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10|回覆: 1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1六正之臣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19 17: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人臣之術,順從復命,無所敢專,義不苟合,
位不苟尊;必有益國,有補於君;故身尊而,
子孫保之.人臣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榮,
犯六邪辱,夫榮辱者,禍福之門.何謂六正?
六正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
存亡之幾,得失之要,能預禁乎,不然之前,
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此,
謂聖臣也.六正二曰:虛心白意,進善信道,
勉主體誼,諭主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
謂良臣也.六正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
進賢不懈,數稱往古,之德行事,以厲主意,
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此者忠臣.
四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
塞間絕源,轉禍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
謂智臣也.六正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
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
此貞臣也.六正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道,
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君過失,不辭其誅,
身死國安,不悔所行,此者直臣,是為六正.
人臣之術,順從而復命,無所敢專,義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於國,必有補於君;故其身尊而子孫保之。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夫榮辱者,禍福之門也。何謂六正六邪?
譯文做人臣子的方法,就是順從上命,嚴格執行後再復命,不敢有所專斷,如果自己的行為與職位不符合,也不敢安居其位。臣子一定是對國家有裨益的,對君王的不足是有所彌補的。因此,做人臣子才能身居尊位,而保子孫得繼其爵位。臣子的行為,表現為六正六邪。實行六正則臣子光榮,犯了六邪之罪則臣子恥辱。什麼是六正呢?
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預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聖臣也。
譯文一是在事情剛開始還沒有進一步發展,事情的大體及徵兆還未顯現,臣子能夠像明顯看到了事情整體一樣,察見事情的存亡得失之機要,使君主免於禍患,永保江山穩固,這樣的臣子,是聖臣。
二曰虛心白意,進善信道,勉主以體誼,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
譯文二是虛心進諫,勸告君主實行禮義,幫助君主成就善事,避免君主犯錯誤,這樣的臣子,是良臣。
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解,數稱於往古之德行事以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也。
譯文三是廢寢忘食,兢兢業業,不斷地為朝廷舉薦賢才,不斷用古代聖賢的楷模來勉勵君主,勵精圖治,這樣的臣子,是忠臣。
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
譯文四是明察秋毫,能預見成敗的結果,對於可能失敗的,提早防止補救,並引導事情並恢復進程,斷絕禍患產生的根源,轉危為安,使君主高枕無憂,這樣的臣,是智臣。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
譯文五是奉公守法,受任官職事務,能辭讓奉祿賞賜,不收賄賂,穿着端正齊整,吃食節約有度不奢侈,這樣的臣子,是貞臣。
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君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為六正也。
譯文六是國家混亂,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當面指出君主的過錯,這樣的臣子,是直臣。以上就是所說的『六正』。

【說苑·臣術】其他章節閱讀: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2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3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4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陸行 發表於 2025-5-12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臣術】六正義疏考論

劉向【說苑】卷二【臣術】篇所載"六正"之說,實為漢代以前儒家政治倫理之集大成者。其文雖簡,然義理深湛,今試為疏解,以明古人臣之道。

一、六正之序與政治位階
【臣術】所列六正,實含三重境界:聖臣、良臣屬"預見型",忠臣、智臣屬"匡正型",貞臣、直臣屬"守成型"。此三者對應【周易】"知幾""惕若""貞固"三德,暗合【大學】"格致誠正"之序。聖臣能察"幾微",如周公預判管蔡之亂;良臣善導"道義",若晏嬰之諫齊景公。二者皆具"形而上"之政治智慧。

二、聖臣與【易傳】"知幾"說互證
"萌芽未動,形兆未見"八字,實本【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賈誼【新書·先醒】載衛大夫史鰌"見疑於君則退",即此類聖臣典範。其"昭然獨見"之能,非恃術數,乃源於【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的德性修養。

三、忠臣與"尸諫"傳統
忠臣"卑身賤體,夙興夜寐"之說,可溯至【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而直臣"犯顏諫諍"之舉,尤見【禮記·檀弓】載子路"死而不吊"之義。漢代汲黯面折武帝,正是"身死國安不悔"的實踐,此乃承續比干"三仁"之精神。

四、貞臣的禮法雙重性
貞臣"守文奉法"看似近於法家,然觀其"辭祿讓賜"諸德,實本【周禮·天官·冢宰】"六廉"之說。東漢楊震"暮夜卻金",恰是此德在漢代的具現,其深層邏輯仍是【孟子】"辭讓之心,禮之端也"的延伸。

五、當代啟示
六正之說雖古,其理常新。聖臣之智可對應現代風險預警機制,良臣之諫可比擬政策聽證制度。至若直臣精神,尤當為當代監察體系之鏡鑒。昔范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正此道在宋代的迴響。

要之,【臣術】六正體系構建了"預見-匡正-持守"的完整政治倫理鏈條,其價值不在具體條目,而在確立"以道事君"的根本原則。讀此篇者,當與【荀子·臣道】【忠經】並觀,方見漢代儒學政治哲學之全貌。(全文798字)

按:本文謹守考據與義理雙軌並進之法,凡引經典皆註明出處,析理則力求貫通古今。學者若欲深究,可參看清人王念孫【讀書雜誌】相關校勘,及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中關於【說苑】政治哲學的論述。
張曼玉哦 發表於 2025-7-20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臣術】六正義疏

劉向【說苑】卷二論臣道精微,其"六正"之說實為千古臣極之圭臬。今試為義疏,以明其要。

一曰聖臣者,非獨見微知著而已。【周易·繫辭】云"幾者動之微",聖臣之聖,正在能於"萌芽未動,形兆未見"之際,獨照吉凶先兆。如周公吐哺握髮,防患未然;管仲相齊,預識四維。此非徒察識之明,實具旋乾轉坤之力,使君主"超然立乎顯榮",誠如【孝經】所謂"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者也。

二曰良臣,其要在"將順匡救"四字。【毛詩】云"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正謂此也。良臣進諫,非為沽直,乃"虛心白意"以成君德。昔魏徵每犯顏進諫,而太宗嘆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此即"歸善於君,不敢獨伐"之典範。

三曰忠臣,非愚忠之謂。【論語】載"居處恭,執事敬",忠臣之"卑身賤體,夙興夜寐",正是此敬謹精神的極致體現。觀蕭何月下追韓信,晏嬰進賢不避仇,皆"數稱往古之德"以勵主志。其忠非徒事君以順,實乃"安國家社稷宗廟"之大忠。

四曰智臣,貴在轉禍為福之智。【老子】云"其未兆易謀",智臣之智,正在"明察幽"而早防。范蠡知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張良勸封雍齒以安眾將,皆"塞間絕源"之妙用。此非小智小慧,實乃"使君終以無憂"的大智慧。

五曰貞臣,守文奉法是其本分。【尚書】言"官不及私昵",貞臣之貞,正在"辭祿讓賜,不受贈遺"的廉潔。晏子一狐裘三十年,孫叔敖臨終誡子勿受美地,皆"衣服端齊,飲食節儉"的踐行者。此非矯情飾行,實乃以身弘道。

六曰直臣,乃六正之極則。【孝經】云"臣不可以不爭於君",直臣之直,是"身死國安不悔"的浩然正氣。比干剖心,伍子胥抉目,雖似過剛,然正如孟子所言"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此非慕死節之名,實乃存君臣大義於既倒。

要之,六正之臣,皆本於"有益於國,有補於君"八字。聖良忠智貞直,各有所主,然其核心不外【周易】"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之理。今人讀此,當思為臣之道不在阿諛逢迎,而在以道事君。劉向此篇,實為萬世臣軌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午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