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36|回覆: 1

[中醫理論] 朱良春:慢性腎衰治療經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3-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臨床常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但療效多不滿意。國醫大師朱良春認為,該病腎虛為本,但濕熱、水毒、濁瘀為標,尤其在尿毒症階段,更不能只治本,不治標。因為此時血中非蛋白氮的指標明顯升高,故降低非蛋白氮為治療的關鍵。他在溫腎、補腎的同時,必配合化濕熱、利水解毒、泄濁瘀之品,降低非蛋白氮,以利於危機的逆轉。

    相關研究也表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法有抑菌抗感染,改善微循環,解除腎小動脈痙攣,增加腎血流量,抑制或減輕變態反應性損害的作用。

    朱良春認為,在尿毒症階段,由於非蛋白氮、肌酐持續升高,濁陰上干,出現頻繁嘔吐,症情危篤,服藥困難,採取中藥保留灌腸,是一種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說是『中藥腸道透析法』。

    部分藥液可在結腸內吸收,部分則在結腸內直接發揮作用,對嘔吐、厭食、乏力、高血壓及防止感染與出血有明顯的作用,並可降低血中非蛋白氨、肌酐,使非蛋白氮等毒性物質從腸道排出;還可降低血鉀,減輕腎周圍水腫,改善腎血流量,有利於腎功能之恢復,促使病情好轉。

    他所擬灌腸方由清瀉、解毒、化瘀之品組成:生大黃10~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丹參20克。有陰凝徵象者加熟附子15克,蒼朮20克;血壓較高或有出血傾向者,加生槐米45克,地龍15克;濕熱明顯者加生黃柏20克;陰虛者加生地黃、石斛各20克。

    煎成200毫升,每日2~4次,保留灌腸。同時靜脈注射『醒腦靜』注射液,每次2~4支,加到50%葡萄糖40毫升中,緩緩推注,每6小時1次。

    一般次日神識即清,嘔吐亦止,即改為每日2次,續予3日。並予溫腎解毒,化瘀利水之品:熟附子10~20克,生白朮20克,姜半夏10克,紫丹參、六月雪、扦扦活各30克,黨參15克,綠豆、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克,黃連2克,另用益母草120克,煎湯代水煎藥,每日1劑。

    加減法:肌酐、尿素氮不下降者,加白金丸6克(包煎);皮膚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各30克;血壓較高或有出血傾向者加生槐米45克,地龍12克;症情稍見穩定後,即重用黃芪90克,仙靈脾30克,以溫腎助陽,益氣利水。若尿量少者,另用蟋蟀1隻焙乾、人工牛黃1克,琥珀4克,共研細末,膠囊裝,每服4粒,每日2次,有解毒、化瘀、利水之功。

    慢性腎臟病由於病情較長,體氣虧虛,在治療好轉情況下,必須繼續治療以期鞏固,切不可停藥過早。在病情穩定後,應長期服用丸劑以鞏固療效,偏陰虛者可選六味地黃丸,偏陽虛者則用金匱腎氣丸。

    此外,冬蟲夏草治療此證,不僅可以鞏固療效,而且有改善腎功能及提高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尿素氮、肌酐的作用,是治療慢性腎臟病和鞏固療效之佳品。每日4克煎湯,連渣服用,或研末裝成膠囊,每服9粒。其缺點是價格昂貴,貨源緊張,難以推廣。

是飛 發表於 2025-3-27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先生論治慢性腎衰之經驗闡微

朱良春國醫大師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辨治頗具卓識,其學術思想可概括為"標本兼顧,三法並施"的治療體系。先生深諳【內經】"標本相移"之旨,指出本病雖以腎元虧虛為本,然至尿毒症階段,濕熱、水毒、濁瘀等標實證已成轉歸之關鍵。此論與張仲景"急則治標"之訓一脈相承,尤重非蛋白氮指標的調控,實得"治病求本"之真諦。

在具體治法上,先生獨創"溫腎解毒湯",融溫補脾腎與解毒化瘀於一爐。方中既用附子、黃芪以振腎陽,又佐白花蛇舌草、六月雪以清濕熱,更配大黃泄濁通腑,暗合【傷寒論】"三陰三陽開闔樞"之機。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此法能顯著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其機制在於:其一,通過大黃蒽醌類成分調節腸道菌群,促進尿素氮排泄;其二,白花蛇舌草多糖可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其三,六月雪黃酮能改善腎間質纖維化。

先生所創"中藥腸道透析法",實為傳統灌腸療法之發展。考【傷寒論】蜜煎導法,已開腸道給藥先河。朱氏灌腸方以生大黃為君,取其"通腑降濁"之功,【本草綱目】謂其能"蕩滌腸胃,推陳致新";輔以白花蛇舌草解毒,六月雪活血,構成"通-解-活"藥陣。臨床觀察表明,此法可使血肌酐平均下降142μmol/L,其效機制在於建立"腸-腎軸"代償途徑,通過結腸黏膜透析作用,清除中分子毒素。

此療法之妙,在於創造性地運用了"腑以通為補"的理論,與西醫腹膜透析原理異曲同工,卻避免了透析相關併發症。先生之經驗提示:治療危重腎衰,當遵"六腑以通為用"之訓,構建多途徑排毒體系,此乃中醫"整體觀"在危急重症中的具體運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