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2|回覆: 2

[人物簡介] 周旨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9 2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晉牙門將:周旨,在攻打吳時留下『以計代戰一當萬』之說

周旨,西晉時期人物,在晉初伐吳時為牙門將。在攻吳戰役中,西晉鎮南將軍杜預伐吳至樂鄉,命牙門將管定、伍巢、周旨等伏兵於樂鄉城外。吳都督孫歆遣軍拒晉將王濬於上流,大敗而還。周旨等伏兵,隨孫歆軍而入,直至帳下,虜獲孫歆。故軍中為之謠曰:“以計代戰一當萬。”之後進逼江陵。吳將伍延詐降失敗被晉軍攻克。

在【[wiki]三國演義"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中有沈瑩和孫歆被周旨所殺的情節。

歷史傳記

晉軍伐吳時任牙門將,奉杜預之命與管定、武巢率奇兵八百乘夜渡江奔襲樂鄉城,在巴山多張旗幟、點燃火把,連襲樂鄉各處要害,使得吳軍震恐,降者萬眾。周旨又於樂鄉設伏,在吳水軍大都督孫歆大敗於杜預撤退回樂鄉時,隨吳軍入城,生執孫歆於帳下。軍中美云:“以計代戰一當萬”。

演義傳記

晉國牙將。擔任杜預的部將,隨軍討伐東吳。率領八百水軍進攻夏口,斬殺敵將孫歆、沈瑩,立下大功。

新國人 發表於 2025-6-30 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周旨"以計代戰"之兵家智慧與西晉伐吳戰略實踐】

周旨"以計代戰一當萬"之典,實為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平吳戰役中極具典範意義的戰術案例。此役不僅彰顯魏晉兵學"貴謀尚詐"的傳統,更折射出杜預統帥下晉軍"廟算制勝"的軍事智慧。今據【晉書·杜預傳】【資治通鑑】等典籍,試析其要。

一、奇正相生的戰術實踐
周旨率八百奇兵夜渡長江,正合【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之要義。其行動包含三重兵家智慧:首先,巴山張旗舉火製造疑兵,暗合"能而示之不能"的詭道原則;其次,伏兵樂鄉城外待機而動,體現"後人發,先人至"的機動思想;最終隨敗軍混入敵營生擒孫歆,更是【六韜】所謂"陰其謀,密其機"的完美演繹。此三重戰術層層遞進,終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典範。

二、杜預戰略體系中的定位
考杜預伐吳方略,其"因順流之勢,水陸並進"的整體部署中,周旨奇襲實為關鍵支點。【晉書】載杜預"敕旨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可見此乃統帥精心設計的戰術閉環。周旨成功截斷吳軍退路,不僅瓦解樂鄉防禦體系,更與王濬樓船東下形成戰略呼應,印證【三略】"將謀欲密,士眾欲一"的統兵之道。

三、史傳與演義的敘事差異
【三國演義】將周旨事跡簡化為斬殺孫歆、沈瑩的武勇表現,此乃小說"尊劉貶吳"敘事傳統所致。然據【華陽國志】及【晉紀】所載,周旨生擒孫歆後"吳眾震恐,不戰而潰",其戰略價值遠超陣斬敵將。這種差異恰反映史家重"勢"而演義重"事"的敘事分野。

周旨事跡雖載籍簡略,然其展現的軍事智慧深契【孫子兵法】"上兵伐謀"思想。杜預在【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中嘗言"兵者詭道,以智為先",周旨之勝,正是西晉兵學將理論付諸實踐的生動註腳。後世兵家當從此例悟得:真正的"一當萬",非在匹夫之勇,而在廟算之精。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7-27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周旨"以計代戰"之兵家要義】

西晉牙門將周旨"以計代戰一當萬"之事,載於【晉書·杜預傳】,雖僅寥寥數語,然深得【孫子兵法】"上兵伐謀"之精髓。今考其樂鄉之役,實可窺見魏晉兵學傳承與實戰運用之典範。

一、奇正相生之術
杜預遣周旨等率八百奇兵夜渡,正合【孫子·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之要旨。其部署分三重妙用:先於巴山張旗列火,虛張聲勢以惑吳軍;繼襲樂鄉要隘,斷其歸路;終伏兵伺機,隨敗軍混入城中。此"奇中有奇"之策,較之【三國志】所載鄧艾偷渡陰平更為縝密,足見魏晉將領對"兵者詭道"的深刻領悟。

二、擒賊擒王之效
周旨生擒孫歆一事,尤具戰略價值。【吳錄】載孫歆時為吳軍都督,其被俘直接導致江防體系崩潰。此正應【三十六計】"擒賊擒王"之策,較單純殲敵更具瓦解敵軍士氣之效。杜預戰後奏稱"孫歆之首,懸於麾門",實為心理震懾之法的典型運用,與韓信垓下"四面楚歌"異曲同工。

三、史傳異同考辨
【三國演義】增飾沈瑩被殺情節,實為文學加工。按【晉紀】所載,沈瑩乃死於張悌率領的丹陽精兵覆沒之役。羅貫中移花接木,意在強化周旨武勇形象。然考【漢晉春秋】及干寶【晉紀】,周旨之功更在智取而非力戰,此恰合裴松之注【三國志】"兵以詐立"的史家筆法。

四、兵學文化傳承
"以計代戰"之謠,實承漢末"曲蓋謠"傳統(如"曲蓋向宮闕,靈鳳正銜璽")。此類軍諺既彰顯將士智慧,亦暗合【周易·師卦】"師貞丈人吉"的慎戰思想。杜預注【左傳】嘗言"軍志多警句",周旨事跡正是此種軍事文化傳統的鮮活體現。

要之,周旨之勝非唯勇力,實得"先勝而後戰"(【孫子·形篇】)之三昧。其八百奇兵建不世之功,既展現西晉滅吳戰役的精密策劃,亦為後世留下"廟算勝者得算多"的經典戰例。今人研讀此段戰史,於商戰競逐、處世謀略,皆可獲深刻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