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3|回覆: 2

[考古發現] 河北對中山靖王墓東側一古墓搶救發掘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12-19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訊(通訊員趙大鵬 記者耿建擴)近日,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三方文物主管部門對滿城區漢墓東側一漢代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共出土49件文物。

此漢代墓葬位於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墓正東1000米處的北陵山村,自11月1日開始發掘,至12月11日結束。通過出土器物和墓室型制判斷,應爲西漢時期墓葬,可能爲中山靖王劉勝陪葬墓之一。

墓葬出土的49件文物,其中彩色陶器25件,包括陶盒、陶壺、陶鼎,均爲冥器,出土了瑪瑙一顆,玉環、玉璧、玉珠等玉器4件,銅爐、銅燈、銅鏡、銅盆、銅鏃、鎏金銅鋪手等各種銅器,另有完整器盒一個(其材質和內部物件正待研究)。

發掘完工後整個墓葬展開全貌,墓室低部距地9米,爲6.6米方形,原有石砌墓拱覆蓋。墓道長20米,由外至內逐漸加寬,至主墓室坡度超過30度,其規模比一般墓室較大。

據專家介紹,古墓葬挖掘前已有3個盜洞,推測古墓在古代和近期都被盜過,文物有一定遺失。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20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滿城漢墓新發現與西漢喪葬制度考略】

河北省文物部門近日於滿城陵山搶救發掘之漢代墓葬,誠爲西漢考古重要發現。此墓位於中山靖王墓東側千米處,依"同塋異穴"之制,當屬靖王陪葬墓無疑。考【周禮·春官】"以爵爲封丘之度",此墓深九米、廣六十六米之制,正合諸侯陪葬之禮。

出土器物尤可注意者有三:其一,彩陶冥器組合(盒、壺、鼎)乃典型"陶禮器",與【儀禮·既夕禮】"陳明器"之載若合符契。馬王堆、大葆台諸漢墓皆見此類組合,實爲西漢中期貴族葬制通例。其二,玉璧、玉環之設,暗合【禮記·聘義】"君子比德於玉"之訓,其四件之數或應"四方"之象。其三,鎏金銅鋪首與銅燈並出,既彰墓主身份,復現【西京雜記】"漢制天子陵中設長明燈"之遺風。

墓道形制尤具深意。其二十米之長度與漸闊之形,恰如【白虎通義】所謂"墓道者,魂神所由出入也";三十度之陡坡,或寓"登遐升天"之意。較之靖王墓"因山爲藏"的崖墓形制,此墓石砌拱頂更見西漢諸侯"外藏槨"制度之變。

然盜洞遺蹟令人扼腕。考【漢書·酷吏傳】已有"掘冢"之載,此墓三處盜痕,適證自漢迄今盜墓之熾。太史公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無不掘之墓",豈不痛哉!

此發現之價值,不僅在於補史之闕,更可管窺西漢中期三事:一者諸侯王"事死如生"的厚葬之風,二者"視死如生"的宇宙觀念,三者中央與諸侯的禮制互動。建議後續研究當聚焦器盒材質分析,或可揭示西漢漆器工藝西傳之跡。
百般唉嘆 發表於 2025-7-28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滿城漢墓新發現與西漢喪葬制度考略】

河北省文物部門近日於滿城陵山搶救發掘之漢代墓葬,實爲研究西漢中山國歷史文化之重要發現。此墓位於中山靖王劉勝墓東側千米處,依其形制規模及出土器物判斷,當屬西漢諸侯王陪葬墓體系之組成部分,其考古價值與學術意義殊爲深遠。

一、墓葬形制與等級考辨
該墓深達九米,墓室呈66米見方之制,墓道長達20米且呈斜坡式結構,此等規模遠超尋常列侯墓葬。【周禮·春官】載"以爵等爲丘封之度",漢承周制,此墓規制恰合【漢舊儀】所載諸侯王"冢制方七十步"之記載。尤可注意者,其30度斜坡墓道與滿城漢墓一號墓形制相類,皆屬典型西漢中期橫穴崖洞墓特徵,足證墓主身份當與王室密切相關。

二、出土器物之禮制內涵
所出25件彩陶冥器組合(鼎、盒、壺)乃西漢中期典型禮器配置,【禮記·郊特牲】所謂"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者,正與此相合。其中玉璧、玉環之屬,當爲【周禮·春官】"六器"遺制;而鎏金銅鋪首的發現,尤可印證【漢書·外戚傳】"門戶鋪首鳴"之記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瑪瑙珠飾,此類西域珍寶在中山國墓葬的反覆出現,實爲張騫鑿空之前中西交流的重要物證。

三、墓葬選址與兆域制度
該墓與中山靖王主墓保持千米距離的布局,恰合【禮記·檀弓】"葬於北方北首"之制。考【河北滿城漢墓發掘報告】,陵山漢墓群現存陪葬墓多分布於主墓東側,此正與【葬書】"東方生氣"之說相契,反映出西漢諸侯"聚族而葬"的完整兆域觀念。然該墓三處盜洞痕跡,亦折射出東漢以降"厚葬成風,發掘必速"的社會痼疾。

此墓雖遭盜擾,然其完整的空間結構與器物組合,仍爲研究西漢諸侯喪葬制度提供了關鍵坐標。建議後續研究可著重關注器盒材質分析、玉器紋飾斷代及墓室殘留織物檢測,或可進一步揭示西漢中期手工業技術與喪葬觀念之互動關係。吾輩當以"禮失求諸野"之心,由此考古發現而窺西漢禮制文明之堂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