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73|回復: 0

[中医理论] 朱良春:肾病用药经验(3)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7-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白槿花

又称木槿花,《本草纲目》云“利小便、除湿热”。朱良春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常以此品配合生地榆、生槐角、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每收捷效。

若肾盂肾炎,则以滋肾阴、泄湿热为主要手段,采用知柏地黄配合白槿花、生地榆、生槐角、血余炭等,因症活用。至于此证久延,阴伤及阳,而湿热未清者,需把握主次,明辨标本,其制方一面用淫羊藿、仙茅、生熟地、山药等培补肾阴肾阳,一面用白槿花、白花蛇舌草、茜草根、乌贼骨等泄化下焦瘀浊,其效可操胜券。

基于白槿花能泄化下焦瘀浊这一特定作用,他常用其治疗肾炎,只要辨证确切即可见效。如治疗肾炎,朱良春说:“白槿花常与龙葵并用,二物性皆滑利,滑可去着,能祛肾间湿热,排泄瘀浊毒素,邪去则正自安也。”二物祛邪又不伤阴,非淡渗之属所可同日而语。

地榆

朱良春治淋常用生地榆,并视为常规药品。他将这味善治下焦血分湿热之药,扩展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淋证,实为一大创新。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一者盖缘其能解毒抗菌消炎;二者擅入下焦除疾;三者性涩可缓尿频也。

本品通中寓涩,祛邪而无伤肾耗阴之弊,诚非其他淡渗清利之品所可比拟。凡遇急性或慢性泌尿道感染急性发作,皆相适宜。

热淋者,可配合八正散;血淋者,可配合小蓟饮子;劳淋者,可配合知柏地黄汤等,随症活用。 他以本品为主拟“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白槿花、飞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上为1日量,煎成合剂100毫升,1次50毫升,日服2次,疗效颇佳。

董车 發表於 2025-7-15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肾病用药经验发微——白槿花与地榆运用心法刍议》

朱师良春公于肾病治疗独有心得,尤擅以平淡之品建非常之功。今就其白槿花、地榆用药法度,略陈管见。

一、白槿花运用三昧
此物《纲目》虽载"利小便"之功,朱师更掘其"泄化下焦瘀浊"之能。其用有三:
1. 急性期配伍法:合生地榆、生槐角成"三生"之阵,取"生者气锐"之理,尤宜热毒壅盛之淋证。白花蛇舌草相佐,既增清热解毒之效,又暗合"通涩并用"之旨。
2. 慢病调治心法:于肾盂肾炎阴伤及阳者,创"二仙-二白"结构:淫羊藿、仙茅温阳化气,白槿花、白花蛇舌草清泄瘀浊。此阴阳互根、攻补兼施之法,深得景岳"阴中求阳"三昧。
3. 肾炎特殊配伍:与龙葵相须为用,取其"滑可去着"之性。二物皆具流动之质,能涤荡肾络痰瘀,较之五苓散等淡渗利湿方,更合"肾恶燥"之性。

二、地榆用药突破
朱师突破"地榆止血"陈规,其创新有三:
1. 气血分治突破:传统以地榆治血分湿热,朱师拓展至气分淋证,实发前人所未发。其机理在于地榆涩中有通,抗菌消炎而不恋邪,与八正散等配伍尤显其妙。
2. 制剂革新:清淋合剂以地榆为君,配伍槐角成"凉血解毒"核心,半枝莲、蛇舌草为"清热解毒"羽翼,滑石、甘草为"导邪外出"使药。此方暗合"凉而不遏,清而不伐"之旨。
3. 三淋通治:热淋取其抗菌之效,血淋用其凉血之功,劳淋借其涩中寓通之性。一药三用,全在配伍得宜。

三、临证启示
1. 选药贵在"通涩平衡":二物皆具通利之性而兼收敛之功,契合泌尿系"当通不通,当固不固"病机特点。
2. 配伍重在"动静结合":如地榆配滑石,一静一动;白槿花配仙茅,一降一升,深得配伍玄机。
3. 慢病调治"三分治七分养":朱师诸方皆注重邪正兼顾,尤以知柏地黄汤配合去邪之品,体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智。

要之,朱师用药之妙,不在奇方异法,而在平常药物中见真章。其辨证之精审、配伍之巧妙、制剂之匠心,足为后世法。学者当于此处细参,勿徒记方药而已。
张曼玉哦 發表於 2025-7-17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肾病用药心法发微——白槿花、地榆临证要义考》

朱良春先生于肾病治疗独树一帜,尤擅以轻灵之品调治下焦瘀浊,今就其白槿花、地榆用药心法,析理如下:

一、白槿花:通利不伤阴之妙品
白槿花(木槿花)载于《本草纲目》,其性滑利微寒,功擅“利小便、除湿热”,朱老深谙其性,以之贯穿肾病治疗三层次:
1. 急性淋证:配伍生地榆、生槐角,取其滑利泄浊之性,直折下焦湿热。白槿花与蛇舌草相须为用,既清热解毒,又避苦寒伤胃之弊,暗合“治湿不远温”之旨。
2. 肾盂肾炎:以知柏地黄汤滋肾阴为基,佐白槿花通泄湿热,形成“补泄同炉”之法。其妙在于白槿花滑利而不耗真阴,与血余炭之化瘀、生地榆之凉血相辅相成。
3. 久病及阳:于淫羊藿、仙茅温阳之中,反佐白槿花化浊,既防温燥助热,又存“浊去则阳自复”之机。其与龙葵配伍尤具巧思,二物皆具滑利之性,祛湿热如舟行水上,正合“滑可去着”古义。

二、地榆:气血两清之淋证要药
地榆本为血分药,朱老独辟蹊径,拓展其治气分淋证之功,实发前人所未发:
药理三要:一者抗菌消炎,直挫病源;二者专入下焦,效专力宏;三者涩而能通,调摄开合。其性“通涩相济”,较之单纯淡渗利湿如泽泻、车前子,更合淋证“湿热瘀结”之复杂病机。
配伍法度:
热淋合八正散,地榆佐滑石,清利中寓固护;
血淋配小蓟饮子,地榆协蒲黄,止血不忘行瘀;
劳淋参知柏地黄汤,地榆辅山药,祛邪兼顾扶正。
清淋合剂:以地榆为君,槐角、半枝莲为臣,既承《千金方》治淋“清热解毒”之髓,又融“气血两清”之变,组方简峻,疗效昭彰。

结语
朱老用药之妙,在于“识药性之全体,合病机之幽微”。白槿花与地榆,一以滑利祛浊见长,一以通涩两调取胜,二者皆避淡渗伤阴之弊,深契肾病“本虚标实”之特质。学者当于“通涩之度、补泄之衡”中细加揣摩,始得薪传。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申時|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