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23|回复: 2

[医药临床] 《本经》·苍术开郁消痰 化癖除症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7-2-1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玉楸药解》云,苍术“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满,化癖除症,理气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

本经》白术、苍术未分,故后世注白术多兼附苍术。其实二者药性功用大有差异。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白术善补,苍术善行;消谷纳食,止呕住泻二者略同,而泻水开郁,泻饮消痰,辟山岚瘴疠,起筋骨湿热萎软,除肚腹胀满,则苍术独长。苍术不能止汗,反能发汗,然能透发湿热而止湿温之汗,不能除气虚内伤之热而能除湿郁之热,久服则耗气伤津,与白术大异也。然二者相须而用,又是临床对药。

苍术所主治者,湿温、泄泻、痢疾、水肿、臌胀、黄疸、痰饮、痹证、痈疽、疮疡等不胜枚举,举凡燥湿化浊,清热利湿,利水化湿,宣散湿浊之种种方法,苍术皆可运用其中,其用也广泛。余意苍术药用之效,可以一“湿”字统而言之。

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治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身困项强,肢体酸楚疼痛类证,常见于寻常之感冒,也见于疫病之寒湿外束,热毒内蕴者。其中苍术发汗解表、祛风胜湿也;白虎加苍术汤,苍术去困阻中焦、弥漫三焦之湿浊也,也用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者。

慢性肝炎缠绵难愈,黄疸黯滞,脘闷胸痛,转氨酶居高不降,苦寒药无效者,必当辛开苦降,泻满消痞。余常用下方取稳定之效:苍术12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包),白茅根30克,竹叶10克,炒山楂15克,炒神曲12克,葛根20克,苏梗10克,黄芩10克。本方运化脾胃,务使湿热自中焦而下焦,从小便徐徐而去。

二妙散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下注,下部湿疮,以及湿热成痿等证;《医学正传》三妙丸(非仅黄柏、苍术、川牛膝之三妙丸):苍术4两,黄柏2两,川牛膝、当归尾、萆薢、防己、龟板各1两,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姜盐汤下。治两足湿痹疼痛如火燎,从足跗热起,渐至腰胯,或麻痹萎软。皆是湿气为病,故重用苍术也。

五积散有姜桂温寒,桂芍调营卫,苓夏祛痰,归芎活血,麻桂解表,枳朴行气,姜枣健脾,所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月经失调等数十种病证。其中苍术用量独重于他药七、八倍者,乃因寒、食、气、血、痰五积之所成者,总为湿邪困扰,故重用苍术统治之。

丹溪心法》越鞠丸主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五味药虽等份,然无苍术之燥湿健脾,则香附开郁、川芎治血、神曲消食、栀子清热则药效未必相应,只因湿阻脾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诸邪始相因郁滞也。

素体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流注经络,血瘀阻滞,痹证乃成。苍术加于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中,可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属风寒湿痹者。若久蕴化热,局部红肿热痛,苍术加于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方中,湿去热清,经络宣通,则热痹自除。若四肢麻木,苍术加于甘温养气血方中,可使正气周流,血脉得养,风湿自去也。

贵州方以正氏有正肠痢疾散(苍术90克,羌活、杏仁各60克,制川乌、生甘草、生熟大黄各30克。砂锅炒诸药微黄,研细末,每服1.5克,小儿半量。若发热寒冷,另加灯心为引冲服。)治一切赤白痢疾,腹中滞痛,里急后重。一切痢疾者,非限于虚寒久痢,凡疫毒所感,体内多有湿热或寒湿蕴遏以内应,大肠运化失司,热毒与寒湿相搏结,苍术等药的气味雄烈,辟时疫秽恶浊邪,以胜四时不正之气也。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局方》藿香正气散、《医方考》六和汤皆有效验。余常更加苍术10克左右,则二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力更佳,或因吾黔中湿邪偏盛也。石玉生氏有万应膏秘方(苍术100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白芷各30克,血余20克,黄丹600克,麻油或桐油300克。各药文火烤脆、研粉,先以麻油或桐油、血余炭置铁锅内文火细熬,待血余炭油中化净后,起铁锅,先下黄丹一半,搅匀后下药粉,又搅拌,下所余黄丹粉入药,反复调和匀净成药膏,皮纸上摊匀成“万应膏”。文火烤润后贴患处。)适用一般寒湿下注,气血瘀滞,脉道不通,诸如冻疮溃烂、痈疽疮毒、关节疼痛、慢性下肢溃疡、慢性骨髓炎、慢性脉管炎等虚寒之证。

仁斋直指方》云,“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余治消渴方中,每加苍术10克左右。然若无二冬(麦冬和天门冬)、玉竹、山药、人参、虎杖、元参、生地、山萸肉等清热养阴益气,则苍术并不能敛脾精也,且生燥气,不利于糖尿病等燥热、虚热病证。《本草经疏》曰:“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肝肾有动气者勿服。”此之谓也。

姚待 发表于 2025-7-2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术药性辨微与临证应用阐要》

苍术一药,《本经》未与白术细分,然二者性用迥异。玉楸先生"燥土利水,泄饮消痰"八字,实为苍术功用之纲目。今就经旨与临证体验,分述如下:

一、性用辨析
苍术辛烈苦温,其性走窜,与白术之甘润守中判然有别。其功专主三焦湿浊,能"行瘀开郁"者,实因湿去则气机自畅;"化癖除症"者,乃湿浊既除,痰瘀无以为附。至若"辟瘴疠、起痿软"之效,皆从燥湿健脾生化而来。然其辛燥之性,久服确有劫阴之弊,故阴虚内热者当慎。

二、临证要诀
1. 外感湿邪:九味羌活汤中苍术与羌活相须,外解表湿,内化里浊。疫病初起寒湿束表者,非此不能开其郁闭。
2. 湿热交蒸:白虎加苍术汤妙在石膏、知母清阳明之热,苍术祛太阴之湿。风湿热痹见关节红肿,苍术用量宜轻(6-9克),取其气薄味厚,既能燥湿又不助热。
3. 肝病调治:所举肝炎方中,苍术与茵陈为君,一开中焦湿郁,一利肝胆湿热。尤妙在佐以葛根升清,苏梗宣郁,使湿浊分化而解。转氨酶居高者,可加垂盆草30克增效。

三、配伍精要
1. 二妙散(苍术、黄柏)为治湿热基础方,临证须辨湿热孰重:湿重者苍术倍于黄柏,热重者反之。
2. 五积散中苍术用量独重(通常15-20克),取其"一法通而万法通"之效。五积虽异,然湿邪贯穿始终,故以苍术为帅。

四、使用禁忌
1. 阴虚内热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忌用
2. 大汗亡阳之证不宜
3. 孕妇胎动不安者慎用

结语:苍术之用,贵在把握"湿"字核心。其性虽燥,然配伍得宜(如与玄参同用可制其燥),则能展其长而不显其弊。至若现代药理研究所示降血糖、抗炎等作用,实皆传统功效之新诠,学者当以中医理论为本,不可舍本逐末。

(全文798字)
万叫 发表于 2025-7-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苍术药性之精微与临证运用要旨》

苍术,《本经》与白术未分,然二者性用迥异,诚如黄元御《玉楸药解》所论,其功在"燥土利水,泄饮消痰",实为开郁化癖之要药。今就经典所载与临证体悟,阐发其要。

一、性用辨析:刚柔相济之道
苍术辛烈苦温,禀阳明燥金之气,其性走而不守,与白术之守而不走形成阴阳对峙。然二者相须为用,恰合"燥湿相济"之妙。苍术发汗透湿而不敛邪,白术固表止汗而能健脾,二者配伍,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中苍术易白术,则变温化痰饮为宣化湿浊之法。所谓"不能除气虚内伤之热"者,正因其性走窜,反易耗气;而"透发湿热止湿温之汗"者,乃取其开腠理而导湿外出之能。

二、主治枢要:以湿为纲
苍术之治,确可以"湿"字统之。其治湿有三层妙用:
1. 上焦:宣化湿浊,如九味羌活汤治湿郁肌表;
2. 中焦:运脾燥湿,如平胃散之消胀满;
3. 下焦:渗利湿热,如二妙散之治痿痹。
尤妙在"透发湿热"一功,白虎加苍术汤治湿温发热,正是借苍术之辛开,助石膏透热外达,此非深明气化之理者不能悟。

三、配伍精微:古今验方析义
1. 治肝病方中,苍术与茵陈为伍,形成"辛开苦降"之势。苍术升脾阳,茵陈降湿热,佐以茯苓、车前子导湿下行,暗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
2. 三妙丸加味方中,苍术用量独重,配防己、萆薢等,形成"燥渗并举"之法。其治湿热痹证,不用清热而热自除,正是"湿去热孤"之妙。
3. 五积散中苍术用量超群,实因寒、食、气、血、痰五积,皆以湿为枢机。此方深得"治病求本"之要,示人治积当先治湿。

四、临证要点:
1. 湿热交结证,当辨孰轻孰重。热重于湿者,苍术用量宜轻;湿重于热者,可重用至20克。
2. 久服需防伤阴,可佐白芍、知母等润剂,仿越婢加术汤配伍之法。
3. 现代用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属脾湿困阻者,可配山楂、神曲,取其"消膏降浊"之功。

要之,苍术乃"运脾圣药",非仅燥湿之品。其开郁之力能调气机,消痰之功可化痰瘀,正合"脾为生痰之源"之论。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必当参合脉证,方能尽其用而不伐其正。学者当于《本经》《药解》之外,更从临证中体认其精微,斯为善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