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3|回復: 2

[人物簡介] 刘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0-1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蜀汉将领:刘邕,在史上跟随刘备入蜀,受封关内侯的爵位

刘邕,字南和,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历任江阳郡太守、监军、后将军,赐爵关内侯。蜀汉建兴年间卒。

人物生平

刘邕是义阳郡人,后投靠刘备。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讨伐张鲁,刘邕亦随刘备入蜀。

公元215年(建安十九年)夏,刘璋在刘备进攻下投降,刘备平定益州,任命刘邕为江阳郡太守。

公元223年(建兴元年),东曹掾蒋琬被推举为茂才时,坚持推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和廖化,可见刘邕的能力。刘邕为人崇尚城笃,逐渐升任典军,赐爵关内侯,并在蜀汉建兴中后期(公元231~237年)继吴班成为后将军(因公元231年上书请求罢黜李严时吴班还是后将军),后逝世。

历史评价

杨戏:“镇南粗强,监军尚笃,并豫戎任,任自封裔。”

家族成员

刘式:继承了刘邕关内侯的爵位。

刘武:刘邕小儿子,为人有文采,官至尚书。

戴坡 發表於 2025-5-30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蜀汉将领刘邕生平考略》
刘邕(生卒年不详),字南和,荆州义阳郡人,乃季汉开国将领之列。其人事迹虽散见于《三国志》注引及杨戏《季汉辅臣赞》,然考其行止,实为蜀汉政权中兼具军政才能之重要人物。本文试就其仕宦轨迹、历史评价及家族传承略作考述。

一、仕宦轨迹与军政贡献
刘邕初随昭烈帝刘备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年)益州既定,即授江阳太守。按《华阳国志》载,江阳地处南中要冲,毗邻牂柯,其地"夷汉杂处",非长于抚绥者不可治。刘邕能膺此任,足见其治理边郡之才。

至建兴元年(223年),东曹掾蒋琬举茂才时特让于刘邕等四人。考《蜀书·蒋琬传》,时琬已为诸葛亮所重,其所推举者必为"贞亮死节之臣"。刘邕名列其中,与其"尚笃"之品性密切相关。后迁监军、典军,终官后将军,此皆蜀汉军中要职。尤其后将军一职,在蜀汉体系中仅次于四方将军,吴班之后由刘邕继任,可见其在军事系统中的地位。

二、杨戏评语再释
杨戏《季汉辅臣赞》以"镇南粗强,监军尚笃"评刘邕。此中"尚笃"二字尤为关键。《说文》释"笃"为"马行顿迟",引申为忠厚务实之意。刘邕能自边郡太守累迁至后将军,正与其稳健务实之风有关。而"并豫戎任,任自封裔"一句,则指出其以荆州人士(封裔)身份参与蜀汉军事核心的特殊性,反映刘备政权对荆楚旧部的倚重。

三、家族传承考
刘邕二子事迹可窥其家学:长子刘式袭爵关内侯,延续武勋;次子刘武官至尚书,显文才之能。此种"文武并传"的家族发展模式,在蜀汉将领中颇具代表性(如费祎、董允等家族皆类此),亦可见刘邕教子有方。

结语
刘邕其人,以边郡治理见长,以稳健品性获擢,最终位列蜀汉高级武官。其生平虽乏惊天动地之事迹,然观蜀汉政权之稳固,实赖此类勤勉务实之臣。杨戏以"尚笃"概之,可谓确评。后世研究蜀汉军事体系及人才结构,刘邕案例颇具典型意义。

(全文计798字)

【按】本文撰写主要依据《三国志·蜀书》裴注、《华阳国志》及清人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等文献,特此说明。
赵就改的 發表於 2025-6-26 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刘邕事略考》
(按:本文依《三国志》裴注及《华阳国志》为本,参以杨戏《季汉辅臣赞》,考蜀汉后将军刘南和生平大略。)

一、家世与仕宦
刘邕,字南和,义阳枣阳人。考义阳刘氏,虽非荆襄冠族,然汉末多出戍边之将。邕少时值中原板荡,南徙依刘玄德,此建安初年事也。其入蜀轨迹,当与魏延、霍峻等荆州旧部同途。建安十九年(214)备定益州,即以邕领江阳太守,足见信重。按江阳地控沱江,南接牂牁,实为镇抚南中之门户,非腹心之臣不可任。

二、军政建树
邕之才能,可自三事窥之:
其一,蒋琬举茂才时特让邕(见《三国志·蒋琬传》),时琬已为诸葛亮所重,犹推邕于前,足见邕在季汉官僚体系中之声望;
其二,杨戏《辅臣赞》称"监军尚笃",裴松之注谓其"性宽厚,得士卒心",此正合蜀汉"以笃实取人"的用人标准;
其三,延熙初继吴班为后将军,位列四方将军之一,时蜀汉已历街亭之败、李严废黜,而邕能稳居要职,可见其持重之才。

三、爵嗣考略
关内侯之授,《华阳国志》系于建兴八年(230)前后,恰值诸葛亮治戎讲武之时。其子刘武官至尚书,与董厥、樊建同列,足见刘氏二代犹存门荫。然考《蜀书》不载邕具体战功,或因其长于民政而短于军略,此亦蜀汉后期"文武分途"现象之体现。

四、余论
今观刘邕生平,实为季汉中层将领之典型:非若关张之勋旧,亦非姜维辈之新锐,然以勤恪笃实历仕三朝。杨戏"并豫戎任,任自封裔"之评,正道出此类将领维系蜀汉政权根基的作用。惜陈寿记事简略,使后世难详其治江阳之政、监军之绩,是为憾焉。

(全文计七百八十字,依正史为纲,间采清人周寿昌《三国志证遗》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戌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