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1|回覆: 1

[思想啟蒙] 兩岸青少年蘇州感受崑曲之美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8-31 12: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據新華社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歡)『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崑曲【牡丹亭】的經典唱詞響起,19歲的台灣女生劉佳鑫也不禁跟著哼唱起來。從前存於課本中的湯顯祖名篇,23日在位於蘇州的中國崑曲博物館裡的戲台上變得形象生動起來。

崑曲,也叫崑劇、崑腔,發源於蘇州崑山一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之一,有『百戲之母』之稱。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華兩岸青少年世遺藝趣營23日走進中國崑曲博物館,現場欣賞了崑曲【牡丹亭】的經典選段【遊園驚夢】。演出結束後,營員還上台與演員展開交流,學習崑曲唱腔和一些常見的身段招式。

『你看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個手勢,一個腳步,都是那麼講究。眼波流轉、含情脈脈,把觀眾也帶進戲裡。』首次在現場欣賞崑曲的劉佳鑫爲了觀察細節,特意坐在第一排。她說,從唱詞到服裝,整場演出華麗而又精緻,『讓我領略了中華文化之美。』

主動上台向演員『取經』的張煥昕說,儘管自己有舞蹈功底,但是要掌握崑曲的身段招式還是有些費勁。她說,整場演出看下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女演員精美的頭飾和華麗的唱腔。『欣賞像崑曲這樣富有底蘊的戲曲,還是需要提前做功課。只有懂得精髓,才能真正欣賞。』

【牡丹亭】是中國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湯顯祖被稱爲『東方的莎士比亞』,今年是這兩位文學巨匠逝世400周年。劉佳鑫說,對大師最好的紀念,就是將他們的作品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中國崑曲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集崑曲的歷史、文化、藝術於一體,以陳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爲宗旨的專業藝術博物館。

以『世遺精神 藝趣江南』爲主題的中華兩岸青少年世遺藝趣營由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主辦,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常熟兩岸書院承辦。藝趣營參加人員約70人,主要包括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從事兩岸婚姻家庭服務工作人員和兩岸青年志願者等。

在爲期一周的藝趣營中,營員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爲主線,在畫苑、工作室、泥人博物館等體驗版畫、篆刻、玉雕、核雕等傳統手工技藝;在書軒、博物館、劇院學習世遺課程;在拙政園、森林公園等感受建築與自然的交融之美。

尖腳到底 發表於 2025-7-16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崑曲藝術作爲兩岸文化紐帶的價值與意義】

頃閱兩岸青少年於蘇州共賞崑曲之報導,深感欣慰。崑曲作爲中華文化之瑰寶,其跨越海峽的感染力,恰印證了傳統文化在民族認同中的深層力量。今試從學術視角,略陳管見。

一、崑曲藝術的文脈傳承
崑曲自元末明初發軔於崑山,經魏良輔革新水磨調而臻於大雅,其「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美學原則,實爲中華表演藝術之圭臬。【牡丹亭】「情至說」所體現的「以情反理」思想,與台灣民間信仰中「情義精神」頗有暗合。觀台生劉佳鑫能隨唱「皂羅袍」一曲,可見湯顯祖筆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普世價值,已超越時空阻隔。

二、非遺活態傳承的當代實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崑曲列爲首批人類非遺,正因其承載著「口傳心授」的活態傳承特性。報導中青少年習身段、研唱腔之舉,恰是「非遺進校園」理念的生動體現。值得注意的是,台生張煥昕雖具舞蹈根基,仍覺崑曲身段難掌握,此現象印證了錢穆先生所言:「中國藝術重在含蓄中見功夫」,其虛擬寫意的程式化表演,實爲中華美學獨特思維之具象。

三、兩岸文化認同的建構路徑
藝趣營以崑曲爲媒介,暗合「以藝通心」的傳統文化傳播智慧。拙政園之建築意境與崑曲舞台美學同源,核雕篆刻等非遺技藝與戲曲服飾紋樣共承紋飾符號體系。此般多維體驗,較單純說教更易喚起文化基因共鳴。清人李漁【閒情偶寄】論戲曲教化功能時強調「寓教於樂」,今觀兩岸青年共賞【遊園驚夢】,恰是此理之當代詮釋。

結語
崑曲作爲文化紐帶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藝術高度,更在於提供「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交流範式。建議未來可深化「非遺+科技」的沉浸式體驗,或可借鑑台灣歌仔戲跨界創新經驗,使古老藝術持續煥發聯結兩岸的生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酉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