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9|回復: 3

[中医理论] 黄开泰:人性·人文·文明之导论(一)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2-6 10: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黄开泰:人性·人文·文明之导论(一)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人文精神的思考曾一度成为文化热点。『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当下人文精神的共识,可人文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是物质利益,是科学精神,还是善,是仁义道德,善的实质又是什么?什么样的文化认识,才是真正的人的认识,是器官组织,是细胞基因,还是自然完整性的人,多维联系的人?活生生的人的根本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哪里?等等问题,是文化生存时代的根本性问题,若没有正确的认识,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文精神,文化生存时代的生存状况会越来越糟。
     西方文艺复兴,殖民、掠夺、压榨,种族灭绝;欧美强盛,到处挑起事端,制造战争,人道灾难不断。在文化生存时代,丛林社会你争我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陷入了大灭绝的困境。自然世界混乱不堪,文化世界混乱不堪,西方呼喊人文精神,但不知道什么是人,文化的宗旨是什么,越喊,人文精神越差,文化精神越混乱。
     生命在地球自然之中,生生杀杀,多样进化,相互联系,形成了生命世界特有的生态平衡。人是地球最成功的生命形式,大脑最聪明,发展出了谋取物质利益的文化,拥有了其它物种不可能拥有的文化力量。
       科学兴盛,人基本摆脱了自然,上及九天,下入大洋,深入地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物质辉煌。物质利益的辉煌成就,使人忘乎所以,忘记了人在地球上生存,呼吸地球上的空气,晒地球上的阳光,吃地球上的食物,『和』于地球的春夏秋冬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生命常识,甚至还把人自己不当人,当成细胞、当成基因,分解、分析。丢掉了生命常识,没有了生命智慧,主导文化生存的文化失道了。 r> 无道的文化没有人文精神。重塑人文精神,尊重活生生的人,关爱活生生的人,文化智人才能摆脱大灭绝的困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思维必须从实验室中走出来,我们的眼光必须从显微镜上抬起来,放眼天地自然,把人当成活生生的人
    人为本,文化技术为枝为叶,人要成为文化的主人,首先人要成人,要有人性。人不成人,文化没有人文精神,和地球自然作对,和自然完整性的人作对,不维护生存关系之和,也威胁人的可持续发展
被称之为智人的人在地球上出现有三百万年了(有资料认为人类已有600万年历史),今天占领了地球的每一角落,拥有了极其发达的科学与商业文化,过上了奢华的物质生活,但精神还是原始智人的精神,灵魂中的野性很猖獗,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野性有了文化的帮助,恶之欲运用科学与商业文化,在这个地球上胡作非为,制造出了大灭绝的危机。
     野性猖獗,生存环境不自然了,地球上没有了干净的水、干净的空气、干净的粮食,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重金属等从未在地球自然之中出现过的东西,蜂拥而出,伤害着生命,灭绝着物种,人稀奇古怪的疾病增多,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像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美]索甲仁波切著,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5页.
过去煤油灯下读书,一个学校戴眼镜的娃娃寥寥无几,今天灯火通明的电灯下,眼镜比比皆是;数十年前,稀饭可以将没有母乳的婴儿养大,现在吃着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儿们营养不良反而是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SARS、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使全世界一次次地陷入恐慌之中;艾滋病还在肆虐,『新艾滋病』—— MG又不期而至。(MG的医学全名是Mycoplasma genitalium。中文译名为生殖支原体。它是一种细菌,是最小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生物体。它可引起男性尿道炎症,导致阴茎产生分泌物、排尿疼痛。在女性中,MG可能会导致生殖器官(子宫和输卵管)炎症,疼痛,还可能引起发烧和一些出血症状。)不治之症、罕见病越发普遍,不孕不育医院如雨后春笋,保胎、剖腹产是生命延续的常规手段,如此下去,文化智人还有未来吗?
尊重人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何为尊重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看法。尊重人,首先要知道何为人。自然客观,人是活生生的人,呼吸空气、饮食二便、情感变化、起居寐寤,因应四季寒热变化,因应社会人事往来,这才是真实的人,尊重这样的人才有尊重人的文化。
人的真实,是自然生命的真实,不是文化标准的真实;是差异的个体真实,不是统一规范的真实。尊重人,落实到活生生的人,就在人的生命,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存需要,人的生命之和、生存关系之和,否则尊重人就是一句空话。
个体真实的人,生存在现实中,是生命的自然真实。人要活得好,健康安乐;要活得久,『尽终其天年』,没有生存关系之和是不可能的,没有个体生命之和是不可能的。尊重个体真实、尊重生命自然,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立场。站稳立场,发明创造文化,实践运用文化,文化才能实现为人服务的基本宗旨。
个体真实是自然完整性的真实,是多维联系的真实,包含了天文、地理、人事的客观真实。个体真实,有我,有你,有他,不在理论可靠,在现实生存状况;不在逻辑严谨,在个体生命之应;不在利益得失,在生生不息的生存远景。
个体真实告诉我们,同一环境中的人有不同,有的健康长寿,有的多病短命;同一种疾病同样规范化的治疗预后有不同,有的痊愈、有的加重、有的死亡、有的带病延年。以活生生的人为本,改善他的生存状况,维护他的生存环境,才能实现爱护人、关心人的人文价值。
地球自然不是科学创造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原始生存需要竞争,文化生存需要和谐。文化生存时代,人文精神的作用就在人文关怀,关怀活生生的人,也关怀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生存远景,通过不同文化的协同作用,实现活得好、活得久的文化目的。
人文关怀是文化对人的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化,是文化生存价值的具体体现。爱护地球、珍爱生命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自然有机绿色人人向往,环保活动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但由于西方文化在文化生存时代的主导作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社会生存关系没有和谐,大灭绝没有得到控制。
人文关怀依赖人性之善的文化,有人性之善的文化才有人文关怀,这恰恰是西方文化最缺乏的。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5-30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性本真与文明重构之刍议——应和黄开泰先生人文三问》

黄开泰先生《人性·人文·文明之导论》直指当代文明困局,其以"人文精神之实质""文化认识之本源""可持续发展之根基"三问为纲,诚可谓切中肯綮。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华夏文明之"天人合一"思想为镜,略陈管见。

一、人性之辨:从器官实体到气化整体
西方文艺复兴以降,人性认知囿于解剖学之器官组织与分子生物学之基因序列,此乃"析万物之理"的还原论窠臼。然《黄帝内经》早有"形与神俱"之论,张载更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揭示人性乃形气神三位一体之存在。王阳明《传习录》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此中"自然完整性的人"非物理组合之躯,而是阴阳五行气化流行之载体。今人若仅执基因图谱为人之本质,犹若执烛照天而谓日月无光。

二、人文之质:超越工具理性的德性自觉
当代人文精神困于物质利益与科学精神之二元对立,实则落入《礼记》所戒"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之危局。孔子言"仁者爱人",其要义在"克己复礼"的德性涵养;孟子辨"仁义内在",强调"四端之心"的先天禀赋。西方启蒙运动虽高扬人道主义,然其"主客二分"思维终难避免殖民掠夺之异化。反观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之境,方显人文真谛——非止于利益关怀,更在成就"与天地参"的德性主体。

三、文明之根:生生之道的现代启示
当今生态危机,实为文明范式之危机。《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宇宙观,张栻"天理人欲同行异情"的实践论,皆指向"赞天地之化育"的文明路径。王夫之《周易外传》言"性日生日成",警示文明须循"通变之道"。西方技术文明如涸泽而渔,而华夏"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生态智慧,恰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时中"之道。所谓"多维联系的人",正是《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现代诠释。

黄先生忧心"文化生存时代之根本性问题",笔者深以为然。然破解之道,或当重返"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传统:以《大学》"格致诚正"确立人之主体性,以《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调节科技伦理,以《尚书》"正德利用厚生"重构文明范式。人文精神之重建,非复古亦非媚外,而在激活"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文明基因,使器术之用终归于仁义之道。此路虽漫,然《易》云"穷则变,变则通",吾辈当共勉之。

(全文798字)
范尼 發表於 2025-7-14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性·人文·文明之辨——与黄开泰先生商榷》

黄开泰先生《人性·人文·文明之导论》一文,以当代生存危机为切入点,直指人文精神之核心命题,其忧患意识殊为可贵。然文中对中西文化之判析,尚有可商榷之处。今不揣浅陋,试以国学视角略陈管见。

一、人性之本:自然与人文之辨
先生谓「自然完整性的人」为文化生存之根基,此说深得《周易》「生生之谓易」、《中庸》「天命之谓性」之旨。然儒家言人性,必兼「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而论:程朱理学以「理」为人之本体,阳明心学以「良知」为自然明德,皆强调人性兼具自然属性与道德自觉。若仅以「器官组织」「细胞基因」论人,则堕入机械唯物之窠臼;若空谈「多维联系」而忽略心性修养,则易流于虚无。故人文精神之要义,当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在承认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更须挺立道德主体性。

二、人文之实:中西异同再审视
先生批评西方人文精神之弊,确有洞见。然需知西方「文艺复兴」以降之人文主义,实为对抗神权而强调个体解放,其「以人为本」与中国「仁者爱人」本非同源。孔子言「仁者人也」,孟子倡「仁义内在」,皆以伦理共同体为依归;而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终难避免霍布斯所谓「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然亦不可忽视启蒙运动后康德「人是目的」之理性精神、黑格尔「伦理实体」之辩证思考,此皆西方人文自我修正之努力。今日谈人文,当超越二元对立,如钱穆先生所言「温故而知新」,在文化比较中寻求会通。

三、文明之根:天道与人道的辩证
文中忧心「文化世界混乱不堪」,实触及文明存续之根本问题。《尚书》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文明之发展必以道德为纲、民生为用、和谐为归。今日生态危机、战祸频仍,恰因「工具理性」凌驾「价值理性」,如《老子》所警「智慧出,有大伪」。然解决之道,非简单回归传统,而当如王夫之「理势相成」之说,在「参赞天地化育」(《中庸》)中重构天人关系。儒家「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皆可为现代文明提供精神资源。

结语:
人文精神之重建,须植根于对「人」的整全认知——既是自然之子,亦是道德主体;既要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偏颇,亦需开放吸收其合理成分。黄先生之文启人深思,而愚以为,唯有回归「仁民爱物」的中华文化本原,兼采众长,方能在文化生存时代开辟文明新境。

(全文约780字)

注:本文以宋明理学心性论为基,融摄经史视野,力求既保持学术严谨性,又回应现实关切。语言上酌用文言句式以显庄重,辅以现代阐释以便理解。
僞貌 發表於 2025-9-7 0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开泰先生《人性·人文·文明之导论(一)》一文,以深邃之思叩问时代根本,直指人文精神之迷失与文明发展之困局,其忧患意识与理论勇气殊为可佩。今不揣浅陋,试以国学视角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人之为本:超越器物,回归整体
文中质疑“人”之定义究系器官基因抑或自然完整之存在,实中肯綮。西方自文艺复兴以降,虽高扬人性旗帜,然其认识论渐陷于解剖化、物质化之窠臼,将人简化为可测之数据与可析之机体。此与中华国学“天人合一”之整体观迥异。《易经》言“天地之大德曰生”,《黄帝内经》倡“形神一体”,皆强调人之生命乃形、气、神之统一,乃自然性与社会性之和谐。孟子曰“仁者人也”,陆九渊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皆指明人乃具道德主体性与宇宙关联性之存在。故真正“人文”,必当立基于对此完整人性之尊重与护持。

二、人文之核:非唯物质,重在伦理
先生质问人文内涵究系物质利益、科学精神抑或善与仁义道德,此问实关涉文明之根柢。西方现代化进程虽带来科技与经济之飞跃,然其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式微,导致人文精神渐趋空洞化。孔子云“君子义以为上”,《大学》开篇即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华文化历来将道德伦理置于人文核心之位。此“善”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于“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具体伦理实践。人文精神若脱离此善之追求,则必沦为物欲之奴役与霸权之工具,终致文明失序。

三、文明之途:和谐共生,非争抢掠夺
文中批判西方强盛之路伴随之殖民、战争与生态之灾,深具警示意义。此实为西方二元对立、征服自然之思维范式之恶果。《中庸》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明素主“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是《礼记》所描绘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境界,追求人与天、人与人、身与心之普遍和谐。此乃化解当前生存危机之根本智慧。

结语
黄先生之问,实为时代之问。重返人文精神,非复古守旧,而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之本质、人文核心与文明形态之深邃智慧,在批判性反思现代性困境之基础上,构建一尊重生命整体性、崇尚伦理善性、追求天地人和之新文明范式。路漫漫其修远,然方向明,则步履坚。

以上内容系根据您的要求,以专业文风创作的国学视角评析,力求言之有物,体现传统智慧对当代问题的关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