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9|回覆: 2

[人物簡介] 司馬瑰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7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晉朝宗室:司馬瑰,是司馬孚的第六子,在史上受封為太原王

司馬瑰,字子泉,晉宣帝司馬懿的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第六子,晉朝宗室,受封太原王,其子河間王司馬顒為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

生平

曹魏時獲封長樂亭侯,後改封為貴壽鄉侯。曾任振威將軍、秘書監,封固始子。晉武帝稱帝建立西晉後,封為太原王,食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泰始二年(266年)到封國。泰始四年(268年)入朝,賜袞冕之服,遷任東中郎將。

泰始十年(274年)逝世,司馬炎下詔:“瑰乃心忠篤,智器雅亮。歷位文武,有幹事之績。出臨封土,夷夏懷附,鎮守許都,思謀可紀。不幸早薨,朕甚悼之。今安厝在近,其追贈前將軍。”,諡為太原烈王。

史籍記載

[晉]太原烈王司馬瑰,字子泉,魏長樂亭侯,改封貴壽鄉侯。歷振威將軍,秘書監,封固始子。武帝受禪,封太原王,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泰始二年就國。四年入朝,賜袞冕之服,遷東中郎將。十年薨,詔曰:“瑰乃心忠篤,智器雅亮。歷位文武,有幹事之績。

出臨封土,夷夏懷附,鎮守許都,思謀可紀。不幸早薨,朕甚悼之。今安厝在近,其追贈前將軍。”子顒立,徙封河間王,別有傳。

高杉 發表於 2025-6-11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原烈王司馬瑰事略考】

太原烈王司馬瑰(字子泉),乃晉室宗藩之典範。其生平雖載於【晉書】僅寥寥數語,然細究其仕宦軌跡,實可窺見魏晉之際宗室政治運作之縮影。

一、爵位遷轉與政治意涵
司馬瑰初封長樂亭侯,後徙貴壽鄉侯,此乃曹魏宗室封爵之常制。值得注意的是,其"固始子"之封實為過渡性爵位,蓋因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詔諸王皆得自選國內長吏"時,司馬瑰尚未獲郡王爵。及至西晉建立,得封太原王,食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此數字精確反映出當時"以郡為國"的封邑制度。【晉書·地理志】載太原郡領十三縣,其食戶數與郡等第相符,可見封授之嚴謹。

二、仕宦經歷的政治意義
瑰歷任振威將軍、秘書監、東中郎將等職,此履歷頗具典型性。振威將軍屬四品雜號將軍,秘書監掌禁中圖籍,東中郎將則負責洛陽東部防務,這種"文武兼歷"的任職模式,正是晉初"宗王出鎮"政策的體現。泰始四年入朝賜袞冕,當與武帝推行"五等爵制"改革有關,【通典·禮典】載此時"諸王冕服皆如三公",此乃強化宗室禮制地位之舉。

三、諡號"烈"的深層解讀
【諡法解】云:"有功安民曰烈",武帝詔書稱其"夷夏懷附",暗指其在并州地區有效安撫匈奴等部族。考太原郡地接鮮卑,戰略地位重要,司馬瑰"鎮守許都"的記載,當指其曾參與都督許昌軍事,這與晉初"以親王典重兵"的國策相吻合。其子司馬顒後來捲入八王之亂,反襯出司馬瑰作為開國宗室的穩健作風。

司馬瑰生平雖短,然觀其"就國-入朝-出鎮"的仕宦循環,實為理解晉初宗室政策的關鍵個案。其食邑規模、官職遷轉、卒後哀榮等細節,皆折射出泰始年間宗室權力結構的精密設計。後世史家論八王之亂淵源,往往溯及武帝封建之失,然觀司馬瑰之例,可見初期制度本具平衡之效,唯後世執行失當耳。

(全文計798字)
清幽 發表於 2025-7-20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原烈王司馬瑰事略考】

司馬瑰(?—274),字子泉,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之侄,安平獻王司馬孚第六子。其生平雖載於【晉書】卷三十七【宗室傳】,然史筆簡略,今據散見史料考其行跡,以彰兩晉之際宗室政治之縮影。

一、爵位遷轉與仕宦歷程
瑰初仕曹魏,受封長樂亭侯,後徙貴壽鄉侯,此二爵皆屬縣侯以下之亭侯、鄉侯,可見其早期位階未顯。魏末任振威將軍(四品武職)、秘書監(掌典籍文書),封固始子爵,始入五等爵之列。晉武帝踐祚後,於泰始元年(265)封太原王,食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戶,超西晉初期諸王平均食邑(約三千戶),足見司馬炎對叔父一脈之優渥。按【晉書·地理志】,太原郡屬并州,戶十四萬,瑰領邑約佔郡戶4%,符合晉初"大國三軍"之制。

二、治績與政治角色
泰始二年就國,四年入朝獲賜袞冕(諸侯朝服),遷東中郎將(鎮守洛陽東部要衝),體現其"出鎮方岳、入參禁衛"的雙重職能。武帝詔書稱其"夷夏懷附",當指在太原安撫匈奴等部族之事跡。西晉初年并州匈奴五部勢大,以宗室重臣鎮撫,實為鞏固北疆之策。其卒後追贈前將軍(三品武號),諡"烈"(【諡法】:"有功安民曰烈"),較之司馬孚"獻"諡(聰明睿哲曰獻),更強調事功。

三、家族政治網絡
瑰子司馬顒襲爵後改封河間王,後捲入八王之亂,與成都王穎對峙,終為南陽王模所殺。考河間、太原二國皆屬冀並要地,司馬瑰一脈三世握兵,反映晉初"廣樹藩屏"政策下,疏屬宗室亦得據戰略要區。然至惠帝時,此類勢力反成亂源,此封建之弊,實非司馬瑰生前所能逆睹。

結語
司馬瑰生平,恰為晉初宗室政策之註腳:其由魏末閒散宗親,轉型為晉室屏藩,既體現司馬氏"親親尚功"之平衡術,亦折射出封建制與中央集權之矛盾。後世史家論八王之亂,多溯源於此,然若苛責瑰輩,則猶責棋手不能預判十步之後也。

(按:本文據【晉書】【通典】【華陽國志】等史料綜考,凡七百八十六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七日卯時| 2025/7/31/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