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2|回覆: 0

[中醫養生] 六字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8 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六字訣

六字訣

六字訣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吐納類功法。據考,該功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尚書】。具體的操作方法始見於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納氣有一,吐氣六。納氣者謂吸也,吐氣者謂吹、呼、唏、呵、噓、皆吐氣也。』自隋以來,歷代文獻對六字訣有不少論述,例如孫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醫方集解】、龔廷賢的【壽世保元】、冷謙的【妙齡修旨】。明代冷謙的【修齡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臟的關係與四季配屬起來:『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呬定收金肺潤,腎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拓展了其應用範疇。

一、功法

(一)預備式

兩腳平站與肩同寬,頭正項直,百會朝天,內視小腹,輕合嘴唇,舌抵上顎,沉肩墜肘,兩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兩膝微屈,全身放鬆,頭腦清空,呼吸自然平穩,切忌用力,應體現出頭空、心靜、身正、肉鬆之雅境。每變換一個字都從預備式起。每次練功時預備式可多站一會兒,待體會到松靜自然,氣血和順之時再開始練功。

(二)操作要點

呼吸法:自然呼吸,先呼後吸。待心平氣和,呼吸勻細,若有若無之時,進一步調整爲腹式呼吸。吸氣時將氣引深,兩唇輕合,舌抵上顎,橫膈肌下降,由胸腔沉入腹部,腹部自然隆起,腹肌放鬆,空氣自然吸入,全身所有肌肉都要放鬆,思想也隨之鬆弛。呼氣時讀字,同時提肛縮腎,(收腹斂臀,陰上提),橫膈肌上升,重心後移至足跟。念某一個字時,從它相關經絡的井穴引地氣上升,腳趾輕微點地。氣吐盡則胸腹空,萬不可著意,否則呼氣時流入經絡之氣難以下行,留於頭部易頭暈,留於胸部易胸悶。所以說呼有意吸無意,無意便是順其自然。頭腦空,肌肉鬆,頭頂懸則氣下沉。六個字均用這種呼吸法。

每個字讀六次後需調息一次。其方法是吸氣,兩臂從體側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待腕與肩平時,以肘爲軸轉小臂使手心翻向上,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掌心相對,高不過眉,向中合攏至兩掌將要相相合時,再向內劃弧,兩手心轉向下,指尖相對;呼氣,兩手似按球狀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兩臂自然下垂,恢復預備式。六字訣的鍛鍊應注意發音、口型、動作及經絡走向4個方面。它們與三調操作的關係是:發音與口型屬調息,動作是調身,關注經絡走向屬調心。

1.噓字功

發音:噓(讀Xū,需)。

口型: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微縮,舌兩邊向中間微微捲起,牙齒露有微縫,向外吐氣。

操作提示:發音吐氣時,嘴角後引,槽牙上下平對,中留縫隙,槽牙與舌邊亦有空隙。發聲吐字時,氣從槽牙間、舌兩邊的空隙中呼出體外。

動作:吸氣自然,呼氣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由帶脈穴處起,手背相對向上提,經章門、期門上升入肺經之中府、雲門,兩臂如鳥張翼手心向上,向左右展開,兩眼反觀內照。兩臂上升開始呼氣並念『噓』字。兩眼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呼氣後,則放鬆恢復自然吸氣,屈臂兩手經前面,胸腹前徐徐向下,垂於體側。可做1個短暫的自然呼吸,稍事休息(下同),再做第2次吐字。如此動作做6次爲1遍,然後做1次調息,恢復預備式。

經絡走向:意念領肝經之氣由足大趾外側之大敦穴起,沿足背上行,過太沖,中都至膝內側,再沿大腿內側上繞陰器達小腹,挾胃脈兩旁,屬肝,絡膽,上行穿過橫膈,散布於胸脅間,沿喉嚨後面經過上顱骨的上竅,聯繫於眼球與腦相聯絡的絡脈,復向上行, 出額部與督脈會於泥丸宮之內;另一支脈從肝臟穿過橫膈膜而上注於肺,經中府、雲門,沿手臂內側之前緣達手大拇指內側的少商穴。所以做噓字功時,工夫稍長,可能眼有氣感,開始發脹,有的人感到刺痛,流淚,大拇指少商穴處感到麻脹,慢慢眼睛明亮,視力逐漸提高。

練噓字功可治眼疾。肝火旺、肝虛、肝腫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兩眼乾澀,頭目眩暈等,練此功都有一定療效。

2.呵字功

發音:呵(讀hē,喝)。

口型:口半張,舌頂下齒舐下齶,腮稍用力後拉,舌邊靠下牙齒。

操作提示:『呵』字音,爲舌音,發聲吐氣時,舌體上拱,舌邊輕貼上槽牙,氣從舌與上顎之間緩緩呼出體外。

動作:吸氣自然,呼氣念呵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掌心向里自沖門穴處起,循脾經上提,至胸部膻中穴處,向外翻掌,掌心向上上托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面,經面前,胸腹前,徐徐下落,垂於側。稍事休息,再重複做,共做6次,調息,恢復預備式。

經絡走向:以意領氣,由脾經之井穴隱白上升,循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里,通過脾臟,胃腑,穿過橫膈膜流注心中,上挾咽,連舌本人目,上通於腦。其直行之脈從心系上行至肺部,橫出腋下,入心經之首極泉,沿著手臂的內側後緣上行,經少海、神門,少府等穴直達小指尖端之少沖穴。所以做呵字功時,小指尖、中指尖、可能有麻脹之感,同時與心經有關之臟器也可能會有相應的感受。

該法可以用於心悸、心絞痛,失眠、健忘、出汗過多,舌體糜爛,舌強語蹇等症的治療。

3.呼字功

發音:呼(讀hū,乎)。

口型:撮口如管狀,唇圓似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這個口型動作,能牽引沖脈上行之氣噴出口外。

操作提示:發聲吐氣時,舌兩側上卷,口唇撮圓,氣從喉出後,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間氣流,經撮圓的口唇呼出體外。

動作:吸氣自然,呼氣念呼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由沖門穴處起,向上提,至章門穴上翻轉手心向上,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注意沉肩),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沖門穴處。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爲掌心向里,從面前下落,同時右臂迴旋變掌心向里上穿,兩手在胸前相疊,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下垂於體側。稍事休息,再以同樣要領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2次呼字功。如此左右手交替共做6次爲1遍,調息,恢復預備式。

經絡走向:當念呼字時,足大趾稍用力,則經氣由足趾內側之隱白穴起,沿大趾赤白肉際上行,過大都、太白,公孫、內踝上三寸脛骨內側後緣入三陰交,再上行過膝,由腿內側經血海、箕門、上至沖門、府捨入腹內,屬脾臟,絡胃腑、挾行咽部連於舌根,散於舌下。注入心經之脈,隨手勢高舉之形而直達小指尖端之少沖。念呼字的氣感與呵字相同的原因也在於此。

脾虛、腹瀉、腹脹、皮膚水腫、肌肉萎縮,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月經病、四肢疲乏均可練此功治療。

4.呬字功

發音:呬(讀Sī,四)。

口型: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入兩齒縫內,由齒向外發音。

操作提示:發聲吐氣時,上下門牙對齊,留有狹縫,舌尖輕抵下齒,氣從齒間呼出體外。

動作:吸氣自然,呼氣,兩手由急脈穴處起向上提,過腹漸轉掌心向上,抬至膻中穴時,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與喉平,然後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同時開始呼氣念呬,足大趾輕輕點地。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恢復預備式同前。

經絡走向:當念呬字時,引肝經之氣由足大趾外側之大敦穴上升,沿腿的內側上行入肝,由肝的支脈分出流注於肺,從肺系(肺與喉嚨相連繫的部位)橫行出來,經中府、雲門,循臂內側的前緣入尺澤,下寸口經太淵走入魚際,出拇指尖端之少商穴。兩臂左右展開時,可能會有氣感,以拇指,食指氣感較強。

此法用於外感傷風,發熱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氣短、尿頻而量少等病症的治療。

5.吹字功

發音:吹(讀Chuī,炊)。

口型:口微張兩嘴角稍向後咧,舌微向上翹並微向後收。??

操作提示:『吹』字音爲唇音。發聲吐氣時,舌體、嘴角後引,槽牙相對,兩唇向兩側拉開收緊,氣從喉出後,從舌兩邊繞舌下,經唇間緩緩呼出體外。

動作:吸氣自然,呼氣讀吹字,兩臂從體側提起,兩手經長強、腎俞向前劃弧,沿腎經至俞府穴處,如抱球兩臂撐圓,兩手指尖相對;然後,身體下蹲,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兩手落於膝蓋上部,在呼氣念字的同時,足五趾抓地,足心空如行泥地,引腎經之氣從足心上升。下蹲時身體要保持正直,下蹲高度直至不能提肛爲止。呼氣盡,隨吸氣之勢慢慢站起,兩臂自然垂於身體兩側。稍事休息,恢復預備式同前。

經絡走向:當念吹字時足跟著力,腎經之經氣從足心湧泉上升,經足掌內側沿內踝骨向後延伸,過三陰交經小腿內側出膕窩,再沿大腿內側股部內後緣通向長強脊柱,入腎臟,下絡膀胱;上行之支脈入肝臟,穿橫膈膜進入肺中,沿喉嚨入舌根部,另一支脈從肺出來入心臟流注胸中與心包經相接,經天池、曲澤、大陵,勞宮到中指尖之中沖穴。所以做吹字功時可能手心和中指氣感較強。

該法對於腰腿無力或冷痛、目澀健忘、潮熱盜汗、頭暈耳鳴、男子遺精或陽萎早泄、女子夢交或子宮虛寒、牙動搖、發脫落,有較好的治療。

6.嘻字功

發音:嘻(讀Xī,希)。

口型:兩唇微啟稍向里扣,上下相對但不閉合,舌微伸而有縮意,舌尖向下,有嘻笑自得之貌,怡然自得之心。

操作提示:發聲吐氣時,舌尖輕抵下齒,嘴角略後引並上翹,槽牙上下輕輕咬合,呼氣時使氣從槽牙邊的空隙中經過呼出體外。

動作:呼氣念嘻字,足四、五趾點地;兩手如捧物狀由體側恥骨處抬起,過腹至膻中穴處,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並向頭部托舉,兩手心轉向上,指尖相對。吸氣時,兩臂內旋,兩手五指分開由頭部循膽經路線而下,拇指經過風池,其餘四指過側面部,再歷淵腋,以意送至足四趾端之竅陰穴。恢復預備式同前。

經絡走向:讀嘻字時,以意領氣,出足竅陰、至陰上踝入膀胱經,由小腹處上升,歷絡下、中、下三焦至胸中,轉注心包經,由天池、天泉而曲澤、大陵至勞宮穴,別入三焦經。吸氣時即由手第四指端關沖穴起,沿手臂上升貫肘至肩,走肩井之後,前入缺盆注胸中聯絡三焦。上行之支穿耳部至耳前,出額角下行至面頰,流注膽經,由風池、淵腋、日月、環跳下至足竅陰穴。簡而言之,意領時,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復歸膽腑。練嘻字功,呼氣時無名指氣感強,下落時足四趾氣感強,這是少陽之氣隨呼氣上升與沖脈並而貫通上下,三焦理氣之功能發揮,促進臟腑氣血通暢之緣故。

該法適用於三焦不暢而引起的耳鳴、眩暈、喉痛、咽腫、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病症。

二、應用

根據中醫整體治療理論,本五行相生之原則,六字訣全套練習,每個字吐6次,六六三十六次謂之小周天;早晚各練3遍,如某一臟器有病,相應之字可加練1~3倍。初學者默念字較之更易於放鬆,一般可安排在練功前、後,配合6次呼吸。但不能只單練1個字,以免引起不適。每個人在掌握了功法之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出練功方案和時間,只要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持之以恆地堅持鍛鍊,身體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六字與五臟的配屬關係,用不同的默念音進行補瀉,可直接影響臟腑,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吸氣是默念『吸』字爲補;全身放鬆並適當延長呼氣,同時默念六字音爲瀉。如高血壓病一般表現爲肝陽上亢,以口緩緩呼氣,適當延長呼氣並隨之放鬆全身,同時默念『噓』字,以平肝火,除頭暈,頭痛,降血壓。這與呼氣延長,興奮副交感神經降壓的作用機理相同,其臨床應用範圍爲『呵』心氣訣適用於心神煩躁,口舌生瘡及熱痛;『呼』脾氣訣,治療飲食成痰濕熱生,瀉痢腸鳴並吐水;『呬』肺氣訣,用於治療肺生咳嗽作痰涎,胸膈煩躁喉舌乾等上焦火旺;『噓』肝氣訣,用於肝木青龍旺在春,病來還覺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淚等病症;『吹』腎氣訣,能保命藏精養蒂根,治療眉蹙耳鳴兼黑瘦等病症『嘻』三焦訣,清利三焦之火旺。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6-24 04:05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字訣探微——論傳統吐納養生之要義

六字訣作爲我國古代吐納導引之瑰寶,其源流可溯至先秦,【尚書】雖載其名,而具體法式定型於南北朝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此功以「吹、呼、唏、呵、噓、呬」六音對應五臟氣機,輔以呼吸導引,實爲「調息、調身、調心」三調合一之典範。今就功法精要略陳管見,以饗同道。

一、理法淵源與臟腑配屬
六字訣之核心,在於以音聲振動引動氣機。明代冷謙【修齡要旨】將六字與四季、五臟相配,深合【黃帝內經】「天人相應」之理。如「春噓明目木扶肝」,取噓字疏泄肝鬱;「夏呵心火自閒」,以呵字降心火而安神。此乃五行生剋理論在養生實踐中的具體應用,通過特定發音與口型,調節相應臟腑氣機升降,使「陰平陽秘」。

二、操作要旨辨析
(一)呼吸與動作之協調
功法強調「先呼後吸,呼有意而吸無意」,此暗合道家「順則凡,逆則仙」之旨。呼氣時讀字提肛,引地氣由井穴上行;吸氣時自然沉降,如「百川歸海」。調息動作中,手臂升降開合需「如按浮球」,以柔緩爲要,切忌用力。蓋因「形正則氣順,氣順則神凝」,動作之緩急直接影響氣機流轉。

(二)口型與經絡走向
六字發音口型各異,實爲調控氣息出入之關鍵。以「噓」字爲例:兩唇微合而橫繃,氣從齒間出,引足厥陰肝經之氣自大敦穴上行。口型之微細差異,直接影響聲波振動頻率與經絡共振效果。故【養性延命錄】特別強調「切忌出聲聞口耳」,蓋因「音從內發,氣隨脈行」,若出聲則氣散,默念方能使氣內斂。

三、習練誤區警示
1. 呼吸執念:初學者常刻意追求腹式呼吸,反致氣滯胸悶。當以「自然漸入」爲則,待心息相依後,再逐步深化。
2. 動作僵硬:抬手過眉、按掌過急皆易阻遏氣機。需知「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動作如春水徐流,方合導引本義。
3. 忽視調息:六字習畢,調息尤爲緊要。雙臂合攏時,需意念「虛腋含空」,使氣歸丹田,避免餘氣上沖。

結語
六字訣之效,貴在持之以恆與「形神共養」。其看似簡樸,然「一字一乾坤」,融音律、醫學、導引於一爐。習者若能體悟「松靜自然」四字,則「保神丹」之譽,誠非虛言。然需謹記:功法雖妙,必以正心爲本,若捨本逐末,終是徒勞。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道藏】養生文獻及歷代醫家註疏整理,力求言簡意賅,以彰古法精微。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7-4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字訣養生法探賾】

六字訣作爲我國傳統吐納導引術之瑰寶,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尚書】所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已暗合氣息調節之理,而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系統記載六字吐納法,實爲現存最早之功法文獻。今就帖中所論,略陳管見。

一、功法源流考辨
六字訣發展歷經三階段:南北朝初創期以單純吐納爲主,隋唐時期孫思邈【千金要方】將五音(噓、呵、呼、呬、吹)與五臟相配,至明代冷謙【修齡要旨】更引入四季時空觀,形成"噓屬肝木應春,呵屬心火應夏"的完整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宋代【雲笈七籤】所載"太上玉軸六字氣訣",已將呼吸節奏與肢體導引相結合,可見功法演變始終遵循"形氣神合一"的修煉要旨。

二、操作精要闡微
(一)預備式之"三調"境界
所謂"頭空、心靜、身正、肉鬆",實爲調身(松腰塌胯)、調息(呼吸自然)、調心(內視小腹)之具體表現。此處"兩腋虛空"尤爲關鍵,【黃庭經】云"腋中虛閒氣流通",正與此相合。建議習者站樁時想像百會與會陰成垂直線,此即丹道所謂"中脈"雛形。

(二)呼吸法度解析
"呼有意吸無意"之說,源自【莊子】"真人之息以踵"的延伸。現代研究證實,腹式呼吸時橫膈肌升降幅度每增加1cm,肺通氣量可提升250-300ml。而"提肛縮腎"動作,實爲督脈鍛鍊法,與【內功圖說】"擦摩腎堂"異曲同工。需特別注意:呼氣時足大敦穴(肝經井穴)微抓地,此乃"肝主筋"理論在功法中的具體應用。

三、噓字功補遺
發音"xū"當取"虛"字本義,【說文解字】註:"虛,大丘也",暗示氣息應如空谷迴響。口型之"橫繃"效應,實爲刺激足厥陰肝經別絡"目系"(【靈樞·經脈】)。建議配合"怒目"動作以增強疏泄肝氣之效,但高血壓者慎用。

四、注意事項
1. 調息環節之"合掌下落",暗合【周易】泰卦"天地交"之象,下落速度當如"抽絲"般均勻
2. 歷代文獻對"呬"字(肺金)與"嘻"字(三焦)的配屬存在爭議,建議初學者從"噓呵呼"三字入手
3. 酉時(17-19時)練"吹"字功時,當觀想命門有暗紅色光團,此乃"坎中真陽"意象化處理

此功法看似簡易,實蘊藏"六氣應時""五行生剋"等深奧機理。習者若能配合子午流注時辰修煉,更得事半功倍之效。然須牢記【養性延命錄】告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但知之不勤行之,亦無益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