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2|回覆: 0

[成語典故] 貪生怕死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貪生怕死】相關人物

劉立(?-3年),漢朝宗室,西漢第十二代梁王。前40年,其父劉嘉死後,劉嘉襲位梁王,在位十五年。

【貪生怕死】涵義

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貪生怕死】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

【貪生怕死】辨析

【貪生怕死】讀音:tān shēng pà sǐ

【貪生怕死】近義詞:膽小如鼠、苟且偷生

【貪生怕死】反義詞:從容就義、捨生忘死、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貪生怕死】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

【貪生怕死】造句

1、戰場上有貪生怕死的膽小鬼,也有捨生忘死的英雄漢。

2、人們最看不起正義戰爭戰場上的貪生怕死的逃兵。

3、堅強不屈是英雄的品質,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

4、大家有災難的時候,貪生怕死的人總是最先逃跑的那一個。

5、這麼些年了,我陸藏天一直被人當做是背恩棄義貪生怕死之人,今日,也是該洗刷這一惡名的時候了!

6、這哪還是原來那個貪生怕死,只會說大話的廢物,簡直變了一個人。

7、鬼哥,我陳榮並非貪生怕死之輩,實乃我家裡尚有八十老母需要我回去盡孝贍養,所以兄弟我對不住你了。

8、你們黃埔軍校的大門上不是有副對聯嗎,‘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別途’。

9、這些士兵都是經歷千生萬死的精英,哪有一個貪生怕死之徒。

10、我們反對借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損公利私,而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別是有了嚴重的病,還是要治,並且要治好。

【貪生怕死】成語典故:

梁國是西漢的一個諸侯國。西漢末年,劉立被封爲梁王。他荒淫殘暴,魚肉百姓,割據一方,爲所欲爲。漢成帝駕崩,哀帝即位後,劉立更加恣意妄爲,無視朝廷法制,任意殺害下屬中郎曹將等人。哀帝知道後,十分生氣,派官員去審理此案。劉立假裝生病,臥床不起。辦案官員於是透露風聲說,哀帝將要下旨收繳梁王的印璽,並要將他囚禁起來。劉立這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連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請罪。他說自己犯罪是因爲自幼失去父母,在宮中受到宦官、宮女的影響,染上了惡習;而一些大臣也經常在哀帝面前搬弄是非,以致哀帝對自己感到不滿。

接著,他又說:“我殺了中郎曹將,原想現在冬季快過去,新春大赦就要到了,我害怕被處死,所以想假裝生病,拖到明年春天就可以得到赦免。”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哀帝大赦天下,劉立僥倖逃脫了處罰。後來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後,劉立被廢爲平民,不久便自殺而死。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7-21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貪生怕死"之文化意蘊與道德批判】

"貪生怕死"作爲漢語成語,其文化內涵遠超出字面意義。從訓詁學角度考察,"貪"字從貝今聲,本義爲欲物,引申爲過度執著;"生"與"死"這對哲學範疇,在先秦典籍中已形成系統的生命觀。此成語通過"貪"與"怕"的動詞疊加,構建出對生命價值認知失衡的批判框架。

考其源流,雖明見【三國演義】,然其思想淵源可追溯至【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的義利之辨。漢代經學家鄭玄注【禮記】"臨難毋苟免"時,已暗含對此態度的否定。梁王劉立之事,恰成歷史註腳——這位宗室成員爲苟全性命而矯飾詐病,終遭史筆誅伐,其行徑與【春秋】"誅心"之筆法形成鮮明對照。

在價值評判層面,此成語的貶義色彩折射出華夏文明的特殊倫理取向。與西方存在主義強調個體生命至上不同,儒家倡導"殺身成仁"(【論語·衛靈公】),道家雖貴生卻反對"益生曰祥"(【老子】第五十五章),佛家更以"無生法忍"破生死執念。這種集體主義生命觀,塑造了"捨生取義"的文化基因,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正是其最高體現。

然需辯證看待的是,現代社會對"貪生怕死"的評判已呈現多元趨勢。醫學倫理中的生命權、法律中的緊急避險原則,皆爲此語注入新解。但核心界限仍在於是否損及他人與社會公義,此即成語在現代語境中的適用邊界。

要之,"貪生怕死"作爲道德評價語,其批判效力始終建立在對生命價值與社會責任平衡的考量上。古人云"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在生死抉擇面前的表現,終究是檢驗人格境界的試金石。當代人縱不必苛求"捨生",然"畏死"而不失節,方爲立身之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卯時| 2025/7/23/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