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8|回覆: 1

[成語典故] 白蠟明經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7 0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蠟明經】涵義

白蠟:比喻光禿空白。明經: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屢試不中。

【白蠟明經】出處

唐·張鷟【朝野僉載】:“張鷟號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時有明經董萬九上不第,號白蠟明經,與鷟爲對。”

【白蠟明經】辨析

【白蠟明經】讀音:bái là míng jīng

【白蠟明經】近義詞:名落孫山

【白蠟明經】反義詞:金榜題名

【白蠟明經】用法:偏正式;作賓語

【白蠟明經】造句

可憐老夫白蠟明經,屢屢不中,白髮青衫,落魄於此,那錢良便出資籌建學堂,聘老夫爲師,教化子孫。

【白蠟明經】成語接龍:

白蠟明經→經史百子→子爲父隱→隱介藏形→形影相弔→吊膽驚心→心回意轉→轉瞬之間→間不容息→息交絕遊→遊戲人間→間見層出→出有入無→無形之罪→罪惡貫盈→盈科後進→進退存亡→亡矢遺鏃→鏃礪括羽→羽毛未豐→豐衣足食→食馬留肝→肝膽披瀝→瀝膽墮肝→肝心塗地→地大物博→博物君子→子虛烏有→有求必應→應天順人→人棄我取→取長補短→短中取長→長話短說→說東談西→西方淨國→國計民生→生拉硬扯→扯纖拉煙→煙霏霧集→集腋爲裘→裘馬輕狂→狂風驟雨→雨斷雲銷→銷毀骨立→立身行己→己飢己溺→溺心滅質→質疑辨惑→惑世盜名→名目繁多→多謀善斷→斷章摘句→句櫛字比→比肩並起→起偃爲豎→豎起脊梁→梁上君子→子子孫孫→孫龐鬥智→智圓行方→方來未艾→艾發衰容→容光煥發→發財致富→富貴利達→達士通人→人自爲政→政通人和→和藹近人→人琴兩亡→亡魂失魄→魄散魂飄→飄洋航海→海屋籌添→添枝加葉→葉散冰離→離題萬里→裡通外國→國之干城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4-9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蠟明經考釋與科舉文化芻議】

"白蠟明經"作爲唐代科舉文化衍生的特殊語彙,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表象,更在於背後承載的士人命運與社會機制。張鷟【朝野僉載】以"青錢學士"與"白蠟明經"對舉,恰構成科舉制度下的兩極鏡像——前者喻指"萬選萬中"的幸運兒,後者則成爲困頓場屋者的悲涼註腳。

考"白蠟"之喻,實含雙重意象:既狀科舉試卷經屢次批點後的空白殘狀,復暗喻考生鬢髮漸斑而功名未就的淒涼。"明經"作爲唐代常科要目,本爲選拔通曉儒經之士的途徑,然冠以"白蠟"二字,則突顯出制度性選拔的殘酷本質。此語較之"名落孫山"更具視覺衝擊力,其悲劇色彩不僅在於結果性失敗,更強調過程性煎熬。

細繹張鷟記載,董萬九其人雖史傳無考,然"萬九"之數或暗含"萬試難中"的諧謔。唐代科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與此典形成互文。值得注意的是,該成語在後世演化中逐漸脫離具體人物指涉,抽象爲具有普遍意義的科舉失意符號,此正可見語言對歷史記憶的凝練功能。

至若成語接龍所展露的語義鏈,則暗合傳統文人"以文續命"的心理補償機制。自"經史百子"至"博物君子",這條綿延的語詞軌跡,恰是落第士子重構精神世界的隱喻——當科舉正途受阻,轉而尋求學術傳承或教育啟蒙,遂有例句中"教化子孫"的出路。此種文化自救現象,在宋元以降的書院教育史中可得印證。

今人觀此典故,當超越單純成敗評判。科舉制度下,"青錢"與"白蠟"的二元對立,實爲同一選拔體系的兩面。這些凝固在成語中的歷史記憶,不僅是個體命運的寫照,更是審視傳統人才選拔機制的重要切片。治文史者若能由語詞考據進入制度分析,或可對古代知識分子的生存境遇產生更立體的認知。
戴威 發表於 2025-6-30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蠟明經考釋與科舉文化摭論】

"白蠟明經"一典,實爲唐代科舉文化之生動註腳。張鷟【朝野僉載】所載董萬九事,非僅個人際遇之嘆,實乃科舉制度下士人命運之縮影。考"白蠟"之喻,既狀試卷之空白,復暗喻寒窗苦讀之燭淚;"明經"作爲唐代常科要目,其取士標準與詩賦進士科之異同,尤值得深究。

按【唐六典】所載,明經科重章句訓詁,與進士科重文采者判然有別。董生之困,或在於經義疏解未達"帖經"之嚴苛標準,亦或困於"墨義"應答未契考官繩尺。唐人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足見明經科雖較易登第,然其競爭激烈亦非虛言。張鷟以"青錢學士"對"白蠟明經",不惟戲謔之辭,更折射時人"萬選萬中"與"累試不第"之兩極境遇。

此成語之深層意蘊,當從三方面觀之:其一爲制度層面,唐代科舉"歲取不過三四十人"(【通典】),落第者眾乃必然;其二爲心理層面,韓愈【上宰相書】"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之嘆,可與此典互證;其三爲文化層面,"白髮青衫"意象自白居易【琵琶行】後,漸成落第士子標準畫像。至若錢良聘落第者爲師之事,恰說明科舉之外,民間教育體系實爲失意文人重要出路。

今人用此典,當知"明經"在唐代實爲顯科,非後世所臆想之末流。李肇【唐國史補】載"進士爲時所尚久矣",然天寶以前,明經出身位至宰相者實繁有徒。故"白蠟明經"之悲,非科目之咎,乃時運使然。觀宋以後"焚膏繼晷"諸語,皆可視爲"白蠟"意象之流變。

至若成語接龍之戲,由"經史百子"延續至"和藹近人",暗合傳統蒙學"屬對"之訓。然須辨明:董萬九之"白蠟",與後世"青燈黃卷"之謂,雖同指苦讀而意境迥異——前者重在結果之空,後者重在過程之苦,此又不可不察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寅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