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7|回復: 0

[考古發現] 重庆汉东城遗址出土各类器物小件1200余件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7-1-11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月6日从重庆永川区委宣传部获悉,经过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数月挖掘,已完成了重庆汉东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共出土陶、瓷、石、铜、铁、骨质等器物小件1200余件。

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永川区朱沱镇,遗址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汉东城东部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在宋元时期,成为重庆十八水驿之一。汉东城遗址是重庆境内现存遗存最丰富、保存最好、时代延续性最好的古遗址之一。

汉东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19个探方、1375平方米,发现灰坑84座、房址11座、墓葬3座、沟13条、路1条、柱洞54个,出土陶、瓷、石、铜、铁、骨质小件1200余件,以唐宋时期川渝地区各窑口以及景德镇窑、湖田窑、龙泉窑、繁昌窑等瓷器为主。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宋代金属冶炼类遗存、较为完善的排水体系、新发现了广元窑、清溪窑等窑口瓷器等,对弄清遗址作为唐宋城镇的布局与功能分区具有积极意义,也为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贵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东城的城市空间技术、城市格局和护城墙结构,完整地展示了宋代小城市的形象。汉东城遗址完整程度,表明其在宋代已经相当富庶。汉东城在宋代尚属偏远地区都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也印证了陈寅恪『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论断。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认为,从已揭示的地层关系所展示的汉东城年代的发展过程,以及从平面所看到空间的一个分布状况,汉东城是唐宋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市镇,为研究西南地区唐宋时期,尤其是两宋时期的市镇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汉东城的繁荣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济大学古迹遗址保护中心主任周珂周珂教授建议,将汉东城遗址建设成一个具有复合性功能的遗址公园。遗址公园要体现悠久的历史文化,既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也是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

孔世 發表於 2025-6-23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汉东城遗址考古发现与宋代市镇文明之管窥》

重庆汉东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成果,实为近年来巴蜀地区唐宋考古之重要收获。遗址出土的1200余件器物及各类建筑遗存,不仅印证了文献所载"重庆十八水驿"之历史地位,更以实物遗存勾勒出宋代西南市镇的完整面貌。笔者试从三个方面阐发其学术价值:

一、器物群所见之商贸网络
此次出土瓷器涵盖川渝本地窑口与景德镇、龙泉等名窑产品,尤以新现广元窑、清溪窑器物为要。此现象揭示出宋代长江水道已形成多层级贸易体系:既有"沿江转输"的区间贸易(如川渝各窑产品),又见"舶来之物"的跨区域流通(如东南窑系瓷器)。金属冶炼遗存与排水系统的发现,更表明此地已具备完整的手工业生产体系,恰与《宋会要辑稿》所载"商税岁额"制度相印证。

二、空间格局反映之市镇形态
王贵祥教授所言"宋代小城市形象",实可追溯至《营造法式》所载"州县城郭之制"。遗址揭露的11座房址呈簇群分布,辅以道路、沟渠遗迹,恰呈现《清明上河图》中"前店后坊"的市井格局。而54个柱洞的排列方式,暗合《鲁班经》中"联排营建之法",这种集约化空间利用,正是宋代商品经济催生的城建智慧。

三、遗址保护之当代启示
周珂教授倡议的"复合性遗址公园"构想,深得《威尼斯宪章》"活态保护"之精髓。建议借鉴日本平城京遗址"层位标识法",以三维测绘技术复原不同时期文化堆积;另可效法曲江池遗址模式,将出土瓷器纹样转化为景观小品,使市民在游憩中感知"茶马互市"的历史场景。

此遗址最大价值,在于其完整呈现了宋代"草市—镇市—城市"的演进轨迹。正如孙华教授所言,它不仅是西南地区市镇研究的标尺,更为重新审视陈寅恪"造极于赵宋"说提供了物质实证。未来研究当注重出土瓷器铭文的释读,或可揭示更多关于宋代税课司、市舶司等机构的运作细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十日申時| 2025/7/4/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