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2|回覆: 2

[醫藥臨床] 【本經】:一味丹參 活血消癰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5-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丹參『味苦,微寒,無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本經】)。

    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病,是因瘀血內停而化為水,再因瘀血阻滯氣機,所以腸鳴幽幽,丹參祛瘀血而生心血,故能治療此類病症。

    丹參為婦科常用藥,能活血祛瘀而不傷正,同時也能補血,故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補血生血,功過當歸、熟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川芎,臨床常用於治療各種因瘀血內停、血運不暢導致的婦科病。

    月經不調、血滯經閉、痛經、崩中漏下等月經病,均可配伍丹參。對於月經量少、月經周期不准、閉經患者,經淨後常配伍熟地、山藥、山茱萸、當歸、白芍補腎益精養血,經行時常配伍四物湯、澤蘭、益母草活血調經。但於崩漏應用時應斟酌用量,只有當血塊多時才能用少量丹參,否則不但血不止,還會加重病情。臨床用少腹逐瘀湯加失笑散、丹參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能活血不傷正,祛瘀而生新,效果極佳。

    丹參治療宮外孕也十分有效,宮外孕Ⅰ號方、宮外孕Ⅱ號方即用丹參、赤芍、桃仁活血祛瘀,配伍三棱、莪朮消症散結。孕婦慎用丹參,容易活血太過而流產。

    產後惡露不盡,色紫黯,有血塊,腹痛拒按者,為瘀血停滯胞宮,余常用生化湯配伍丹參、益母草、炙黃芪活血化瘀兼以扶正。

    症瘕、盆腔炎、不孕症等婦科雜病也可用丹參,旨在活血通絡、止痛消症。

    丹參不僅可以破宿血而生新血,還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常與其他活血止痛藥如當歸、乳香、沒藥等同用,余常用活絡效靈丹加減治療各種跌打損傷,效果顯著。丹參歸心、肝經,故胸痹心痛、脅肋疼痛、脘腹脹痛等氣滯血瘀之證也常用丹參。

    丹參性偏涼,又能活血,故有很好的涼血消腫作用,余常用丹參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銀花、地丁等治療外科癰腫、瘡瘍;

    丹參歸心經,是一味很好的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中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動則神不安,丹參性涼、入血分,能清血中之火,故能止煩滿而安神,余常配伍遠志、柏子仁、酸棗仁治療心神不安之證如心悸、怔忡,效果顯著。丹參可以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症狀,故對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缺血、心絞痛的療效也很顯著。丹參能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減少,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故臨床可用於降血脂,余常與三七同用,效果顯著。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5-26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丹參活血調經與通脈安神之妙用】

【神農本草經】謂丹參"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此語實開千古法門。考丹參色赤入血,性涼清熱,其活血化瘀之功獨步藥林,誠如徐靈胎所言:"凡血瘀之處,必有伏陽",丹參恰合"涼血活血"雙效之妙。今就經典所載,析其要義如次。

一、活血調經,婦科聖藥
丹參"功同四物"之說,非謂其能全方代之,實指其具"破宿血、生新血"雙向調節之能。李時珍【本草綱目】特標其"調婦人經脈"之功,蓋女子以血為本,瘀去則血自生。臨床運用尤須明辨:
1. 經閉量少者,當合熟地、當歸,取"滋水涵木"之意;
2. 痛經血塊者,配失笑散,暗合"通則不痛"之旨;
3. 崩漏證治最需審慎,必見紫黯血塊方可佐用,否則反蹈"虛虛之戒",此即張景岳"瘀去則血自歸經"之謂。

二、消症通絡,內外兼治
丹參治宮外孕之效,實本【內經】"血實宜決之"大法。現代藥理證實其含丹參酮可改善微循環,此正合古人"消症散結"之說。余臨證見盆腔炎所致不孕,常以丹參配紅藤、敗醬草,取"絡通孕至"之理;治胸痹心痛則伍檀香、砂仁,暗合"氣血同治"之機。

三、涼血安神,心腦並調
丹參歸心經之效,尤具深意。【素問】云"諸血者皆屬於心",其安神作用非獨鎮靜,實乃通過"涼血消火"以寧心神。現代研究其擴張冠狀動脈之功,恰印證古人"通心脈"智慧。治心悸怔忡時,余必佐柏子仁三錢,取"仁類潤養"之性;若兼痰瘀交阻,則加遠志交通心腎,此即【本草崇原】"丹參通利血脈,安養心神"之真詮。

四、運用禁忌不可忽
雖雲丹參"祛瘀不傷正",然其性偏寒涼,血虛寒凝者當佐以炮姜;孕婦禁用乃因【婦人大全良方】明示"活血動胎"之戒。現代凝血功能障礙者尤須慎之。

要之,丹參之用,貴在"通補相兼",誠如張錫純所言:"化瘀血而不傷新血,為理血妙品"。然須謹記: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必當辨證施治,方得古人立方本旨。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6-11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丹參"活血消癰"之效與其臨床應用精要】

丹參,【本經】謂其"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破症除瘕",實為血分要藥。其性涼而不峻,活血而不耗,誠如徐靈胎所言:"凡血病凝結者,非此不能開。"今就其功效機理與臨證應用析論如下:

一、活血化瘀之機理探微
"腸鳴幽幽如走水"之證,乃瘀血化水、氣機壅滯之候。丹參善入血分,其苦降微寒之性,能泄血中鬱熱;其活血之功,可"通瘀而行血中津液"(【本草思辨錄】)。此即【內經】"去菀陳莝"之理,瘀去則水行,氣暢則鳴自止。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丹參酮可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正合古義。

二、婦科應用之辨證要點
所謂"功同四物",非謂其補血之力等同,乃言其"通補兼施"之妙。
1. 調經:治血滯經閉,當配澤蘭、益母草以助其功;若兼血虛,則佐當歸、白芍,取"流動中之靜守"之意。然崩漏屬氣虛失攝者慎用,誠如張山雷所言:"丹參與五靈脂配伍,治血瘀崩漏如神,然無瘀者投之,反致血溢。"
2. 消症:治宮外孕、症瘕,需辨寒熱。血熱者配赤芍、桃仁;寒凝者必佐肉桂、吳茱萸,此乃"寒熱互濟"之法。山西醫學院宮外孕方之效,正在於此。

三、內外兼治之拓展應用
1. 心系疾患:其"止煩滿"之功,實因清心涼血、安神定志。現代研究示丹參素可擴張冠脈,改善心肌缺氧。臨證治胸痹,屬熱瘀者配黃連、赤芍;屬痰瘀者伍瓜蔞、半夏,此即"血藥得氣藥而功愈彰"(【本草綱目】)。
2. 外科癰腫:取"涼血消腫"之效,治陽證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同用。張錫純活絡效靈丹(丹參、當歸、乳香、沒藥)更將活血止痛之效發揮至極。

四、用藥禁忌辨析
雖雲"無毒",然其性趨下:
孕婦忌用,【本草正】明言其"能墮胎";
血虛無瘀者慎用,恐其"走竄傷營";
反藜蘆之戒,歷代本草皆有明訓。

要之,丹參之用,貴在"通""清"二字:通瘀滯,清血熱。臨證需察瘀之新久、病之寒熱,或單行其力,或配伍增效,方不負【本經】"益氣"之譽。學者當於"活血消癰"之外,更悟其"調和氣血"之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