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1|回覆: 0

[醫藥臨床] 劉啟廷·慢性腎病治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7-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劉啟廷教授是山東省名醫,國家級、省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業醫66載,學驗俱豐,得諸家之傳,醫技精湛,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深的理論造詣,尤擅長治療各種疑難病症,今總結其治療慢性腎病驗案一則,供同道參考。

王某某,男,39歲,2011年9月19日初診。患者訴腰痛、足脛浮腫加重三天。三年前因經常出現尿中蛋白及隱血陽性,西醫診斷慢性腎炎,間斷服用西藥治療。一周前因勞累,出現腰痛、雙下肢沉重、浮腫,逐漸加重,來院複查尿常規,尿蛋白3+,尿潛血3+,腎功能正常,血尿酸偏高,因準備生育二胎,求助於中醫。刻診見患者眼瞼微腫脹,雙下肢呈輕度凹陷性水腫,自述腰痛腰酸,肢體沉重,乏力明顯,小便短少,大便溏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 慢性腎炎脾腎陽虛、水濕泛濫、氣化失調、清濁不分、固密失職。宜健脾益氣、溫腎固精、利濕化濁、泌清別濁。

處方 生黃芪30克,炒白朮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菟絲子15克,覆盆子15克,懷山藥15克,續斷15克,旱蓮草30克,三七粉10克(沖服),半枝蓮30克,益母草30克,桂枝10克,土茯苓30克。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溫服。並囑其飲食調理,低脂、低糖、低鹽、優質蛋白飲食,避免勞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時起臥,適度節制性生活。

2011年9月28日二診 眼瞼腫脹消失,腰痛及雙下肢浮腫、沉重亦較前改善,小便增多、大便成形,尿常規檢查:尿蛋白1+、尿潛血1+、顆粒管型2+。效不更方,又予上方10劑。並囑生活調理同前。

2011年10月7日三診 自覺全身輕鬆,浮腫消失、食慾增加、二便自調,唯有腰部酸楚不適,微怕涼、不耐疲勞,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複查尿常規、腎功、血尿酸均在正常範圍,予上方去針對尿酸的土茯苓,繼續維持原治療,恢復正常性生活。患者間斷服藥70餘劑,多次複查尿常規、腎功能、血尿酸,尿蛋白,時有時無,余均在正常水平,囑其以藥膳調理,常服白果、蓮子、薏苡仁、赤小豆、山藥、大棗等,以健脾固腎。4個月後來述其妻已受孕,次年順產一健康男嬰。

按 慢性腎病屬於中醫『水腫』『腰痛』等範疇,病因病機較爲複雜。劉啟廷教授認爲,本病內臟虛損、陰陽失調、氣血不足是發病的基礎和病變要點,濕濁、熱毒內阻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滯、水濕、瘀血阻絡,互爲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病機特點爲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是以肺脾腎三髒虛損爲主,標實是以濕濁、瘀血爲重。激素是西醫學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性溫燥,久用可耗氣傷陰、損傷脾胃,故臨床所見脾腎虧虛尤爲顯著。

治療首當健脾固腎、益氣固精,配以利濕化濁、活血化瘀、扶正以祛邪。藥用黃芪、炒白朮補中益氣,健脾化濕;生地甘而寒涼,性潤滋陰,涼血生津,熟地甘而微溫,氣味俱厚,補血填精,二地合用,清熱養陰,涼血生津;菟絲子、覆盆子、懷山藥、續斷,皆爲補腎要品,以益腎助陽、固攝精血;續斷尚有壯筋骨、調血脈,兼治腰膝酸痛的作用;旱蓮草、三七粉、半枝蓮、益母草爲理血藥,用此以涼血活血、散瘀止血,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類藥物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促進微循環,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狀態,促進增生性病變軟化或吸收,隨著血流量的增加,腎臟得到充足的供血,改善了營養狀態,促進了腎小球和腎小管的修復和再生,消除炎症,恢復腎功能;茯苓甘淡性平,甘以益脾培土,淡以利水滲濕,補而不滯,利而不峻,治生濕之源;桂枝辛甘而溫,辛甘助陽,甘溫化氣,陽氣溫煦,陰霾自散,苓桂相伍,一利一溫,不發表而專於化氣行水、溫陽除濕化濁。諸藥合用,共奏脾腎健、濕瘀化、陽通濁化之功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趙就改的 發表於 2025-4-19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劉啟廷教授治療慢性腎病驗案評析

慢性腎病屬中醫"水腫""虛勞""腰痛"範疇,其病機錯綜複雜,多屬本虛標實之證。今觀劉教授此案,辨證精準,用藥精當,充分體現了"治病求本"的中醫治療理念,頗具啟發性。

一、病機剖析
患者病程三年,呈現"腰痛浮腫、尿濁乏力"之象,結合舌脈,顯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之候。【景岳全書】有云:"水爲至陰,其本在腎;水化於氣,其標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本案脾失健運則便溏肢腫,腎陽不足則腰酸畏寒,氣化失司則清濁不分,正合【內經】"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腎者主水"之論。劉教授以"陽虛水泛"立論,緊扣"脾腎同治"原則,深得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

二、組方特色
1. 溫補脾腎固其本:
方中黃芪、白朮、山藥健脾益氣,取法李東垣補中益氣之意;菟絲子、覆盆子、續斷溫補腎陽,暗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子衍宗丸精髓。尤妙在生熟地同用,既避單用熟地之滋膩,又防生地寒涼傷陽,體現"陰中求陽"之智。

2. 利濕化瘀治其標:
半枝蓮、土茯苓清熱利濕,益母草、三七粉活血利水,桂枝溫陽化氣,共成"開鬼門、潔淨府"之功。其中三七粉沖服既可化瘀止血,又能改善腎絡微循環,現代藥理證實其具減少蛋白尿作用,彰顯"辨病辨證相結合"的現代中醫思維。

3. 動態調方顯匠心:
二診效不更方,三診尿酸正常即去土茯苓,後期以藥膳收功,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階段性治療策略。尤其囑患者常服白果、蓮子等健脾固腎之品,深得【飲膳正要】"食治未病"之奧義。

三、臨證啟示
1. 整體調節優勢:本案通過調理脾腎功能,不僅改善實驗室指標,更恢復生殖能力,印證【內經】"腎主生殖""脾爲後天之本"理論。
2. 生活調攝並重:強調低鹽飲食、規律作息等細節,與【千金要方】"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的預防理念一脈相承。
3. 遠期療效顯著:患者最終成功生育,證明中醫"扶正祛邪"療法對改善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具有獨特價值。

劉教授此案啟示我們:治療慢性腎病當遵"補虛不忘實,瀉實不傷正"原則,注重臟腑功能整體調節,配合生活調養,方能取得持久療效。其辨證思路與用藥經驗,值得後學反覆揣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