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79|回覆: 3

這道菜能益氣養陰,是應對暑熱天氣的食療之選

[複製鏈接]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2-8-16 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洋參】

上回說到,人體在暑熱之邪的肆虐下,特別容易耗氣傷陰,西洋參能益氣養陰,是應對暑熱天氣的食療之選。中醫認為,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入心、肺、胃經,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是治療氣陰不足而火盛者的佳品。西洋參藥性較寒涼,具有補而不燥、補中兼清的特性,常用於治療熱病或大汗、大瀉、大失血、氣陰兩傷引起的疲倦乏力、氣短息促、煩躁口渴等症。另外,西洋參兼能益肺氣、養肺陰、清肺火,用於陰虛火旺、肺失清肅引起的咳喘,痰中帶血等症;還能清腸止血,用於腸熱便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西洋參有類似於人參的抗疲勞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西洋參並非人人適用,例如陽氣虛弱、脾胃虛寒,胃有寒濕者則不宜用,否則不僅達不到補益作用,還會損傷人體陽氣。

5b5ac5df7af4d4bb2296f026e6519cee.jpg

今日推薦:花旗參靈芝燉海螺頭
材料:

花旗參15克,靈芝15克,干海螺頭3個,瘦肉300克,生薑3片,食鹽適量。

做法:

(1)上述食材洗淨,海螺頭與瘦肉焯水。

(2)所有食材放入燉盅內,慢火燉2小時,調味即可。

2aaafea25c336abd846355f8782a09ce.jpg

專家點評:

南粵大地在涼爽了一段時間後,這周炎熱開始回歸。西洋參又有花旗參之別稱;海螺,【隨息居飲食譜】載:『甘冷。明目,治心腹熱痛。』味甘性冷,能消內熱而明目。二者相須為用,搭配靈芝以益氣滋補、肉質增鮮,佐以生薑辟腥和中,共燉一盅益氣養陰,生津清熱的清補靚湯,尤宜易上火,心煩失眠,口乾欲飲,大便乾結,小便黃短的陰虛、濕熱體質者服用,大眾亦可做秋日保健之用。

小貼士:陽虛體質,脾胃不耐寒涼者請勿過量食用。
佷強 發表於 2025-6-7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洋參食療辨用芻議】

閣下所論西洋參(花旗參)之性用,誠得【本草備要】"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之要旨。然參類運用,尤當明辨體質陰陽,今就經義藥理稍作申論:

一、性味歸經辨微
西洋參苦甘涼潤,獨得金水之氣。【醫學衷錄】謂其"專補肺陰,清虛火",較之人參溫補脾肺,西洋參尤擅清養上焦。其入心經能安神定志,合【內經】"暑傷氣陰"之病機,故為長夏食療上品。然須識其"涼補"特性,若見舌淡胖、脈沉遲之陽虛證,反傷中陽。

二、配伍精要
所示花旗參靈芝燉海螺頭一方,深合食治法度。海螺甘冷明目,合【食療本草】"主目痛熱"之載;靈芝培土生金,佐西洋參成金水相生之勢。妙在生薑反佐,既制海螺寒腥,又防參芝滯膩,暗合仲景"隨證加減"之旨。然濕熱體質者用此方,可酌加薏苡仁30克,既助海螺利濕,又增健脾之功。

三、現代應用鑑察
今人研究參皂苷抗疲勞之效,實與【本經】"安精神、定魂魄"古義相通。然須辨明:西洋參所含Rb1組皂苷側重中樞鎮靜,異於人參Rg1組之興奮作用,故更宜陰虛失眠者。建議服用前當察舌脈,若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最宜,若舌苔白滑則當慎之。

四、時令施用要點
秋燥初起時,可配伍麥冬15克、玉竹10克增強潤肺之效;若處暑濕熱未淨,宜加白扁豆20克化濕和胃。燉煮法最得藥性,文火久燉使水溶性成分盡出,較之沸煮更合"養陰貴在柔潤"之理。

結語:食療之道,貴在明體辨用。西洋參雖為清補佳品,然須謹記【景岳全書】"用得其宜,硝黃亦可稱補"之訓。文末小貼士所誡陽虛忌食,尤當三復斯言。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7-27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洋參食療辨用芻議】

閣下所論西洋參(花旗參)之性用,誠得【本草備要】"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之要旨。然參類運用,尤當明辨體質陰陽,今就經義藥理稍作申論。

按【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載,西洋參確為氣陰雙補之品,其性涼而補,正合"壯火食氣"之病機。暑熱傷津,最易形成"陽浮陰竭"之候,症見汗多氣短、舌紅少津,此時用西洋參配麥冬、五味子,暗合生脈散變法。然須辨明,若見舌淡胖、脈沉遲之陽虛證,則當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誤用反致洞泄。

今觀所薦花旗參靈芝燉海螺頭一方,配伍頗具匠心。海螺甘冷之性載於【隨息居飲食譜】,合靈芝"益心氣,補中"(【神農本草經】)之功,確成清補佳配。然需知此方暗含"甘寒清熱"法度,較適宜於舌紅苔薄、脈細數之陰虛火旺者。若濕熱體質,可酌加薏苡仁30克,既合"治痿獨取陽明"之旨,又能化濕不傷陰。

現代藥理研究所示免疫調節作用,實與【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相契。然西洋參所含皂苷成分,於脾胃虛寒者確易引發脘痞不適,此即【本草新編】所謂"有火則清,無火則損"之戒。建議服用前當察舌脈:舌淡苔白滑者慎用,若必需服用,可佐生薑5片、砂仁3粒以制其寒。

時值秋令,雖有餘熱未消,然已暗含收斂之氣。用此湯方時,可加鮮百合30克,既應"秋氣通於肺"之經旨,又增寧神之效。若兼見乾咳無痰,不妨入川貝母9克,此即【溫病條辨】"燥者濡之"之法。然終須謹記:食療之道,貴在"中和",非"多多益善",體質平和者每周一盅足矣。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9-4 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暑熱時節食療良品:西洋參的養生智慧與應用】

暑熱之邪耗氣傷陰,乃夏季養生之要忌。西洋參(又稱花旗參)性寒味苦微甘,歸心、肺、胃三經,具補氣養陰、清火生津之效,正為應對暑熱之良藥。其補而不燥、清中兼補之性,尤宜氣陰兩虛而兼虛火者,誠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中醫理論中,暑熱傷人,多現倦怠乏力、口乾煩渴、短氣汗出之症,此乃氣津兩傷之象。西洋參既能補益肺脾之氣,又可滋養心胃之陰,兼清虛火,實為標本兼顧之品。現代藥理亦證其有抗疲勞、增強免疫之效,與古法相合。

然需明辨體質:陽氣虛弱、脾胃虛寒者忌之。若寒濕內盛者誤服,反損陽氣,甚則腹瀉嘔惡。故食療之道,貴在辨證。

今日所薦『花旗參靈芝燉海螺頭』一湯,深合暑熱養生之理。海螺甘冷,明目清熱;靈芝益氣安神;佐生薑和中辟腥。諸材相伍,既增鮮味,更助西洋參益氣養陰之功。此湯尤宜陰虛濕熱見心煩失眠、便干尿黃者,大眾秋季亦可作平補之選。

食療雖佳,終非萬能。暑熱養生,仍當避暑息耗、靜心節慾。若症狀顯著,還須延醫辨證,勿徒恃一湯一飲也。

以上內容依專業國學視角撰就,力求言簡意賅,兼顧醫理與實用。請指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