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235|回覆: 0

[散打] 淺談徒手技擊術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7 2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徒手技擊術,是來自古代用兵法為指導的兵技之一。在作戰中有着它的實用價值。認識技擊術,須先認識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有強弱之分,在爭鬥中自然就有勝負之分,但受過技擊訓練與不受過訓練的卻能改變本能的差異程序,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思維能力和體能潛力,充分體現了爭鬥中的技術力量,從而征服對手,戰而勝之。

徒手技擊術,依附於古戰爭的事實,為它提供了生與死的較量場合,也為技擊的進步及對它的實用價值進行了全面的衡量與檢驗。它所形成的技術層次是離不開人的本能基礎的,但經過訓練完全可以掌握和提高。

隨着人類的技術進步,』短兵擊劍術』、』長槍刺殺術』同技擊的認識也在發展,前人對技擊術的認識是經過一代代的實踐,上升為既有兵法理論為指導又有具體訓練方法的一種實戰技術,這足以解釋人的天然本能是技擊術的基礎,是可以普及的,沒有任何』神秘』的騙術。技擊術是古代將士必修之課,是應知必會的作戰技術。技擊術的流傳主是要來自古代的軍中。

徒手技擊術充分發揮人的爭鬥意識,主要是體現身體各部位在戰局中協調運做和氣力的分配使用,自身抗擊打能力,敢於善戰取勝之決心。總之就是有形與無形的結合。

無形表現的是』剛柔虛實』,戰局中猛衝硬打的攻式為剛實;輾轉主動撤離則為虛柔。雖然戰局中形式上千變萬化,但其技擊理論意識不離其中。剛柔相濟、虛實結合則是作戰與訓練的原則,要攻防為一體,使用有形的攻防上乘技術擊打動作,把無形的作戰意識準確地表現出來,但須刻苦訓練,非一日之功。

有形在戰局中表現是』攻守進退』,正確合理地運用人的』七長八短』(人體和上肢與下肢為四長,兩腋窩伸延為兩個暗長,加上一雙看的遙遠的眼睛共為七長;人的頭、兩肩、兩肘和兩膝,加上臀部為八短),時刻體現無形的』剛柔虛實』,在每場的』膠着』(相互亂條,也是本能的亂打,技擊訓練中稱之為膠着訓練)訓練的戰局中強行使用攻守技術,也就是把無形的作戰意識變成積極主動有形的攻防技術取勝對手。

徒手技擊術的訓練要點是:技擊性的基本功及體能訓練;技術與擊法』膠着』性訓練,兵技理論修養,貫徹於前兩者之中,也就是理論聯繫實踐,實戰!!它不同於其它體育項目的技術訓練,用速度、時間、重量、技術演練精度來競賽優劣。它是靠真戰實打的效果和承受擊打能力的較量來決定勝負,也是從訓練到作戰自始至終的雙人對抗性的擊打運動。初學者必須自身排打訓練,以力擊氣,抗擊打。在』膠着』訓練中敢於超』天然』地猛衝硬打,體現對』拳距』(兩人各自握拳,都能伸到對方的胸部為』拳距』)的認識及在』拳距』內能打,受擊後不氣餒,善於』奪後』,以』不退則打,不打則退』為原則的訓練方式及天然體能』膠着』訓練,向技術性擊打過渡的準備。同時也克服了人的怯懦、懶散的心理因素。

經過基本功及本能』膠着』訓練後,必須掌握技術性擊打。在訓練中的要求是:進攻、防守動作必須是』一』(在拳距內直接擊打,就是』一』。間接一次為』一、二』,間接二次為』一、二、三』。技擊術要求出拳為』一』。)或防守者』守中攻』;進攻者』攻中守』,擊打要』同時出發』(防守時,架打時要同時體現』一』。)、』就地出發』(擊打時拳不回拉,在原有的位置上進行擊打)。但這些上乘規範的擊法,應在』膠着』中反覆訓練,做到:主動進攻,要主動縮短』拳距』,』搶前』(最先擊中對方者為』搶前』。)動作是』一』的擊打方式;主動撤退是打了再撤離』拳距』。剛柔相濟的進攻和撤退,在兵法中叫做掩護進攻和掩護撤退,也是技擊術的自然技術所在及訓練達到的標準。

經過技擊性的本能訓練與』膠着』性的技術擊法訓練後,開發出人的激戰靈氣,形成自己的戰鬥風格和爭鬥技術,就能左右戰局,戰勝對手,這就是技擊的』脫俗』。高層次的訓練必須反覆進行』冷戰』(對偶然性的攻擊,要防守奪後。這是技擊術訓練課目之一。)技術訓練,重點是』防守奪後』(在冷戰訓練中,要求防守和奪後用』一』的擊打方式進行,後擊則先到。),善用』暗長』,把人體的四肢長與短的比例所形成的幻覺,引誘對手受擊被動,』閃擊同時』,』左右防守同時出發』,』反肘架打』做到擊打形式自如,無框子,對偶然性的攻擊,敢於奪後,做到後擊則先到。這些都是技術的高層次訓練的內容。

技擊術要禁忌:逃避性防守和敗式逃跑。提倡在戰局中不怕任何對手,要敢於善於爭鬥!

以上只是對技擊術的一般認識,對具體訓練方法留待以後作出詳細的文字說明。但必須認識到在技擊訓練中,教學者必須身材體力行,拳腳到身,不能』紙上談兵』,要在真戰實打中進行教學、糾正,規範技戰術的要求,理解和運用好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做到教學相長,才是技擊之正道。
明月圓缺 發表於 2025-7-9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徒手技擊之本真與兵道要義】

拜讀【淺談徒手技擊術】一文,深覺論者已得技擊三昧。今不揣淺陋,試以【孫子兵法】"形""勢"二篇為綱,輔以【紀效新書】【手臂錄】等武學典籍要義,闡發技擊之道。

一、本能與兵道之辯證
【吳子·治兵】云:"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此言正合技擊之本。所謂本能者,實乃"形"也;訓練所得者,乃"勢"也。【孫子】曰:"勝者之戰,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技擊訓練之要,正在化先天之形為後天之勢。戚繼光【拳經捷要篇】強調"既得藝,必試敵",恰說明本能須經兵道淬鍊,方成殺敵之藝。

二、剛柔虛實之兵機
文中"剛柔虛實"之論,深得【孫子·虛實篇】精要。然需補益者,剛柔實為陰陽之變。【手臂錄】載:"槍法圓機,陰陽循環。"徒手技擊亦復如是。唐順之【武編】言:"拳有勢者,所以為變化也。"所謂"膠着訓練",實乃【紀效新書】"既得藝,必試敵"之現代表述,其要在破"本能亂打"而達"有意擊打"之境。

三、七長八短之體用
論及"七長八短",可參【紀效新書·拳經】三十二勢要訣。戚公云:"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言身體協調之要。俞大猷【劍經】更明示:"順人之勢,借人之力。"七長之用,在控距取勢;八短之妙,在貼身發勁。此即【孫子】"致人而不致於人"之具體而微者。

四、訓練次第之要訣
技擊訓練當循【吳子】"教戒為先"之訓。建議修習者:
1. 築基階段:取【易筋經】外壯之法,配合【拳經】三十二勢單練
2. 膠着訓練:宜先"說招"後"拆招",終至"搏擊",符合【紀效新書】循序漸進的訓練體系
3. 兵理論修養:當精研【孫子】九地篇、火攻篇,體會"並敵一向"的實戰要義

結語:
徒手技擊實乃"止戈為武"的兵道精微。程沖斗【耕余剩技】云:"器械不利,以卒予敵也;手無搏殺之方,徒驅之以刑,是魚肉乎吾士也。"願今之習者,勿止於形骸之能,更當究兵家之智,如此方可謂得技擊真傳。
馮臼 發表於 2025-7-17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徒手技擊之本真與兵道要義】

拜讀【淺談徒手技擊術】一文,深感作者於傳統武技確有心得。然其中關涉兵家要義處,猶有未盡之旨,今試以【孫子兵法】【吳子】為經,以【紀效新書】【手臂錄】為緯,略陳管見。

一、技擊之本在"形神相濟"
【吳子·論將】云:"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徒手技擊所謂"剛柔虛實",實本於【孫子兵法·勢篇】"奇正相生"之旨。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載:"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可見技擊訓練之要,首在形神相合。所謂"七長八短"之說,實本【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論,非徒肢體運用而已。

二、兵技訓練三重境界
1. 築基之境:唐順之【武編】言:"練手之法,莫先於活腕。"排打之功,當效法少林【易筋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之要。此即文中"以力擊氣"之本。
2. 膠着之境:程宗猷【耕余剩技】稱:"兩人相較,動靜虛實之間,最得制勝之機。"所謂"超天然猛衝",當如【荀子·議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之勇。
3. 化境:【紀效新書】云:"既得藝,必試敵。"此即兵法"知己知彼"之實踐,非現代體育競技可擬。

三、兵道與武道之辨
文中謂技擊"依附古戰爭",此見甚確。然需明辨:【司馬法·仁本】言"殺人安人,攻其國愛其民",技擊之術終為"止戈"之具。觀明代俞大猷【劍經】可知,真正上乘武技,必合於"仁者無敵"之大道。今人習技,尤當以【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最高境界。

結語:
徒手技擊之真諦,在【漢書·藝文志】"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二十字中已盡。願習者勿執形跡,當求"形神俱妙"(張三丰【太極拳論】語),方不負古聖以武止戈之深意。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兵家典籍立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