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4|回覆: 2

[道學研究] 譚峭【化書】卷2術化詩解6大同情通萬物帝師虛無不受琥珀道在忘形求情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9 17:1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峭【化書】卷2術化詩解6大同情通萬物帝師虛無不受琥珀道在忘形求情
題文詩:
含虛,含神,含氣,含明,
含物.達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
同於火者,化爲火,同於水者,化爲水,
同於日月,化爲日月,同於金石,化爲金石.
唯大人能,無所不同,無所不化,足可以與,
虛皇並駕.同氣相求,同類相招,情通宇內,
古今一情.非求,鑑於物而,物自投之;
非求,飽於氣而,氣自實之.是故鼻也,
以虛受臭,耳虛受聲,目虛受色,舌虛受味.
所以心同,幽冥則物,不受;神同虛無,
事無不知.是以大人,虛無,其微,
羽符至怪,陰液甚奇,可以守國,可以救時,
可以坐爲,帝王之師.空納萬境,靜了群動.
琥珀不能,呼腐芥草,丹砂不入,焦金磁石,
不取憊鐵,元氣不能,陶爐.所以大人,
善用五行,之精善奪,萬物之靈,食天人祿,
駕風馬榮.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
至情無形,至無而有,至虛而實,情真自得.

化書之43:大同

【原文】

虛含虛,神含神,氣含氣,明含明,物含物。達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同於火者化爲火,同於水者化爲水,同於日月者化爲日月,同於金石者化爲金石。唯大人無所不同,無所不化,足可以與虛皇並駕。【譯文】
形體中的虛無,與形體外的虛無相通;形體中的意識,與形體外的意識相通;形體中的元氣,與形體外的元氣相通;形體中的太極,與形體外的太極相通;形體的實體,與形體外的實體相通。達到這種狀態的,情緒可以相通,形體亦可以相同。與火相同的可以化爲火,與水相同的可以化爲水,與日月相同的可以化爲日月,與金石相同的化爲金石。唯有道德高深的無所不同,也就無所不化,其成就足可以與虛皇並駕齊驅。

【注釋】

虛皇:道教神祗名稱。又名元始天尊。

化書之44:帝師

【原文】

鏡非求鑑於物,而物自投之;橐非求飽於氣,而氣自實之。是故鼻以虛受臭,耳以虛受聲,目以虛受色,舌以虛受味。所以心同幽冥,則物無不受;神同虛無,則事無不知。是以大人奪其機,藏其微,羽符至怪,陰液甚奇,可以守國,可以救時,可以坐爲帝王之師。

【譯文】
鏡子並非是乞求物體來照鏡子,而物體自己將形象投入其中;風箱並非想要用空氣填飽肚子,而空氣自己進來填滿風箱。因此鼻子由於裡面有空虛的地方而聞到氣味,耳朵因爲裡面有空虛的地方而聽到聲音,眼睛因爲裡面沒有顏色而看到顏色,舌頭因爲本身沒有味道而品嘗出味道。所以,心處在幽遠玄妙之地,則沒有什麼東西不被感覺到;意識溝通虛無,則沒有什麼事情不知道。因此道德高深的人懂得了空虛是無所不受無所不知的關鍵,隱匿行止而不出風頭,服飾形象異於常人,把握陰陽變化的手段奇妙,可以守衛國家,可以解救時難,也可以成爲帝王恭請的老師。

化書之45:琥珀

【原文】

琥珀不能呼腐芥,丹砂不能入焦金,磁石不能取憊鐵,元氣不能發陶爐。所以大人善用五行之精,善奪萬物之靈,食天人之祿,駕風馬之榮。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情。
【譯文】
不能將琥珀稱爲腐爛芥草,不能將丹砂投入融化的金屬中,不能用磁石來吸取鐵渣,不能用生命元氣點燃冶煉陶器的爐子。所以道德高深的人善於使用五行的精華,善於奪取萬物的靈氣,享用神仙的福運,享有駕馭以風爲馬的車駕榮譽。其根本在於忘掉了形體而致力於與無形和萬物的心理相通。
高杉 發表於 2025-6-11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卷二「術化」章闡微——論同形通情之道

譚峭【化書】卷二「術化」章以「虛含虛、神含神」爲發端,揭示萬物同源、形神相攝之理。此段經文雖簡,然深契道家「物化」「齊物」之旨,今試析其要義。

一、虛明含攝:萬物同構之本
「虛而含虛,神而含神」者,言道體本虛而能容萬有,神妙無方而潛運眾形。此說承【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之論,亦合【莊子】「通天下一氣」之觀。譚峭以「含」爲樞機,謂虛中有虛、神中藏神,層層相攝,如鏡照鏡,光光互映。此即「道在忘形」之真諦——形器雖殊,其本歸一,故能「情可以通,形可以同」。

二、同形相化:物我交融之機
「同於火者化爲火,同於水者化爲水」二句,非指幻術,實喻心物相應之理。蓋火性炎上,水性潤下,人若凝神於火,則心志熾然;注念於水,則意態柔順。此乃「神氣交感」之驗,猶琥珀拾芥、磁石引針,自然相召。譚峭藉此申明:萬物皆具「可化」之性,惟「同情」者能契其機。所謂「帝師虛無」者,正謂聖人以虛懷體道,故能不滯於形,與造化同游。

三、忘形求情:體道之終極
末句「道在忘形求情」爲全章眼目。道家言「忘形」,非棄形骸,乃破執形之障;言「求情」,非逐俗情,乃返本真之性。譚峭以「琥珀」爲喻(按:琥珀爲松脂入地所化),暗指形質雖變而精誠不滅。人若能忘外飾之形,直探內蘊之情,則火、水、日月皆可成爲精神投射之境,此即「萬物與我爲一」的實踐工夫。

結語
【化書】此章以簡奧之言,統攝形神、物我、虛實之辨。其旨歸在於:透過「虛含」的修養,達致「同情」的境界,終成「同化」的妙用。學者當由此悟入,不執文字,方得譚峭「術化」之真義。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化書】文本脈絡,融會老莊思想,兼顧義理分析與實踐指向,力求展現譚峭「物化」哲學的深度與超越性。
次次掛科 發表於 2025-7-18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卷二「術化」章第六段闡微——論同形通情之道

譚峭【化書】卷二「術化」章此段文字,雖僅五十餘言,然深蘊道家"物化"精義,其要旨可析爲三層:虛明含攝之本、同情通形之機、化物同象之驗,三者環環相扣,直指道家修煉之核心。

一、虛明含攝:道體之根本
"虛而含虛,神而含神"五句,實言道體層層相攝之妙。首"虛"字爲道體本然,次"含虛"則顯道體自足,不假外求。後四句遞進演繹:神、氣、明、物皆具此自含特質,猶【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之序,而譚峭更強調"含"而非"生",突顯萬物本具道性,非由外鑠。此與【莊子·齊物論】"道通爲一"相呼應,然較之更重內在蘊含之能動性。琥珀拾芥、磁石引針之喻,正可解此"含"字真諦——非強制攝受,乃自然感應。

二、同情通形:物化之樞機
"達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二句,點破修道關鍵。"情通"爲先,"形同"爲果。此處"情"非俗謂情緒,乃【周易·繫辭】"精氣爲物"之精微動能。譚峭承【淮南子】"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充,神者生之制"之說,而更強調以神馭氣、以氣融形之次第。所謂"忘形求情",實指超越形質束縛,直契萬物共相之"氣韻",此即張載【正蒙】"太虛即氣"說之先聲。

三、同象化物:實證之境界
末四句以火、水、日月爲例,非徒比喻,實指修煉者"與物冥合"之實證境界。【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乃此境前階,譚峭所言則更進一步——當修者內在氣機與外物達成同頻共振,則形質界限自然消弭。此說與內丹家"采日月精華"功法暗合,然譚峭以"化"代"采",更契道家自然無爲旨趣。值得注意的是,"化爲日月"非肉身幻化,乃心性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之證悟,此即【周易參同契】"類如雞子"之象喻真義。

結語:帝師虛無的現代啟示
此段文字表面言修煉秘法,實則蘊含深刻生態智慧。"虛無不受"非消極避世,恰是破除人類中心執障,達致萬物平等觀照之鑰。當今生態危機,根源正在強分物我、宰制自然。譚峭"大同情通"之說,實爲古人留給今人的精神藥石——唯有體認萬物互含互攝之本真,方能重建天人和諧。學者當由此入手,勿執文字相,方得【化書】三昧。

(全文798字,謹遵字數之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