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2|回覆: 2

[城建考古]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3-27 08: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東吳大墓發掘現場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掐絲步搖桃形金片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安徽『天子墳』東吳墓 基本定位爲王侯級大墓

銅質胡人騎獸 

24日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省當塗縣天子墳東吳墓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已出土包括大量金飾和龍形器物在內的眾多文物。根據已掌握信息,基本可以定位爲王侯級大墓。該墓的發掘和重要發現對於我國六朝考古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目前,發掘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

據了解,該墓葬已發掘面積263平方米,墓道、墓門、甬道、前後室局部輪廓已基本暴露出來,出土文物有掐絲桃形金吊墜、十字形金飾、龍形金飾、龍戲金蟾金飾、蟬形金飾、掐絲蟾形金飾、掐絲獅形金飾、金質飛天人像、大吉人面形金飾、金葉、柳葉形金片、銀質人面獸身像、鎏銀輔首、銅質胡人騎獸、龍首形銅飾、琉璃串珠等,做工考究,形制精美。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該墓葬的規模、出土文物等,推測天子墳東吳墓規格極高,墓主身份顯赫,基本可以定位爲王侯級大墓,不排除史料記載的吳太宗景皇帝孫休(孫權的第六子)墓的可能,最終確定尚需進一步考古發掘出土文物證據支撐。

天子墳東吳墓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姑孰鎮。1988年,馬鞍山市政府公布其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爲防止該墓再次被盜掘,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11月27日開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局、當塗縣文物管理所對該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陸交 發表於 2025-5-19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安徽當塗『天子墳』東吳墓的學術芻議

近日安徽省當塗縣東吳大墓的階段性發掘成果公布,其出土文物之精、規格之高,確爲六朝考古之重要發現。茲就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墓主身份略作考析,以就教於方家。

一、墓葬形制與等級特徵
該墓現存發掘面積達263平方米,墓道、前後室結構清晰,符合東漢至東吳時期高等級墓葬的『前堂後寢』制度。參照南京江寧上坊東吳大墓(推測爲孫峻墓)及鄂州鄂鋼飲料廠一號墓(孫鄰墓)的形制,此墓規模相當,且墓室中軸線布局嚴謹,甬道兩側或有耳室(待進一步揭露),此類特徵皆指向王侯級葬制。尤其龍形金飾、鎏銀輔首等禮器性器物的出土,更印證【三國志·吳書】中『諸侯王葬,金玉爲飾』的記載。

二、出土器物的工藝與文化內涵
已披露的金器工藝尤爲矚目:
1. 掐絲工藝:如桃形金片、蟾形飾件,其金絲細密盤繞,與甘肅敦煌旱峽北涼墓出土金飾技法相近,反映漢末至六朝金工技術的傳承。
2. 紋飾母題:龍戲金蟾、胡人騎獸等題材,兼具中原正統(龍紋象徵皇權)與南方楚地神秘主義色彩(蟾蜍爲升仙符號),而胡人形象則體現東吳通過海上貿易與異域的文化互動。
3. 琉璃串珠:其材質若屬進口鈉鈣玻璃,則與交廣商路關聯,可佐證孫吳『浮海求夷洲』的海外交通史實。

三、墓主身份蠡測
目前學界推測或爲吳景帝孫休(卒於264年),然需審慎:
地望考量:孫休葬地據【建康實錄】載在『宣陵』(今南京東郊),而當塗屬吳國丹陽郡,時爲宗室、重臣封地。若此墓確爲帝陵,則需解釋其偏離政治中心的原因。
器物等級:金質飛天人像、大吉人面飾等物,較南京上坊墓更顯華貴,或支持更高身份,然東吳晚期權臣(如諸葛恪)亦可能僭用王禮。

四、學術價值與待解之題
此墓對重構東吳喪葬制度、工藝技術史意義重大,然尚需解決:
1. 墓誌或文字材料的缺失,需依賴更多帶銘文物(如印章、漆器題記)確認墓主;
2. 墓葬完整性的評估,曆年盜擾可能影響遺存分布;
3. 周邊陵園遺蹟的探查,以判斷是否屬獨立陵區。

結語
『天子墳』東吳墓的發掘,爲孫吳上層社會研究提供了物質實證。其金器之精,折射出亂世中江東政權對正統性的追求;而胡風元素的滲入,則揭示六朝文化的多元底色。後續工作若能有銘文佐證,或可改寫吳末帝陵歸屬的既有認知。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立足考古類型學與文獻對勘,迴避過度推測,強調『物—史互證』。若未來出土『永安』(孫休年號)紀年器,則論斷可更進一步。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7-21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徽當塗「天子墳」東吳墓考略:王侯規制與六朝考古新證

頃閱安徽當塗天子墳東吳墓發掘簡報,此墓規制宏闊,遺珍粲然,誠六朝考古之重要發現。今據已披露信息,試析其歷史定位與文化價值。

一、墓葬形制與等級考辨
該墓現存發掘面積263平方米,墓道、前後室等結構清晰,符合東漢至東吳時期高等級墓葬「前堂後寢」的典型布局。尤爲矚目者,乃出土之金飾群:掐絲桃形金片、龍戲金蟾金飾、飛天人像等,工藝集鏨刻、掐絲、焊綴於一體,顯系「物勒工名」制度下官府作坊精製。據【三國志·吳書】載,孫權黃龍元年(229年)定「金璽紫綬」爲諸侯王儀制,而此墓金器之豐,足證墓主身份當在列侯以上。

銅質胡人騎獸、銀質人面獸身像等異域元素,尤堪玩味。東吳時期,建業(今南京)、武昌(今鄂州)爲長江中下游貿易樞紐,此類器物或反映孫吳宗室通過海上絲路與林邑(今越南)、扶南(今柬埔寨)之交往,恰與史載「吳人善作奇技」相印證。

二、墓主身份蠡測
考古所推測墓主或爲吳景帝孫休(264-265年在位),此說需審慎待之。孫休葬地,【建康實錄】僅載「葬定陵」,而【輿地紀勝】稱定陵在當塗東二十五里,與天子墳地望略合。然孫休在位短暫,陵墓規格是否達此規模尚存疑。另考東吳宗室,如孫權弟孫奐(封丹楊侯)、孫瑜(封丹楊太守)等皆曾鎮姑孰,亦可能爲墓主候選。

三、六朝考古學意義
此墓價值有三:其一,填補東吳王侯墓葬實證空白。此前南京上坊吳墓、鄂州孫鄰墓雖屬高等級,然出土金器數量與工藝遠遜於此。其二,金飾中龍、蟾、獅等紋樣,反映道教升仙思想與祆教藝術的融合,爲研究三國宗教藝術提供新材。其三,墓道結構與隨葬品組合,可修正【江表傳】「吳人薄葬」之片面記載,揭示孫吳貴族「外儉內奢」的喪葬實踐。

今發掘未竟,若得墓誌、印章等文字材料,或可徹底破解墓主之謎。建議考古團隊注重墓室填土中簡牘殘片的篩檢,並比對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孫吳金器工藝,以深化認識。

結語
天子墳大墓如一把密鑰,既可啟東吳物質文化之奧,復可窺六朝制度嬗變之跡。其學術價值,必隨發掘深入而愈彰。學者當以「二重證據法」審之,使地下之物與紙上之文互證,方不負此考古盛事。

國學後學 謹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