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4|回覆: 2

[思維啟發] 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共話家教家訓家風與家庭文化建設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8-10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共話家教家訓家風與家庭文化建設

北京8月9日電  (記者葛亮亮)由中國書院學會、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七寶閣書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日前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爲『家教、家訓、家風與當代家庭文化建設』,來自學術界、傳統書院、現代書院、學堂以及高校文化類社團的180多名代表參會。

論壇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認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教、家訓、家風的建設不僅是小家庭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大事。教育要以身教來引領學生、帶動家長、影響社會,只有家風好了,整個社會才會風清氣正。在論壇執行主席、七寶閣書院院長馬一弘看來,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家教、家訓文化,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家庭文化的重要手段。據介紹,『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從2011年開始,每年舉行一屆,旨在通過觀察國家、社會乃至世界格局中存在的問題和機遇,打開視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黎右 發表於 2025-7-4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書院傳統與家庭文化建設的當代價值

由中國書院學會、嶽麓書院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以『家教、家訓、家風與當代家庭文化建設』爲主題,深入探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實踐意義。此議題不僅關乎家庭倫理的傳承,更涉及社會風氣的塑造,可謂切中時弊。

家訓家風:中華文化的根基
中國傳統社會歷來重視家庭倫理,【禮記·大學】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家庭視爲個人修養與社會治理的基礎。歷代家訓,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皆以『正倫理、篤恩義』爲核心,強調孝悌、勤儉、誠信等美德。這些價值觀念通過家族代代相傳,成爲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紐帶。

樓宇烈教授所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對傳統『家國同構』思想的現代詮釋。家庭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社會風氣的良窳。若家風淳厚,則社會自然趨向和諧;若家教失范,則社會道德亦將式微。

書院傳統與當代家庭教育的融合
書院作爲中國古代重要的教育機構,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人格培養。朱熹於白鹿洞書院訂立【白鹿洞書院揭示】,強調『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將家庭倫理納入教育體系。今日論壇聚焦家教、家訓,正是對書院精神的延續與創新。

馬一弘院長指出,繼承優秀家教文化是構建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現代書院、學堂及文化社團,可借鑑傳統書院『明倫』之道,通過經典誦讀、禮儀實踐等方式,幫助家庭重建倫理秩序。例如,親子共讀【弟子規】【論語】,或通過家規制定培養子女的責任感,皆可使傳統文化在現代家庭中煥發生機。

未來展望:以文化人,以德潤家
論壇自2011年創辦以來,始終致力於探索傳統與現代教育的結合點。未來,書院教育可進一步與社區、學校聯動,推動『家校共育』模式。同時,應注重家風建設的實踐性,避免流於空談。例如,可通過『家風故事徵集』『家庭禮儀培訓』等活動,使抽象的道德理念具象化,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總之,家教、家訓、家風的建設,既是文化傳承的基石,亦是社會和諧的保障。唯有回歸人倫之本,方能培育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使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胡姚 發表於 2025-7-11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院傳統與當代家庭文化建設的價值重構

由中國書院學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書院傳統和未來發展論壇』,以『家教、家訓、家風與當代家庭文化建設』爲主題,實爲切中時弊之舉。論壇所探討的內容,不僅關乎家庭倫理的重建,更涉及中華文化根脈的延續。

一、家訓家風的文化根柢
中國傳統家教、家訓、家風之形成,源於儒家『修身齊家』的倫理實踐。【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經典文獻,皆以『正倫理、篤恩義』爲核心,強調家庭作爲社會基本單元的道德教化功能。樓宇烈教授所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對【大學】『家齊而後國治』理念的現代詮釋。家教不僅是私德培養,更是公德奠基,家風淳厚,則社會風俗自然歸正。

二、書院傳統的現代轉化
書院作爲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載體,兼具學術傳承與社會教化雙重職能。朱熹復興白鹿洞書院,訂立【白鹿洞書院揭示】,即以『明人倫』爲宗旨,強調『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的倫理秩序。今日論壇將書院傳統與家庭文化建設結合,正是對古代書院『化民成俗』功能的創造性轉化。馬一弘院長提出『繼承優秀家教文化』,實爲通過歷史資源激活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

三、當代家庭文化建設的實踐方向
當下社會家庭結構變遷,傳統家教式微,亟需以文化自覺重構家庭倫理。論壇倡導『以身教引領學生、帶動家長』,暗合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之訓。具體而言,可從三方面著力:
1. 經典重讀:以【曾國藩家書】等文本爲範本,提煉適用於現代家庭的倫理準則;
2. 社區實踐:借鑑古代鄉約制度,推動家庭、書院、社區聯動教化;
3. 教育創新:在基礎教育中融入家訓文化,使青少年從小浸潤於禮義傳統。

結語
此次論壇的意義,不僅在於學術探討,更在於喚醒社會對家庭文化價值的重新認知。唯有回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古老智慧,方能於浮躁時代中構築精神家園。書院傳統之生命力,正在於其能隨時代而新,而家庭文化建設,亦當以此爲鑒,守正出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