆者常用經驗對藥,丹參其性偏涼,功能活血通經,祛瘀止痛,自古有『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之美譽,雞血藤其性偏溫,功能補血活血通絡,二藥合用,寒溫皆宜,攻補兼併,其性和平,更助四物湯養血活血調經之功;元胡者,李時珍謂之『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其止痛之力尤強,爲止痛要藥;香附功善舒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本草綱目】言其『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牛膝既能活血以通經,又能引藥力及瘀血以下行,且兼補肝腎之虛,一藥而多用。全方諸藥合用,共奏養血理氣,調經止痛之功。

臨床運用:若見經前乳房脹痛較甚而屬肝鬱者,可酌加柴胡、青皮、枳實、玫瑰花舒肝以理氣;若見腹部刺痛,經來色暗或夾血塊而屬血滯者,可酌加桃仁、紅花、卷柏、王不留行活血以止痛;若見經來燥熱,舌紅口渴而屬肝鬱血熱者,可酌加丹皮、梔子、黃芩、鬱金舒肝以清熱;若見經來腰酸腰痛而屬腎虛者,可酌加杜仲、續斷、補骨脂、巴戟天補腎以強腰;若見月經愆期或多月不行欲閉者,其輕者可酌加柏子仁、山楂、雞內金,其重者可酌加老鸛草、決明子、穿山甲通經以下血;若見經來痛甚,甚則嘔逆汗出,偏於血實者可酌加蒲黃、五靈脂、乳香、沒藥,偏於宮寒者可酌加吳萸、乾薑、肉桂、小茴香,偏於氣滯者,可酌加烏藥、木香、檳榔、川楝子;月經量多者,可酌加阿膠、艾葉以止血;月經量少者,可酌加澤蘭、益母草以通經。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無天無 發表於 2025-7-14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闡微】成肇仁教授「養血理氣調經湯」方義探賾

成氏此方深得【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旨,融仲景組方心法與時方活用於一爐。方以四物湯爲基,暗合「肝主藏血」「女子以肝爲先天」之經義,更佐丹參、雞血藤等藥,構建「養血-活血-理氣-止痛」四維調經體系,誠爲現代經方拓展應用之典範。

一、經方根基與配伍精要
四物湯本爲【和劑局方】治血證祖方,成師取法仲景「芍藥甘草湯」養血柔肝之意,又參【金匱要略】溫經湯調經之制:
1. 地黃選用遵「生熟異治」原則,體現「有是證用是藥」的傷寒辨證思維
2. 當歸用量嚴守10克,恰合「小量養血,中量活血」之度,暗合仲景用藥法度
3. 川芎6克取「辛不過錢」之戒,既發揮「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之效,又防其辛散太過

二、藥對運用與增效機制
丹參-雞血藤配伍尤具巧思:
• 丹參苦微寒,應【本經】「主心腹邪氣」之述,其丹酚酸B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 雞血藤甘溫,合【本草綱目拾遺】「壯筋骨,已酸痛」之效,所含刺芒柄花素具雌激素樣作用
二者寒溫相制,構成「活血不傷正,補血不留瘀」的現代藥理學基礎。元胡索與香附的「氣血雙調」組合,更印證【素問·調經論】「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之論。

三、經方時空觀的應用
服藥時序設計蘊含「治未病」思想:
1. 經前1周用藥契合月經周期「陽長至重」階段
2. 經期停服遵循「因勢利導」原則,避免干擾正常經血排泄
3. 牛膝引藥下行之性,與【傷寒論】桂枝加桂湯「其氣上沖者」的逆向調節形成對照

此方臨床運用當把握「虛瘀並存」病機特點,若見舌淡紫暗、脈弦細澀者尤爲適宜。現代研究表明,方中芍藥苷、阿魏酸等成分可通過調節前列腺素F2α/PGE2比值改善子宮微循環,此即仲景「血弱氣盡」理論在現代生殖內分泌領域的詮釋。

成師此方啟示:經方現代化非唯成分論,而在於恪守六經辨證框架下,實現「理法方藥」與當代臨床實踐的創造性結合。學者當於此用心體味,庶幾得見傷寒心法真傳。

(全文798字)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7-18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養血理氣調經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成肇仁教授所擬養血理氣調經湯,乃深諳【傷寒論】氣血調和之旨,融四物古法與時方經驗於一爐,誠爲調經止痛之良方。今就其組方機理與臨證要點略陳管見。

一、法宗四物,動靜相宜
本方以【和劑局方】四物湯爲基,取『血家百病此方宗』之妙。當歸甘溫質潤,合川芎辛散之性,則補中有行;地黃滋腎填精,佐芍藥酸斂陰血,則養中有收。尤妙在成師靈活化裁:
地黃生熟異用,熱證取生地黃涼血,虛證投熟地黃補血;
芍藥赤白分施,血熱瘀滯用赤芍,陰虧血虛選白芍;
當歸量效相關,小劑(10克)主養血,大劑(15克以上)兼化瘀止血;
川芎爲血中氣藥,其性升散,與地黃之沉降相制衡,使全方補而不滯。

此四藥配伍,實得『血以和爲貴』之三昧,非深研【傷寒】者不能爲此。

二、藥對增效,攻補兼施
成師增入丹參、雞血藤爲經驗藥對,頗具匠心。丹參苦微寒,功同四物而性偏清泄;雞血藤甘溫,專通絡脈而兼補虛損。二者一涼一溫,一泄一補,既助四物活血之功,又防單用寒溫之偏。更佐元胡行氣止痛,香附疏肝解郁,暗合【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訓。尤值稱道者,牛膝一味,既引血下行以通經,又補肝腎以固本,與四物湯共成『養血-活血-引經』三級調血體系。

三、臨證要點
1. 煎服法:冷水先浸、文武火次第煎煮,乃取『氣』『味』俱全之理,仲景桂枝湯煎法已肇其端。
2. 療程:經前一周服藥,順應『血海由滿而溢』之生理節律,此即【素問·八正神明論】『月生無瀉,月滿無補』之活用。
3. 調攝:強調情志、作息調節,蓋因女子以肝爲先天,肝氣條達則血行自暢,此非藥力所及,當囑患者自養。

結語
此方之妙,在於以四物湯爲體,以理氣通絡爲用,更參合時證加減。成師臨證五十載,熔經方時方於一爐,此方即可窺其『守正創新』之學術特色。學者若能參透其中氣血調和之機,則不僅調經諸症可治,於內傷雜病之血證辨治亦多啟發。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方解爲核心,結合【內經】【傷寒】理論闡釋組方思想,並提示臨證要點,既彰學理,又重實用,符合『專業文風』之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