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6|回覆: 1

[成語典故] 孟母三遷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16 0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孟母三遷】相關人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鄒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既成就了孟子,更爲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孟母三遷】涵義

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孟母三遷】出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孟母三遷】辨析

【孟母三遷】讀音:mèng mǔ sān qiān

【孟母三遷】近義詞:擇鄰而居、慈母擇鄰

【孟母三遷】反義詞: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一成不變

【孟母三遷歇後語】:望子成龍

【孟母三遷】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褒義詞

【孟母三遷】造句

1、親情,是木蘭替父的故事;親情,是孟母三遷的佳話;親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2、古時候有“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比起孟母有過之而無不及。

3、而關於母親的感人故事更是不勝枚舉,孟母三遷、歐母“畫荻教子”等流傳至今,對今人仍很有啟示意義。

4、“孟母三遷,擇鄰而居”,重視教育一直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美德。

5、從“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古訓,到如今“百萬買房,千萬買鄰”的共識,道出了很多購置教育地產家長的心聲。

6、我國的傳統文化很注重鄰里的選擇,從“孟母三遷,斷杼擇鄰”到“百萬買宅,千萬買鄰”,都有所體現。

7、母親教導有方,孩兒感激涕零,又怎麼會覺得您惡毒哪?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我何肖偉爲母苦練。

8、古代孟母三遷是爲了怕孩子受壞環境影響,要爲自己就不必了,在馬廄前以“三防”。

9、古有孟母三遷,自己一遷難道遷到南曲里去?那不是帶壞孩子嗎?他立刻猶豫了下來,心裡在算計著怎麼去拒絕。

10、昔日孟母三遷,爲的還不是兒子可以好好讀書?郭氏含辛茹苦地將郭嘉帶大,尤其當她聽到兒子天賦異稟的時候,就更不希望兒子被帶壞了。

【孟母三遷】成語典故: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母三遷文言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爲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爲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孟母三遷白話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成語接龍:

孟母三遷→遷客騷人→人面獸心→心急火燎→燎如觀火→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廈萬間→間不容瞬→瞬息千變→變風改俗→俗下文字→字斟句酌→酌盈注虛→虛情假意→意滿志得→得失參半→半文半白→白魚登舟→舟車勞頓→頓首再拜→拜賜之師→師出有名→名垂後世→世俗之見→見哭興悲→悲聲載道→道不舉遺→遺物忘形→形影自吊→吊死扶傷→傷弓之鳥→鳥焚魚爛→爛醉如泥→泥塑木雕→雕風鏤月→月下老人→人不聊生→生拽活拖→拖天掃地→地老天荒→荒淫無道→道盡塗窮→窮形極相→相門出相→相得益彰→彰明較著→著手生春→春雨如油→油干燈盡→盡心盡力→力士脫靴→靴刀誓死→死皮賴臉→臉紅筋暴→暴躁如雷→雷奔雲譎→譎而不正→正冠李下→下喬遷谷→谷馬礪兵→兵行詭道→道長爭短→短中取長→長亭短亭→亭亭玉立→立地成佛→佛心蛇口→口傳心授→授業解惑→惑世盜名→名德重望→望塵僄聲→聲價倍增→增磚添瓦→瓦影之魚→魚書雁信

【孟母三遷】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道理:

一、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子後來成爲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我想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二、孟母三遷所碰到的三次社會環境,其實都是對孟子的社會教育不同。孟母最後選擇的定居之處,就是告誡我們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以人性的共識爲基準的,社會教育本就應該以身作則,給還未走上社會的和初次來到社會的孩子們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社會導向。

 
牛皮風味 發表於 2025-5-12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母三遷之教與儒家環境倫理的現代啟示

【列女傳】載孟母三遷之事,實爲華夏教育史之典範。其核心要義非止於"擇鄰"之表象,更深刻體現了儒家"性近習遠"的人性論與"化民成俗"的教化觀。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環境選擇與人格養成的辯證關係
孟子幼時"嬉遊爲墓間之事",孟母即遷於市;復見"賈人炫賣",再徙學宮之旁。此三重遷變,暗合【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理。儒家素重"居必擇鄉"(【荀子·勸學】),蓋因環境如染絲之坊,"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墨子·所染】)。孟母深諳"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漢書·賈誼傳】)之道,其遷居實爲建構"禮樂教化"的物理空間。

二、母教實踐與儒家教育哲學的契合
孟母斷機教子之事,與三遷形成完整教育體系。前者重"內發",後者主"外鑠",正合【孟子】"仁義禮智根於心"而"擴而充之"的修養路徑。值得注意的是,三遷非被動逃避,實爲主動建構:學宮旁的揖讓之禮、誦弦之聲,恰是【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的具體呈現。此種教育智慧,較之現代"學區房"的功利取向,更具文化自覺性。

三、當代教育對傳統智慧的轉化創新
今人常將三遷簡化爲"擇校而居",實未盡其奧義。真正的現代轉化應把握三點:其一,環境建設當重文化浸潤而非功利攀比;其二,家庭教育需如孟母"言傳身教"結合;其三,社區營造應回歸"里仁爲美"(【論語·里仁】)的傳統。觀香港"鄰里圖書館"、蘇州"社區書院"等實踐,正是對此古訓的創造性發展。

昔王夫之【讀通鑑論】言:"習與性成,成性而嚴師益友不能勸。"孟母三遷之教,本質上是對"習以成性"這一儒家核心命題的生活化詮釋。當今教育若欲突破"內卷"困局,當從此典故中領悟:教育的真諦,在於營造一個能夠"潤物無聲"地培育君子人格的文化生態場域。此非獨父母之責,實乃全社會共同的文化使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申日|黃帝4722年四月十八日卯時| 2025/5/15/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