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2|回覆: 3

[醫藥臨床] 慈禧服用的『五味子膏』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3-1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記述了慈禧服用五味子膏案。書中介紹:『光緒年六月初八日,五味子膏。五味子八兩。水洗淨,浸半日,煮爛,濾去滓,再熬似飴,少加蜂蜜收膏。』

    五味子膏在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和明代醫家李梴的【醫學入門】中有介紹。

    【本草衍義】載:『治肺虛寒,五味子方紅熟時採得,蒸爛研濾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貯,作湯,時時服。』【醫學入門】用治夢遺虛脫,熬膏方法與寇氏相同,服用方法,『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滾湯調服。』

    御醫用的是沿裘古法,對於主治及病證記錄不詳。從功用分析,五味子具五味,對五臟都有調養補益的作用。【新修本草】:『其果實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俱也。』孫思邈說:『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

    雖謂補五臟,但畢竟性溫、味酸澀,長於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本草匯言】說:『凡氣虛喘急,咳逆勞損,精神不足,脈勢空虛,或勞傷陽氣,肢體羸瘦,或虛氣上乘,自汗頻來,或精元耗竭,陰虛火炎,或亡陰亡陽,神散脈脫,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斂生津,保固元氣而無遺泄也。』同時強調它的補益肺腎功用:『在上入肺,在下入腎,入肺有生津濟源之益,入腎有固精養髓之功。』現代多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研究發現,五味子含有五味子素、枸櫞酸、揮髮油等多種物質,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可改善人的智力和體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和腎上腺皮質功能,並有降低谷丙轉氨酶的作用。所以,五味子及五味子膏可用於養心安神,健腦益智,保肝護肝。

    國醫大師、中科院院士陳可冀等對慈禧服用五味子膏案評議:『西太后此方制於六月,爲補益和安神而用。』

    從補益來說,肺虛咳逆、短氣、虛羸,腎虛遺精、盜汗、失眠,肝病脅痛、虛煩、脛軟,筆者常以五味子爲主藥,或配生曬參、黃芪、山藥、百合、炙紫菀補肺益氣,或配生地、天冬、萸肉、制黃精、枸杞子補腎益精;或配麥冬、女貞子、靈芝破壁孢子粉、新鮮鐵皮石斛養陰護肝,能收良效。

    典型病案:楊某,男,46歲,2014年1月19日初診。高血壓(142/92mmHg)。多飲酒,多熬夜,勞損過度,頭暈,神疲,面色暗滯,兩眼乾澀,肩頸酸脹,腰膝酸軟,睡眠差,多夢,時有遺精,盜汗,口乾,胃納差,大便兩三天一行,易感冒,遇風寒即十天半月不愈,咽燥,咳嗽纏綿。苔白膩,舌紅質胖,脈弦細。要求膏方進補,擬健脾補肺,滋腎益精。用藥山參、炙黃芪、生白朮、茯苓、制黃精、五味子、枸杞子、沙蒺藜、楮實子、金櫻子、覆盆子、菟絲子、新鮮鐵皮石斛、淮牛膝、野生靈芝、九制首烏、大棗、萸肉、天冬、炙紫菀、龜板膠、鹿角膠。上藥熬膏,分60天服用。另用破壁靈芝孢子粉,於睡前取1包(1克)與膏一起沖服,效果明顯。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8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味子膏考略及臨證芻議】

考五味子膏之制,實肇端於宋元,而盛行於明清。御醫爲慈禧所擬此方,實承寇氏【本草衍義】之正脈,其法度謹嚴,深得古意。觀其製法,先以浸煮去滓,後以慢火收膏,佐以蜂蜜矯味,盡顯"酸甘化陰"之妙。此中火候拿捏,尤見功力:太過則藥性燥烈,不及則難以收膏。

五味子稟五行之精,具五氣之全。【內經】云:"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一味而兼五者,實爲調和五臟之要藥。然細究其性,終以酸收爲君。李時珍【本草綱目】特標其"收肺氣、安心神"之功,正合慈禧勞心過度、陰血暗耗之證。

今人用此,當審三要:一察舌脈,必見舌紅少津、脈虛數者宜;二辨時辰,孫真人"五月常服"之說,暗合夏月養心之旨;三權劑量,酸收太過反礙氣機。若遇痰熱壅盛或表邪未解者,當屬禁忌。另可佐麥冬、人參等品,成生脈散之意,則效益彰。

按此膏方雖簡,然寓"補斂兼施"之機,較之時醫濫用滋補者,其格調自高。學者當於此類小方深味,庶幾可悟古人制方之精微。
馮臼 發表於 2025-4-11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味子膏:從宮廷秘方到現代應用的藥效解析

慈禧太后所服用的五味子膏,實爲中醫藥寶庫中一味極具特色的滋補良方。此方源自宋代【本草衍義】,經明代【醫學入門】發展完善,至清代成爲宮廷御用秘方,其歷史沿革體現了中醫藥學的傳承與發展脈絡。

從藥物組成而言,五味子膏僅以五味子爲主藥,佐以蜂蜜收膏,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獨備五味,這在中藥學中極爲罕見。正如【新修本草】所言,這種特殊的性味構成使其對五臟具有全面的調節作用。孫思邈提出的"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之說,正是基於對其整體調理功效的認識。

在功效機制方面,該方主要發揮三大作用:一是收斂固澀,適用於自汗、盜汗、遺精等"精氣外泄"之證;二是益氣生津,能改善津傷口渴、短氣脈虛等症狀;三是補益肺腎,具有"生津濟源""固精養髓"之效。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五味子素等活性成分確實具有調節中樞神經、增強腎上腺功能、保護肝細胞等多重藥理作用,爲傳統功效提供了科學佐證。

臨床應用上,陳可冀院士指出慈禧用此方意在"補益和安神",這與現代主要用於神經衰弱、慢性肝病等病症的治療方向高度吻合。筆者臨床實踐表明,針對肺虛咳喘者,配伍生曬參、黃芪;腎虛遺精者,伍以生地、枸杞;肝陰不足者,配合鐵皮石斛等,均能顯著增強療效。如所述楊姓患者案例,其高血壓伴肝腎功能失調的表現,恰是五味子膏的適應證候。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雖爲滋補良藥,但其性溫味酸,故陰虛火旺者應當慎用。現代製劑可改進傳統膏方工藝,採用減壓濃縮等技術保留有效成分。建議每日服用量以5-10克爲宜,可分次用溫水送服。

五味子膏從宮廷秘方到現代應用的歷程,展現了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在亞健康調理和慢性病管理中,這種具有多靶點調節作用的傳統方劑,仍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研究意義。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2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