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333|回覆: 2

[醫藥臨床] 【清宮醫案】:諸法難救光緒失精宿疾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0-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清宮醫案】:諸法難救光緒失精宿疾

【清宮醫案】:諸法難救光緒失精宿疾

 光緒帝醫案

    據史料記載,清朝歷代皇帝中,光緒患病殊多,據光緒三十三年,其自書之起居注稱:『遺精之病將二十餘年,而數年每月必發十數次……且有無夢不舉即自遺泄之時,冬天較甚。』可見遺精病為其所苦者。推算其年齡,十六七歲始患此證,至十九歲大婚時,病仍如故,已成宿疾,故治療非常棘手。

    早在【素問】中就曾記載:『陰者,藏精而起亟者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風客淫氣,精乃亡。』中醫學認為遺精多由腎虛不能固攝,君火或相火亢盛,擾動精室而致。

    歷代醫家對於遺精病的治療,著述頗多,尤其是【景岳全書•遺精】較為全面地歸納出了遺精的九種證型,且指出:『精之藏制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故精之蓄泄無非聽命於心。』

    結合光緒帝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情志不遂,憂思鬱結,心肝兩損於後。又考光緒帝平日之脈案,可知其自幼脾胃損傷,濕濁蘊熱,相雜其間。對於光緒遺精之疾,御醫們精心辨證,多方設立。

    筆者縱觀治療其遺精病之處方甚多,治法詳備,故將其醫方進行梳理,以供參考。

【初期養心益氣】

    元代醫家朱丹溪說:『主閉藏者腎,主疏泄者肝,二髒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感則動,心動則火亦動,動則精自走,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泄矣。』丹溪強調了心的主宰地位,認為遺精的發生是由於心之君火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動,心動則腎動,故腎不能藏精而精隨之以泄。

    明代醫家張景岳說:『故凡以少年多欲之人,或心有妄思,或有妄遇,以致君火搖於上,相火熾於下,則水不能藏而精隨以泄。』即精之藏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故精之蓄泄,無非聽命於心。可以說,在疾病早期,心火多為偏亢,為實火。在治療方面:火甚者,宜清心火;虛則補心。

    御醫們針對光緒帝之遺精病,處以【和劑局方】之妙香散加減,其組成為:

    東洋參、生口芪、茯苓、遠志、杜仲各三兩,茯神二兩,淮山藥八兩,芡實二兩,廣木香二錢,辰砂二錢,當門子三厘,共為細末,煉蜜為丸。

    此方具有益氣寧神、補益心腎之功效。此外圍繞養心益氣法,光緒帝亦多配伍服用歸脾湯、生脈散和硃砂安神丸等。

【婚後滋陰補腎】

    腎虛精關不固是遺精、滑泄之重要原因。【素問•六節髒象論】載:『腎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又【諸病源候論•虛勞失精候】認為本病主要病機是:『腎氣虛損,不能藏精,故精漏失。』若恣情縱慾,腎精不固,則可導致腎陰之虛損,腎陰虛則相火旺,擾精室則封藏不固,而精自流。

    光緒帝婚前已有遺泄之病,大婚於弱冠,皇后、寵妃侍於宮闈,腎精虧耗自不待言。加之慈禧專權,光緒帝心情抑鬱,久之肝鬱化火,則腎精更耗。

    因此針對光緒之病因,御醫治療多從滋補腎陰入手,常用方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滋補腎陰加固澀腎精之藥,常用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茯苓、龍骨、牡蠣、蓮須、芡實等;另一類則是滋陰補腎聯合少量助陽之品,常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加少量杜仲、菟絲子、巴戟天等,以固腎之虛,並防滋腎抑陽。

【晚期陰陽雙補】

    據清宮之脈案記載,到光緒三十年前後,光緒帝之遺精病日漸加重,其脈象多見尺部沉弱乏力,可知其腎陰腎陽均有不足。故此時治療,應兩補陰陽,其主要方劑,如益腎固精丸:

    炙甘草六錢,生牡蠣四錢,鹿角膠三錢,蛤蚧尾一對,大熟地三錢,杭芍二錢,益智子二錢,菟絲餅四錢,雲茯苓三錢,山藥二錢,山萸肉二錢,牡丹皮三錢,五味子一錢,金櫻肉二錢,石蓮肉三錢,建澤瀉二錢。

    此方由七味都氣丸、茯菟丹、龜鹿二仙膠化裁而來,具有陰陽雙補、益腎固精之功。尤其是龜鹿二仙膠,『得天地之陽氣最全,通督脈』之鹿角功壯腎陽,化生精血;『得天地之陰氣最厚,善通任脈』之龜板滋陰潛陽,兼能補血,二藥相合,體現了『二物氣血之屬,又得造化之玄微,異類有情』的要義。

    對於遺精病遷延日久的病人,在兩補陰陽的基礎之上,仍需益腎固澀之法,兼治其標,以塞其流。光緒帝所用固澀之品多以金櫻子、芡實、蓮須、覆盆子為多。

    縱觀光緒帝遺精病之治法,初期用寧心益氣法,而後滋陰補腎,再用陰陽雙補、益腎固澀之法交互應用,與歷代醫家所載治療遺精滑泄之原則相一致,足證宮中御醫辨證論治之水平。至於其病情之反覆,當咎其病之深沉。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6-19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宮醫案】所載光緒帝遺精宿疾,實為中醫臨床診治之典型案例。今就御醫辨證論治體系略陳管見,以闡發其中醫理奧義。

一、病機溯源:心腎失濟為本
光緒帝十六七歲發病,正值"天癸至"而腎氣未充之際。【素問·上古天真論】謂"丈夫二八腎氣盛",然其先天稟賦不足,加之情志鬱結,形成心腎不交之格局。朱丹溪"精之主宰在心"與張景岳"封藏在腎"之論,在此案中形成辯證統一。御醫初診即把握"君火搖於上,相火熾於下"病機,以妙香散交通心腎,尤重辰砂鎮心安神、當門子通竅醒神,實得"欲固精關,先寧心神"之要旨。

二、治法演變:三焦分消為要
初期養心益氣階段,取法歸脾湯補後天以養先天,暗合"中焦受氣取汁"之理。婚後轉投滋陰補腎,可見其病已由心及腎。考【景岳全書】遺精九證,光緒帝當屬"腎虛不固"兼"濕熱下注"複合證候。御醫用六味地黃丸加減,去澤瀉防滲利太過,加牡蠣、龍骨等介類潛陽,正合"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經旨。然其效不顯者,恐因久病入絡,非草木之品能達。

三、治療啟示:調神為第一義
本案特殊處在於帝王身份所致情志因素。【醫宗必讀】云:"遺精之始,無不病由乎心。"光緒帝身處政治漩渦,長期憂思傷脾、郁怒傷肝,形成"肝鬱乘脾→脾虛生濕→濕濁下注"的惡性循環。御醫後期處方多見柴胡、香附等疏肝之品,可見已意識到情志致病因素。然"心病還須心藥醫",藥石終難解其精神桎梏,此即【黃帝內經】"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之謂也。

四、現代思考:整體觀照的價值
此案提示我們:①遺精診治需分清"有夢""無夢",光緒帝"無夢自遺"屬典型腎失封藏;②久病必瘀,後期應考慮加入丹參、三七等活血之品;③情志調攝當貫穿始終。今日臨床遇此類患者,除辨證用藥外,更需重視心理疏導與生活方式調整,方得岐黃真諦。

要之,光緒醫案集中體現了中醫"形神一體""心腎相交"的理論特色,其治療歷程亦警示後人:七情內傷之疾,單恃藥力終難奏全功。醫者當於此深長思之。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7-12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宮醫案】所載光緒帝遺精宿疾一案,實為中醫臨床診治之典型範例。今就御醫診療思路與方藥運用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病機辨析:心腎失濟為本
光緒帝之疾,實合【內經】"陰陽離決"之旨。其證始於少年,顯系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復加深宮憂思,心火妄動,終成"上盛下虛"之候。朱丹溪"精之主宰在心"與張景岳"精之藏制在腎"二說,在此案中實為互補關係。御醫初期以養心為要,正合【慎齋遺書】"欲補腎者先寧心"之訓。

二、治法演變:三焦分治有序
1. 上焦治法:妙香散之設頗具深意。方中辰砂鎮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暗合【韓氏醫通】交泰丸之意。然麝香之用值得商榷,雖能開竅醒神,然其走竄之性恐擾動精室,或為不得已而為之。
2. 中焦調理:歸脾湯之選尤見功力。李中梓【醫宗必讀】云:"治遺精必調脾胃",此方既補心脾,又資化源,確為標本兼顧之策。
3. 下焦固攝:後期選用斑龍丸、金鎖固精丸等方,深得【臨證指南醫案】"固精當分陰陽"之要。然考光緒脈案,其濕濁內蘊之象明顯,恐純補之法反助濕熱,此或為療效不彰之因。

三、診療啟示:
1. 情志因素為關鍵:光緒身處政治漩渦,長期憂思鬱結,非藥石所能獨效。【王氏醫存】謂:"七情之病,當以情治",此案若輔以情志調理,或可增效。
2. 用藥貴在通變:觀御醫處方,雖宗經典而能權變。如妙香散去原方桔梗之升,加芡實之澀,正體現"師古不泥"之智。
3. 慢性病調攝之道:此疾遷延二十餘載,御醫始終把握"心-脾-腎"傳變規律,其治療次第可為現代中醫治療慢性病之範式。

結語:
光緒醫案折射出清代宮廷醫學之精湛,然亦暴露帝王醫療之局限。今人研習此案,當知"上工治未病"之重要。若早期重視情志調攝,配合導引吐納,或可免成痼疾。醫案價值,正在於啟我輩臨證之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