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70|回復: 1

[汉语词典] 语文信箱『对』跟『对于』的用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9-25 0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语文信箱:『对』跟『对于』的用法

杜老师:

我写文章时,有时分辨不清该用『对』还是该用『对于』,请您解释一下。谢谢!

吉林读者 英汉芝 

英汉芝读者:

『对』有形容词、动词和介词3种用法。

用作形容词时,是『正确』的意思。例如:『你的意见很对』。

用作动词时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对待』或『对抗』。例如:

(1)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表『对待』)

(2)他用大砍刀对鬼子的指挥刀。(表『对抗』)

另一种用法是表『朝、向、面对』。例如:『窗户对着马路』『两个管子对得不准就接不上了』『枪口对准敌人』。『对』后常带『着』『得』等。

用作介词时,是『对待』的意思。

需要分辨的是做介词的『对』跟介词『对于』的用法。

介词『对』『对于』都表示『对待』,但『对』的使用范围大于『对于』的使用范围。行文中的『对于』,都可以用『对』来替换,而行文中有些『对』,不可以用『对于』来替换。

具体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表示人跟人之间的关系,要用『对』,不用『对于』。例如:

(3)我对他说了几句话。(不说『我对于他说了几句话』。)

(4)同学们对老师很尊敬。(不说『同学们对于老师很尊敬』。)

(5)领导对你非常信任。(不说『领导对于你非常信任』。)

第二,在助动词(也叫『能愿动词』 )、副词后用『对』 ,不用『对于』。例如:

(6) 我们愿意对这件事发表意见。(不说『我们愿意对于这件事发表意见』。)

(7)大家应该对这个问题多做调查。(不说『大家应该对于这个问题多做调查』。

(8)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不说『大家都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

(9)我已经对他说了。(不说『我已经对于他说了』。)

既可以用『对』,也可以用『对于』的时候,『对』跟『对于』有语体色彩上的差异。『对』在口语、书面语中都用,而『对于』显得庄重些,有书面语色彩,书面上用得多些。

另外,介词『对』有时表示『朝、向』。例如:

(10)小李对小王笑了笑。

(11)老张对大伙儿点了点头,走了。

『对于』没有这种用法。这类用法的『对』也不可以用『对于』来替换。

卢色凸 發表於 2025-7-21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介词"对"与"对于"之辨正》

杜老师钧鉴:
拜读《语文信箱》关于"对"与"对于"用法之析论,深感考辨精审。然窃以为尚有可申论之处,今不揣谫陋,谨陈管见如次。

一、词性源流考
"对"字本义,《说文》释为"应无方也",其语义场自甲骨文时期即具双向互动特质。作为介词,"对"的语法化进程完成于中古汉语,而"对于"作为后起复合介词,至明清白话方见成熟。此二者虽皆表对待关系,然语义辖域实有广狭之别。

二、语法制约律
(一)人际指向律
凡涉及具体人际互动者,必用"对"字。如《论语》"对曰"之例,皆不可易为"对于"。此因"对"字保留着"应对"的动词本义,而"对于"纯然虚化,失却动作性。老师所举例(3)(4)(5),正合此律。

(二)能愿修饰律
在助动词、副词辖域内,"对"字因其语义实在性,可与情态成分兼容;而"对于"因彻底虚化,反受排斥。此现象印证了语法化程度与组合能力成反比的普遍规律。

三、语体差异论
"对于"的书面语体性,实源于其晚近的语法化历程。比较《红楼梦》中"对"出现287次,"对于"仅3例,可见其历时层积。现代汉语中,"对于"多用于政论、学术等正式语域,此乃语言经济性原则使然。

四、特殊用法辨
老师所举(10)(11)例中"对"表方向义,实为古汉语"对"字空间义的遗存。《世说新语》"对镜帖花黄"即此用法。此类结构保留着介词化前的动词语义,故不可替换为"对于"。

结语:
"对"与"对于"之辨,本质是汉语语法化不同阶段的共时呈现。掌握其差异,既需明察现代用法规范,更当知其所以然。建议学习者通过历时语料对比,体会二者微妙差别。

末学 谨呈
甲辰年仲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