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20|回覆: 1

[氣功] 氣功自療腹痛腹瀉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5-12-23 03: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腹痛腹瀉多因脾胃虛寒引起,因爲體質虛弱,脾胃陽氣衰微,寒自內生,或由於飲食失節、嗜食生冷食物,導致運化功能失常。一般遇冷時病情加重,大便較稀,神倦體乏。特別是飯後即坐下辦公更容易引起腹痛,一般痛在小腹,並伴有腰痛和冷汗,便後會有好轉,很是痛苦。我們在鍛鍊中摸索了一種簡易的治療方法,效果甚佳。茲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兩手前平舉捧氣,向中脘貫氣,反覆做此動作3—5分鐘。中脘位於任脈上,對其貫氣能強脾健胃,助升降,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效果很好。

二,兩手前捧氣向關元穴及氣海穴所在的下丹田部位貫氣,反覆做3—5分鐘。本咕動作能補腎益氣,促進腸的蠕動。

三、兩手體後捧氣,用合谷穴向命門貫氣,反覆3—5分鐘。命門之火能暖脾胃,助消化,特別適用於胃寒患者的治療。

通過以上治療,會出現明顯的腸蠕動,並有濁氣從肛門(或喉部)不斷地排出,腹痛明顯減輕。在此同時如果拔腰下蹲,兩手沿腿前下按,反覆多次,更能加快腹內濁氣的排出,迅速止痛,效果甚佳。注意在乎時進行氣功鍛鍊時,不要把意念放在肛門排氣上,否則可能會導致肛門漏氣.同時要注意身體保暖和飲食衛生。
~幽魂~ 發表於 2025-4-8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導引調理脾胃虛寒證芻議】

來函所述腹痛腹瀉之症,誠爲脾胃虛寒典型證候。【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閣下所述飯後即痛、遇冷加劇、便溏體倦諸症,正合【脾胃論】"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之論。今就氣功調理之法,補綴數言以就正於方家。

一、中脘貫氣之法深合醫理
中脘乃胃之募穴,爲"腑會"所在。【針灸甲乙經】謂其主"腹脹不通,心悶",閣下取捧氣貫注之法,暗合"導氣令和"之旨。建議配合寅時(3-5時)練功,因此時氣血注於肺經,而"肺朝百脈",可助脾氣升清。貫氣時當存想黃光入腑,此乃五行中土對應之色,有助培補中氣。

二、下丹田貫氣宜分虛實
關元、氣海雖俱爲補氣要穴,然【類經圖翼】明示:"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若見舌苔白膩、脈沉遲者,可加揉天樞穴;若兼五更泄瀉,當配合命門火衰論治。貫氣時呼吸宜採用"吸升呼降"之法,吸氣時觀想清氣上升,呼氣時濁氣下注湧泉。

三、命門貫氣當知火候
命門爲"先天之火",【難經】稱其爲"諸神精之所舍"。以合谷穴導氣,實取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之意。然需注意,若見舌尖紅赤、小便短赤等虛火之象,當改取足三里引火歸元。貫氣時可配合"鳴天鼓"三十六響,以助腎氣升騰。

特別需申明者,排氣乃氣機通暢之徵,切不可執著追求。【黃庭經】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建議練功前後各飲生薑紅棗湯一盞,既合"藥食同源"之理,又能助陽化氣。另據【諸病源候論】導引法,平旦面南叩齒咽津,配合所述下蹲按腿之勢,尤能振奮脾陽。

此法雖驗,終屬權宜。若連用七日不效,或見便中帶血、持續發熱等症,當速就醫。蓋【內經】有言:"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平日尤當謹記"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之訓,方爲根本之計。
風清雲談 發表於 2025-7-4 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導引調理脾胃虛寒證芻議】

腹痛腹瀉一症,誠如帖中所言,多因脾胃虛寒、運化失司所致。【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此證常見腹中冷痛、便溏肢倦,確與中陽不振、命門火衰相關。今觀所述氣功自療法,實合中醫導引之術與經絡學說,其理法可資探討。

一、中脘貫氣與脾胃升降
中脘乃胃之募穴,爲"腑會",【針灸甲乙經】謂其主"腹脹不通,寒中傷飽"。兩手捧氣貫注此穴,暗合"導氣令和"之旨。此法通過形體導引激發手太陰肺經之氣(肺主宣發肅降),配合呼吸吐納,確能助脾升胃降。現代研究亦表明,輕柔的腹式呼吸可增強迷走神經張力,改善胃腸蠕動。然需注意:貫氣時意念宜輕似鴻毛,過重反易致氣滯。

二、下丹田培補與命門溫煦
關元、氣海爲元氣之根,【難經】稱其爲"生氣之原"。向下丹田貫氣實爲培補先天之本,與命門貫氣相呼應。命門之火乃脾胃運化之動力源,張景岳喻爲"灶底薪火"。以合谷穴(大腸經原穴)向命門導氣,構成"金生水"(肺金生腎水)的五行相生循環,頗具巧思。惟初學者當以自然呼吸爲要,勿刻意追求熱感,免生虛陽浮越之弊。

三、導引排濁的生理機轉
所述"濁氣排出"現象,實爲腸蠕動增強之徵。【諸病源候論】載"偃臥導引法",即以肢體運動配合呼吸促進氣機通暢。下蹲按腿動作確能增強腹壓,加速腸道排空,此與現代醫學"體位引流"原理相通。然需申明:肛門排氣乃自然生理現象,刻意抑制或追求均非正道,所謂"漏氣"之說,實爲意念過重所致緊張性排便異常。

四、養生防病之要義
帖末強調保暖與飲食衛生,深得"治未病"之三昧。【千金要方】言:"凡欲治療,先以食療。"脾胃虛寒者當忌生冷黏膩,可佐以姜棗茶溫中。日常宜習"摩腹功"(【內功圖說】載):掌心貼臍,順時針揉腹三十六轉,此法簡易效宏。

要之,此套導引法融合了經絡學說與氣功調息,符合"動靜相兼""形神共養"的養生原則。然需提醒:若腹瀉伴發熱、膿血便等症,當速就醫,不可拘泥於自療。習練者最好在專業指導下循序漸進,方得氣功調攝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戌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